<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親子游”的尷尬:不見親子只有游

    2016-11-28 14:48:20
    來源:半月談
    責任編輯:可可

    \

    資料圖。王斌斌 攝

    尷尬環環相扣 直擊親子游消費痛點

    近年來,“親子游”成為旅游市場的新寵,眾多家庭進入了圍繞孩子安排出游的旅游新時代。然而,吃、住、行、游各環節給帶娃出游的父母留下的種種尷尬,暴露了國內旅游市場對“親子游”的設計不足與服務缺失。怎樣才能帶娃玩起來,成為擺在越來越多家庭面前的難題,也考驗著旅游從業者們。

    不見親子只有游

    目前國內“親子游”仍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缺乏針對性服務,“親子游”不見親子、只有游已經逐漸形成帶娃出游人群最大的消費痛點。 一趟出游,可謂尷尬環環相扣,麻煩層出不窮。

    北京的李女士是3個孩子的母親,她說,一家人出門旅游,租車租不到安全座椅,到了目的地打車又幾乎遇不上可乘5人的出租車,景區里沒有方便嬰兒車上下的通道,酒店沒有家庭房,而且通常不會提供小孩用品。

    來自深圳的白領陸欣經常帶兩個孩子出門旅游,她說,國內旅游景區對小朋友的照顧很少,尤其在餐飲方面,小孩往往沒得選擇,只能跟大人吃一樣的,餐廳一般也不會提供小朋友的餐椅。

    相關調查顯示,70%以上的“親子游”選擇動物園、主題游樂園等景區作為目的地。只要涉及主題公園、農場、藝術場所等等的景點,就能被貼上“親子游”的標簽。但“親子游”產品缺乏統一標準,寓教于樂、重視親子關系及體驗的產品稀缺,大量同質化的產品讓“親子游”徒有其名。

    品質不高的“親子游”產品,反而降低了旅游的體驗和質量。來自深圳的陳女士告訴記者:“我不太喜歡參加‘親子游’,玩的時候小孩太多,組織過程效率不高,很耽誤時間。”

    需求旺盛 服務粗放

    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中國在線親子游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親子游”市場同比增長76.2%,且未來3年都將保持增長。攜程發布的數據顯示,《爸爸去哪兒》第3季熱播以來,國內參加“親子游”的預訂人數同比增加了50%以上。

    越來越多的80后父母將旅游視為親子互動中必備的元素。“一方面是旅游大環境向好,旅游慢慢成為一些家庭的剛需,同時出境游門檻不斷降低;另一方面邊玩邊成長的教育觀念在逐步深入人心。”業內專家分析認為。

    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張朝枝說:“國內旅游細分市場的供給不完善也不專業,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旅游仍屬于批量化的旅游模式,顧不上細化需求;另一方面改進服務需要額外增加成本,所以旅行機構積極性不高。”

    北京的李女士說,帶孩子出游一般不會考慮國內的旅游景點,因為景區吃住行的相關服務往往不到位。相反在國外,特別是馬爾代夫、巴厘島等旅游地,都執行住宿餐飲一站式全包,甚至貼心地設計了兒童托管服務,滿足了家庭出游的各種需求。這也導致了國外游成為很多家庭出游的首選。

    “私人定制” 除了高消費還應該有什么

    張朝枝認為,國內旅游市場需要開拓新的游覽模式、細分模式和盈利模式,升級精細化服務,推出擁有更多體驗感和參與性的新產品,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如今,部分旅游網站和旅行社已經推出了“私家團”,一單一團,最少兩人也可成團,“專車 專屬導游”,專供家庭、親子等私密出行,在景點、住宿、餐飲等方面做個性化安排。

    然而業內人士提醒,如今許多旅游服務商總把“私人定制”等同于“高端消費”,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引導,不能一談到享受優質服務就意味著大筆支出,相反,隨著旅游環境越來越成熟,旅游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消費應該更加透明、更加親民。

    以港澳游為例,近年來港澳地區不少新酒店推出家庭式公寓或家庭房,力求爭奪更多客源。這類房源房間面積較大,配備微型廚房、微波爐、冰箱等,可供3至4人入住,非常適合“親子游”。

    廣州廣之旅市場部經理李曉健說,公司今年新開設了一個服務親子旅游的品牌,在旅游團里安排早教機構老師跟團,針對3至6歲的小孩,設計游戲,老師觀察不同孩子的活動后逐一和家長溝通反饋;7至12歲的孩子,則通過結合戶外觀察講解地理知識,這樣的旅行受到家長歡迎。

    “此外,隨著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旅游活動中,風險責任和安全隱患增加,旅游公司方面需要嚴格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張朝枝說。(半月談記者 陳寂 黃浩苑)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