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號候選人王炳交
此生他與團島燈塔為伴
團島燈塔是膠州灣閃亮的眼睛,王炳交是看護這“眼睛”的燈塔長。 1976年1月,19歲的王炳交入伍,被分配到北海艦隊航標中隊團島燈塔擔任航標兵。1982年,王炳交隨部隊集體轉業到地方,繼續從事團島燈塔的看守和維護工作。隆冬,大雪,此處的氣溫比市里要低4-5度。從看到啥事都感到新鮮的小戰士,到雙鬢染霜的航標專家,40個寒暑逝去,海濱城市日新月異發展變化著,但王炳交的燈塔崗位沒有變。塔內的霧號,青島人親切地叫它“海牛”,它是目前我國正在使用的唯一的燈塔霧號。
近期,59歲的王炳交動員28歲的兒子來到團島燈塔工作。 “我平生獲得過一些榮譽,當時拿獎,心里也激動過一陣子,但最令我自豪的不是這些,而是在保留團島燈塔方面,我發揮了一點作用。 ”王炳交這樣說。
-34號候選人代偉偉
不懈學習成就美麗課堂
代偉偉是平度市朝陽中學教師。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2011年6月,臨近地理生物結業考試時代偉偉不幸小產,但她只在端午節休息了三天就趕回學校,代偉偉覺得這是孩子們沖刺的關鍵時刻,此時她不能離開孩子們。 2011年12月代偉偉不幸患上乳腺癌,但在入院前一天晚上,她還有條不紊地安排著班級的后續工作。為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代偉偉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地學習,既學習專業文化知識,又學習教育業務知識,用兩年的時間自學了??普n程,又用三年自修完本科課程。每天,她都要求自己讀1個小時教育專著、雜志等,光是業務筆記本她就有二十幾本。十幾年來,她幾乎把所有的閑暇時光都用來讀書!同學們喜歡上她的課,說老師讀就讀得繪聲繪色又傳情,說就說得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35號候選人呂文強
資助貧困學生70余名
呂文強是平度市朝陽中學政治教師。從教39年,呂文強從微薄的工資收入中,拿出不下1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惠及1000余個貧困家庭,其中,受他長期資助的貧困學生70余名。與妻子同為教師的呂文強,本應過著比較不錯的生活,但為幫助貧困家庭的學生,呂文強幾乎傾盡所有,家里多年來沒有存款,每月的工資也所剩無幾,他們一度住著學校提供的三間宿舍,2006年女兒考上大學時家里連4200元的學費都拿不出。
在呂文強的學生中,現如今有的成為科學家、藝術家、國家干部、大學教師……他們在恩師的感染熏陶下,立足各自崗位,勤勤懇懇默默付出。
-36號候選人“催淚紅包”護士群體
急診室里送來“催淚紅包”
2月7日除夕夜,市婦女兒童醫院的急診室一片忙碌,醫生忙著接診病人,而護士們來往穿梭于上百名患者中輸液打針。一名女患者輸完液后,來到急診科輸液窗口,趁護士不注意她迅速放下了10個紅包后便匆匆離開,除了感謝和祝福的話語外每個紅包里還裝有100元錢。當班護士看到后急忙出門追趕,卻沒有找到這位患者。之后醫院通過媒體報道,官方微信、微博發布信息以及電話排除當晚就診者等方式尋找紅包主人,幾經周折,終于在2月22日聯系到“催淚紅包”的主人劉女士。2月23日,醫院派工作人員與青島早報記者前往無錫將1000元現金返還劉女士。青島早報連續報道“催淚紅包”感人故事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青島早報統計,自2月20日起,“催淚紅包”的故事第一周的閱讀量超過1000萬次。“催淚紅包”已經成為島城又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媒體的一系列報道從正面展示了醫院乃至整個衛生計生系統醫務工作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形象。記者于順(圖片由市文明辦提供)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