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暑假孩子去哪里?破解:先懂心理學 親子共同規劃

    2017-07-21 09:37:29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暑假孩子去哪里? 親子需要同規劃

    \

    逛公園是暑假的“傳統項目”。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孩子,孩子,你要去哪里呀?暑假一到,這個問題不僅讓父母們頭疼不已,對孩子而言也是挺煩惱的事情。記者走訪書店、游樂場所、培訓機構發現,“孩子不滿意、父母不討好”的處境比比皆是。孩子們很多都想要“宅”著,男生想要打游戲,女生想要追劇集。這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有許多不利之處,讓家長們傷透腦筋。特別是對于雙職工家庭來說,照顧孩子更加勞心勞力。到底暑期要如何安排,才能讓孩子過得既安全又有意義呢?

    記者隨機訪問27名中小學生,發現近半孩子呼吁有家長陪伴,另一半則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專家表示,暑期生活對孩子的心智發展有重要影響,應該全家共同制訂暑期計劃,給予孩子足夠的決策權。

    暑假小調查:孩子去哪兒了?

    孩子在書店:爸媽上班去,去書店他們更放心

    18日下午,記者來到天河區太古匯方所書店,在兒童圖書區域,不少孩子捧書席地而坐,也有家長在替孩子挑選書籍。今年11歲的劉亞楠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就喜歡看書,除了學校推薦的課外名著,她還愛讀一些科學知識類著作。“爸爸經常出差,媽媽平時也要上班,所以我自己來書店逛,他們也比較放心。”劉亞楠說理想中的暑假生活是和父母一起去北京、大連旅游一趟,但又遺憾地表示:“不過這個假期看來是不能實現了。”

    孩子在家里:天氣太熱,要吹空調不要曬太陽

    “暑假就在家里吹空調啊,要不然去書店、商場也行,反正不要曬太陽。”即將升入四年級的周宸宇說,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家里,只有傍晚的時候才會和父親一起去游泳池鍛煉,但卻并不滿意這個安排,“只要鍛煉了,爸爸就會把手機借給我玩一會兒游戲,不然我才不愿意去。”

    孩子在公園:感覺出國“豪玩”也沒什么特別

    帶孩子在兒童公園玩的家長邱女士向記者抱怨:“去年暑假我們也曾花大價錢帶女兒去歐洲旅游,但看起來她并沒有什么深刻印象,好不容易請到年假花錢花時間陪她,結果也就那樣吧,我想不出還有什么好辦法了。”受到去年平淡回應的打擊,今年夫妻倆實在想不出什么大招了。

    孩子在培訓:

    假期瘋玩開學難收心,不如上補習班

    在一家培訓機構接兒子下課的李先生則告訴記者,孩子過完上一個暑假后回學校一直收不了心,性格也顯得更暴躁,“本想做個開明家長,讓他放松地開心玩,卻發現開學后嚴重影響學習成績,而且我們說什么都不聽了,性格變得很逆反。”今年,他決定讓孩子延續在學校上課的狀態,以免重蹈覆轍。

    “除了一些培訓外,我基本都會在家里,跟他下下棋,打打羽毛球,天氣好就會去游樂場或者周邊的景點。”小學教師林先生有充足時間陪伴兒子,但他也表示雙職工很難做到。

    宅的原因

    孩子因素

    娛樂方式主要靠“宅”

    孩子選擇宅著的原因,也許并不是因為補習班還不夠多,而是孩子們缺乏宅著打游戲追劇以外的娛樂方式。在他們看來,補習班更多是對父母的交代,但到了自己掌握時間時,就容易被“宅娛樂”牽著走。

    記者隨機詢問27名中小學生,其中男孩11名,女孩16名,范圍涉及荔灣、越秀、天河三個區。近六成的孩子表示暑假有或者預計有補習班的學習,有超過五成的孩子表示暑假更愿意宅在家里,不愿出門的原因包括“在家里更好玩”“天氣炎熱”“作業多”。

    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門口,小朱和幾位同學剛剛結束課程,準備結伴回家。“暑假就是補課啊,上午數學下午英語,都沒有時間放松一下。”小朱抱怨道,“好不容易結束一學期的學習,結果還得補習,感覺暑假的時光都這樣沒了。”他顯得不太高興地補充道:“希望明年自己爭氣點,考個高分,不給父母送我進補習班的理由。”

    關于暑期在家如何消遣的問題,大部分孩子都選擇上網,其中女孩以追電視劇、電影和綜藝為主,而男孩則幾乎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玩游戲和看直播。

    家長因素

    雙職工家庭忙不過來

    “萬能的朋友圈,我問個問題,誰需要童工?能吃能睡能賣萌那種!”市民邱女士給記者看自己在朋友圈發的一條調侃內容,配圖正是她的兒子。她告訴記者,一到暑假很多家長朋友圈就發出這種“哀嚎”。

    近半數孩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暑假能和家長一起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和旅游項目,另一半的孩子則擔心家長會干涉自己的假期安排,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孩子各有各的需求,家長尤其是雙職工家長特別頭大:不是不想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滿足起來不容易。

    家住長壽路的白先生告訴記者,兒子馬上就要讀初二,貪玩的毛病卻一直改不了。由于自己和妻子平日都要上班,家中沒有老人看管,兒子一到暑假就像“放虎歸山”。

    7月初,夫妻倆給兒子報了數學補習班,“他是和班上一個關系比較好的同學一起報的。”白先生說。后來兒子提出每天下午在同學家里完成暑期作業和補習班作業,他們沒有多想便答應了。

    7月10日,同學家長提前下班,在書房“逮住”了兩個玩網游玩得熱火朝天的男孩,白先生當晚檢查兒子暑期作業,發現基本頁頁空白:“不管不可能,管了還是這種下場,真是操碎了心。”

    分析:家長需把年假用在暑假

    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主任古方告訴記者,8歲以下的低幼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家長每年最好把自己的年休假攢在這個時候,父母輪休,可以陪孩子參加一些活動,更有利于孩子心智成熟。

    破解:過個好暑假 先懂心理學

    孩子暑假安全感不夠 需要重視引導

    “很多家長都和我談過,放暑假是孩子從緊張環境中釋放的時候,可做父母的往往一到暑假就緊張。”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主任古方告訴記者,在雙職工家庭,這種暑期緊張情緒尤為突出,首先安全是頭等大事,如何有意義地度過也很讓人頭疼。

    古方告訴記者,孩子放假父母不在身邊時,他們感受到的安全系數最低。性格也容易由溫順變得暴躁,產生逆反心態,引導不好很容易出現問題。

    “8歲以上的孩子起碼已經度過3個暑期,畏懼感沒有那么大,需要更多的自由度。”古方指出,年齡稍大的孩子,家長可以考慮給孩子報一個具有資質的團隊活動,對于雙職工家庭更是不錯的選擇。他指出,孩子剛剛放假就能在新環境中迎接一群新伙伴,心智可以得到更平衡的發展。這類活動時間最好在一周左右,最好在剛進入暑假時就切入這一角色,“剛好在想回家、需要交流的狀態下,回到父母身邊,又有了不少話題,非常有利于增進親子間感情。”

    此外,家長確實沒時間陪伴時,可以通過小區街坊、同事、朋友,進行輪流看管,例如院子里四五個孩子,由一家人拉出去活動,家長輪流來照看。古方說:“不管什么年齡段,家長如果每天給予10分鐘溝通,對孩子的優良品質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我們和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時期就是暑假,寒假在春節期間,親情互動沖淡了對孩子的教育部分,暑期是真正養成家長和孩子拉近距離的重要時期。”

    注重共同規劃

    親子教育及特殊教育專家劉芷佑告訴記者,小孩在開學日與暑假生活形態不同,但生活作息還是要維持規律。親子共同規劃孩子暑期的作息時間,是一家人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不一定要安排暑期班、才藝班,作息也可以稍稍放松,平時六點起,暑期可以起晚一點,但重在規律。”

    劉芷佑指出,暑假2個月可以從三個方向安排計劃,策劃一次旅行、培養一種興趣愛好以及制定一個閱讀計劃。這些計劃可以細化到每一周要完成哪一個進度,“例如暑假有8周,我要學會游泳,第一周先了解去哪里報班,時間怎么安排等等。這個過程要讓孩子主導來做設計和規劃。這樣孩子就不是被動去游泳。旅行也一樣,讓孩子來規劃協調所有人的時間,選擇目的地,還可以培養他的金錢管理觀念。”

    “安排好的活動,安排起來家長累,孩子也很被動不開心,不如適當地把自主權交給孩子。”劉芷佑表示。(記者王曉全 陳映)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