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學校新技術綠色更高效
探訪1
拼接“三明治”吊裝蓋房子
城陽七中位于城陽區棘洪灘街道。該項目由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按照36班初級中學進行擴建,建設教學樓1座、實驗樓1座、食堂及風雨操場1座。走進工地現場,不同尺寸的預制構件有序擺放,建筑整體結構已基本成型,吊裝形成的房間就像一個個“火柴盒”。 “簡單來說,裝配式建筑即工廠化制造房屋,主體結構部件主要在工廠流水線上模塊化生產,制作完成后運至施工現場,由安裝工人拼裝,再通過澆筑混凝土達到一次成型。 ”項目經理趙喜金告訴記者,該項目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現在實驗樓已吊裝完一層,食堂正進行基礎施工。
“該項目裝配率達到54%,是我市裝配率最高的學校建設項目。 ”趙喜金介紹,該項目的主要預制構件有外掛板、內墻板、疊合板。值得一提的是,項目所使用的外掛板內置了保溫板,就像“三明治”一樣。使用這種“三明治”,不僅節省了抹灰費用、縮短了施工工期,更重要的是,新工藝還將過去因抹灰帶來的空鼓、開裂等風險徹底消除。
探訪2
內置百葉窗大樓“會呼吸”
我市首家被動式建筑學校——小水清溝村改造配套學校項目也是由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共配有24班小學、12班幼兒園,目前已完成主體施工,進入裝修階段。一座四層高的教學樓已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在進行裝飾裝修,將來外墻表面將變成溫暖的磚紅色。
所謂被動式建筑是指通過建筑設計,使建筑冬季充分利用太陽輻射取暖,盡量減少通過圍護結構及通風滲透而造成的熱損失,夏季盡量減少因太陽輻射及室內人員、設備散熱造成的熱量,其基本工作原理類似于“溫室效應”。
項目總工楊鑫告訴記者,為了達到“冬天無需供暖,夏天不開空調,室內冬暖夏涼”的效果,該項目在外墻保溫上沒少做文章。 “我們使用的外墻板是真空絕熱板,厚7厘米,而普通的外墻保溫層只有5、6厘米。 ”楊鑫說,保溫層也并非越厚越好,“層厚度增加,會影響固定的可靠性及耐久性,這種新材料厚度雖只增加一點,但保溫系數高,就能達到很好的保溫效果。”不僅如此,項目所采用的密封窗也很獨特。楊鑫介紹,“一般公共建筑采用的都是兩玻一腔,而我們這個項目是三玻兩腔,腔內還內置了遮陽系統,使用遙控器可以隨意調節百葉窗的位置。 ”通過這一系列精心設計與新材料應用,該項目年耗能將控制在15千瓦時/平方米,僅為普通建筑的八分之一,建成后將實現“超低能耗”這一節能環保理念。
趨勢
應用新技術建綠色校園
除了“裝配式”“被動式”之外,我市不少學校項目在建設中還積極運用其他新技術、新工藝。如,大棗園小學遵循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采用透水鋪裝,在綠化方面注意采取吸水介質,布局遵循整體性與全面性、繼承性與發展性、適用性與功能性的原則,做到超前領先、美觀實用、低碳環保。青島科創集團建設的開發區職業中專在能源利用上,采用太陽能熱水、地源熱泵等能源方式,同時還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站、抽水蓄能電站提供的能源作為補充,起到節能作用。
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委了解到,如今在校園建設方面,綠色、高效已成為施工的關鍵詞。按照生態、低碳、環保、可持續的原則,我市不斷引進綠色建筑、清潔能源、污水再生利用、被動房及裝配式建筑等技術,打造綠色環保校園。同時,先進建設理念的運用,也將提高學校建設質量,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傅春曉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