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建新校擴食堂 黃島區打造百姓家門口的滿意學校

    2017-01-06 08:58:30
    責任編輯:可可

    \

    黃島區雙語小學的孩子們在上面點課。

    \

    2016年新投入使用的海王路小學校景。

    \

    新建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辦百姓家門口滿意的學校”是黃島區辦學的出發點和目的。隨著人口不斷增多,黃島區對中小學及幼兒園需求量日益增加,2016年,黃島區新建、改擴建33所中小學和幼兒園。自2014年起,黃島區還連續三年將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列為區辦實事,三年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12億元,用于學校食堂達標改造,新建、改擴建107所學校食堂,為10萬中小學生提供午餐服務。預計2017年底,黃島區110所中小學食堂將全部達到青島市中小學標準化食堂標準。

    /建新校/

    創新理念,

    新建學校瞄準“全國名校”

    干凈整潔的校園、嶄新的教室和餐廳、寬闊的操場……1月5日,記者來到位于海王路南、鳳凰山路西的黃島區海王路小學。嶄新的校門、嶄新的校舍、嶄新的活動場……走進這所新建成的高標準現代化學校,目光所及處處都是新景象。校園里不時傳來孩子們爽朗的笑聲。

    新學校、新理念,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是這個學校的特色之一。記者了解到,海王路小學在辦學方式上采用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全國知名校長崔其升擔任學校校長,由此也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我們的辦校目標是要將這所學校打造成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區域名校,讓它成為西海岸新區的窗口學校。”學校黨委書記邵學忠介紹。

    “學校倡導的教學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主動、自覺、快樂學習。”邵學忠表示,學校將充分發揮課改優勢,用自主教育激發師生潛能,開展童心悅讀,開發多彩校本課程,讓學生在愉悅、和諧、民主的課堂中學習知識、滋養心靈、培育品格,快樂幸福成長。

    采訪中記者發現,學校每一個教室里,除了前面的黑板,四周還有三塊移動黑板。邵學忠介紹,黑板是學生展示自我的一個重要平臺,學生在黑板上寫東西跟在下面寫完全是不同的心態,所以他們在教室里配備了多塊黑板,創造更多條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我們的辦學宗旨是讓每一個孩子擁有自主快樂的人生,辦學方向是讓學校成為自主學園、成長樂園、幸福家園。”

    均衡資源,

    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

    據了解,海王路小學由黃島區政府投資1億多元建設,學校占地50畝,設計規模為36個班,可滿足1600余名學生的入學需求。按照省級規范化標準,配套齊全,擁有教學樓3棟、辦公樓1棟、實驗樓1棟、高檔次藝體館和餐廳1棟。功能室配備齊全,花費720多萬配備電子設備,力爭打造省級規范化標準、配套齊全、設施高檔、環境優美的對外窗口學校。

    記者了解到,學校目前在校生966人,教師59人,目前在校生還遠遠沒達到飽和數量。邵學忠表示,現在學校的在校生絕大多數都是從黃島區第二實驗小學分流過來的。“由于今年是學校第一年投入使用,很多家長對學校辦學水平不了解,因此很多家長最初還持觀望和質疑態度。一學期下來,學校取得的成績家長有目共睹,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邵學忠表示,新學校建成一方面可以大大緩解城區其他學校的入學壓力,解決周邊社區居民子女就近入學問題;另一方面也實現了教育理念與當地辦學特色之間的融合創新,探索出一條新的教育路子,激發了區域教育活力??傮w來說,學校投入使用后進一步均衡黃島區教育資源,為廣大黃島區群眾提供更加優秀的現代教育理念。

    新老互動,

    帶動區域教育水平提高

    黃島區第二實驗小學是黃島區傳統名校之一,隨著城市發展,學校周圍住宅區持續增加,學校近幾年的招生壓力越來越大。2016年9月份,海王路小學投入使用,距離第二實驗小學僅有1公里距離,大大減輕了該校的招生壓力。據了解,海王路小學投用之前,第二實驗小學有3700名在校生,而分流后現在在校生數量為2900名左右。

    招生的壓力減小使得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同樣的老師,教的學生數量多少肯定會影響教學質量。”董玉梅介紹,以前在校學生多,為了滿足入學需求,學校很多功能教室都被普通教室擠占,而分流之后,很多功能教室得以恢復,推動了特色課程的深入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減小招生壓力,海王路小學的投入使用還促進了兩所學校的交流學習,帶動了區域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第二實驗小學是一所廣受家長和社會認可的優質學校,而新建的海王路小學采用創新的教學理念,兩所學校在辦學理念和教育方式上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董玉梅告訴記者,“我們學?,F在與海王路小學已經結成兄弟學校,雙方經常進行學術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加快建設,

    8所中小學已建成完工

    “隨著黃島區日新月異的發展,不僅有大量的外地居民進入西海岸,而且許多農村居民也紛紛搬進城區,為子女尋求更好的教育條件,使得基礎教育設施面臨巨大壓力,超班額現象較為突出,其中,公辦普通中小學大班額比例達到64.6%。”黃島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緩解學生入學壓力,黃島區2016年新建、改擴建3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并將此列為2016年區辦實事之一。

    截至目前,膠南街道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用名)、珠江路中學(建設用名)、淮河中路中學(建設用名)、海王路小學、泊里安置區社區(董家口)小學、鐵山九年一貫制學校、趙家廟小學、大珠山小學8所學校完工,其中膠南街道九年一貫制學校、珠江路中學、淮河中路中學、海王路小學、泊里安置區社區(董家口)小學共5所已投入使用;星光島小學等項目正在按計劃建設當中。新建改擴建22所幼兒園項目已全部完工。

    “隨著改擴建、遷建、新建學校的投入使用,城區學校的超規模、大班額辦學現象將得到進一步緩解。”黃島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快學校建設的同時,黃島區還將建立社會資源參與公共教育機制,鼓勵社會各界興建學校,保障新建改建住宅小區的配套教育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

    \

    匯文小學舊食堂。匯文小學改造后的新食堂

    /擴食堂/

    建校60多年,

    村小首次建起食堂

    黃島區寶山鎮大張八小學是一所村辦小學,東西四十里15個村莊的235名孩子在此就讀。“我們這兒村里的青年人多外出打工,上學的孩子大多由家中老人照顧。”校長孫加溫告訴記者,“學校離家遠,孩子們都是帶飯上學,中午學校用土灶大鍋熱熱。家長給孩子們帶的飯也多是前一天剩下的,對營養搭配也不講究。”

    2016年9月1日開學第一天,大張八小學的食堂終于告別了“土鍋土灶、簡裝低配”的時代,實現了“華麗”轉身。孩子們坐進寬敞明亮的標準化食堂,吃上了營養可口的午餐。“我們學校從1952年建校,這是第一次用上標準化食堂。”孫加溫介紹,食堂405平方米,還配備了5臺空調,能夠同時滿足全校師生的就餐需求。午餐餐費為每人每天7元,學生們能吃到一道葷菜、一道半葷菜和一道素菜,米飯饅頭不限量供應。

    “建起食堂后,學生和家長都非常滿意,學生們吃的飯營養衛生,家長也放心。除了十幾個大張八本村的孩子中午回家吃飯,其他孩子中午都在食堂就餐。”孫加溫說,學校有兩名家庭特別貧困的學生,餐廳還為其減免了午餐餐費。

    投入1.12億元,

    創建達標食堂25所

    記者了解到,黃島區的農村小學多數沒有食堂,有的村級小學食堂用一間教室改建成簡易伙房,里面只有一個土鍋灶、一臺蒸車和幾個湯桶,場地狹小、設備簡陋。“這些村辦小學在讀人數都不足300人,僅靠餐費收入無法維持食堂成本,因此多年來沒有建設起食堂。”

    2016年新學期,黃島區有15所村級小學的孩子們像大張八小學一樣用上了嶄新的標準化食堂。自2014年起,黃島區連續三年將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列為區辦實事,三年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12億元,用于學校食堂達標改造,新建、改擴建107所學校食堂,為10萬中小學生提供午餐服務。2016年投入專項資金5595萬元,新建、擴建學校食堂56所,其中村辦小學食堂15所。投入528萬元新建了崔桂璇希望小學等3所村小食堂,投入328.5萬元改擴建和升級改造寶山鎮大張八小學等12所村小食堂。在黃島區創建達標25所青島市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中,村小食堂10所,占總達標數的40%,徹底解決了農村學生中午吃飯難題。

    記者了解到,黃島區將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建設納入對各部門的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建立區分管領導親自抓,教育、發改、財政、規劃、食藥、衛生等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為了讓村級小學的孩子們坐在暖和的食堂里用餐,我們為村級小學食堂安裝了空調等取暖設施。每年還安排專項資金為村級小學食堂工人工資買單,降低飯菜成本,提高飯菜質量。”該負責人說。根據規劃,2017年底,黃島區110所中小學食堂將全部達到青島市中小學標準化食堂標準。

    統一規范,

    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為了規范管理,黃島區還建立了食堂管理公開機制,通過校園網、校務公開欄、家長信、LED顯示屏等,定期公示學生餐食譜、營養狀況分析等情況。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每所學校標準化食堂還在餐廳醒目位置設置食物展示柜,將米、面、油及調味品的進貨渠道、規格、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向師生和家長進行公示。學校還成立了由家長參與的膳食管理委員會,家委會成員可全程參與監督學校食堂的管理、飯菜價格和質量、服務態度及學校食堂原材料的招標采供工作。”

    黃島區還依據《青島市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達標評估細則》和《青島市黃島區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創建標準》制定了中小學食品安全檔案管理規范,包括法規文件、組織建設、食堂管理、人員管理、飲食文化、監督考核等部分,并組織了專題培訓。“每學期開學前,我們還會聯合黃島區食藥部門對全區中小學食堂管理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學校領導、食堂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食堂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該負責人說。

    /塑文化/

    食育文化進入校本課程

    雪媚娘、蒸餃、月餅、烘焙蛋糕、香酥雞翅……在黃島區雙語小學的美食小達人教室內,經常飄出各色美食的香味。教室里,學生們帶著圍裙和廚師帽,儼然是一個個專業的小廚師。這些展示的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都是出自學生們的巧手。

    “相比智力教育的投入,食育還未引起眾家長和社會的足夠重視。我們學校將食堂管理與學校‘和悅教育’有機結合,開創性地編寫了《舌尖上的美食》特色校本課程。”黃島區雙語小學副校長孫雷介紹,學校聘請了全國特級廚師擔任食育課程講師,為了加強家校溝通,學校充分利用“微信企業號”平臺,每周提前推送本周食譜,讓學生和家長能夠精心選擇喜歡的飯菜。“圈子”還不斷推送相關的飲食文化,飲食注意事項,為孩子們健康飲食提供足夠的知識引領。

    記者了解到,黃島區多所學校開展了食育文化進課堂活動,黃島區雙語小學、辛安小學和開發區育才中學等學校還將食育文化納入學校校本課程,開設食育選修課,聘請高水平的中西餐廚師進校講授東、西方飲食文化、營養知識,指導學生親手烹飪菜肴、烘培制作糕點。制訂營養改善計劃,注重營養不良、肥胖等營養干預活動,學生營養知識知曉率達到95%以上。根據季節不同,廣泛宣傳春夏秋冬飲食結構特點和學生營養需求,將食堂拓展成為知識型、創新型、具有個性品質的課堂。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