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中小學生手機是疏是堵?合理引導才更具管理智慧

    2017-10-19 08:34: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中小學生手機考驗校園管理智慧 是疏還是堵?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中小學校也不得不去面對學生使用手機的管理難題。沒收學生手機集中砸毀、禁止學生在校內手機充電等等,一些學校監方式也五花八門。家長和老師對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持什么態度?校方監管措施如何被各方接受?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學生在玩熱門手機游戲。 蘇飛宇 攝

    暴力銷毀、“一刀切”非個例

    近期,發生于河南南陽華龍高級中學的“手機銷毀大會”引發網友熱議。據媒體報道,近日,這所學校集中將數十部從學生手中沒收的手機用鐵錘砸毀、投入水桶。

    該校對手機的管理有明文規定,根據該校發布的一份校內規定顯示,在教室、公寓發現學生有攜帶手機的,直接放入有水的水桶內或收交后統一集中銷毀;在校園發現學生有攜帶手機的,一律沒收,集中保管,放寒假時領取。

    這份規定還強調,性質嚴重的,當場砸碎或統一集中銷毀;老師在收的過程中堅持不交或者頂撞老師者,直接開除。

    從投入水桶到直接開除,這份被稱為“最嚴校園手機管理辦法”的校園規定遭到部分網友質疑,盡管有人認為學校的做法是為學生學習著想,但仍有不少網友表示,該校的管理辦法過于粗暴極端。

    事實上,記者注意到,在面對學生手機的管理難題時,有些學校也采取了類似集中銷毀的辦法。有媒體2014年曝出,河南登封一所中學規定,禁止學生在校攜帶和使用手機,并在學校里將20多部不用的手機摔進水盆,向學生們展示觸犯校規的后果。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

    不禁手機,卻禁止充電

    如果說一些“校園手機禁令”過于嚴苛,那么,為了對手機進行管理,部分學校也想出了不少偏門的招數應對管理難題。

    去年,貴州一中專學校就被曝出禁止學生在校內充電,千余學生為了用手機,輪流到學校周邊的小賣部付費充電,該?;貞Q,希望學生少用或不用手機。

    在四川攀枝花,當地的一所職校也曾被報道,禁止在校學生在學校教室、宿舍內給手機、充電寶或其他電子產品充電,如發現一律沒收。有媒體指出,該校早從2010年起就禁止學生在校內給手機、充電寶等電子設備充電,目的就是讓學生少玩手機,專心學習。

    盡管學校大多以有利于校內用電安全,讓學生不玩手機專心學習為由出臺相關禁令,但也有家長表示,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全面禁止學生使用手機并不現實,關鍵看學校如何引導。

    點擊進入下一頁

    北京西城區一所小學外,不少家長正在等待孩子放學。湯琪 攝

    家長:手機非低齡學生的生活必需品

    近日,針對此話題,中新網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一些中小學,不少家長表示,學校都有明確規定不能帶手機進校園。

    記者在西城區的一所小學外見到姚女士,作為家長,她就非常贊成學校的規定,她告訴中新網記者,“手機肯定會對孩子的學習有一定影響,也會對孩子的視力有不良影響,特別是現在的手機游戲這么繁多,孩子的自制力又差,很容易沉迷其中。”

    沒有手機,孩子在學校如何聯系家長呢?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小學生的家長對此態度都是“不用聯系”。家長王瑤就表示,如果真碰到緊急情況,老師會聯系她,她也可以通過老師聯系到孩子。

    “我的女兒才剛上二年級,即使是在學校以外,手機也不是她的必需品。”不過,王瑤認為,等女兒上了高中,如果學校許可,帶手機是“大環境使然”,她說,“我們都越來越依賴手機了,女兒長大了以后也不會像現在一樣每天接送,有手機更方便聯系。”

    也有一些學校試圖尋找手機的替代品。在湖北武漢的一所重點小學任教的冉玉告訴中新網記者,她所在的小學就不允許學生攜帶手機,但一種名為“電話手表”的電子產品在學生中漸漸流行。

    “電話手表解決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遠程溝通問題,這就足夠了,沒必要再把手機帶入校園,手機并不是孩子上學的必需品。”近來盛行的“王者榮耀”等手機游戲也在冉玉的學生中流行開來,她認為自身的控制力弱使得手機對低齡學生來說,弊大于利。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梅鐿瀧 攝

    合理引導才更具管理智慧

    曾有媒體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于學校手機管理方法,受訪者最支持的是上課期間統一管理(59.3%)和使用宣傳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合理使用(58.8%),僅7.6%的受訪者支持學校沒收學生手機。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學校在管理學生手機上也并未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更富有智慧的合理引導。

    據媒體報道,重慶一中學的一些班級實際管理中自發誕生了新的班干部——手機管理員。每天早上上課前,這些管理員向登記有手機的同學收集手機,交到班主任的辦公室,下午放學再從老師那里統一領到手機,發還給同學們。

    有觀點認為,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只靠硬性的監管規定禁止使用手機并不現實,最根本的是要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方法,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同時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專注于學習。

    在云南昆明,初中老師吳軼娜所在的學校尚未出臺任何禁止帶手機的規定,她告訴中新網記者,各個班級對手機的管理辦法不同。在她的班上有一個“手機及上網公約”,其中列出了手機及互聯網的一些弊端,為學生合理安排使用手機的時間提出了建議,并讓家長和孩子都認可簽字。

    “作為教師應該盡可能讓手機的一些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讓它的使用控制在我們可以監督的范圍內。”吳軼娜表示,這份班級內部的公約出臺后,基本上沒有出現孩子上課玩手機或者課下無限制上網的情況。

    “很多時候我們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更容易迎刃而解,而不是簡單的以沒收、砸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吳軼娜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