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官場習氣學生從哪學來的?學校和社會都該反思

    2018-10-12 08:57:1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學生會長“歪”了 學校和社會都該反思

    最近發生的幾件事,讓高校學生會成了眾矢之的。先是有學生會干事被強制要求給師兄師姐發節日祝福,后是學生會新人在群里將學生會主席直呼為學長,被其他人教育“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說話方式”。10月6日,41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干部自律公約”,呼吁學生干部恪守學生本分,反對“官”本位思想和作風。

    學生會本是一個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主要職能是為學生提供服務,代表學生參加學校事務,增進學生福利。但在個別高校,學生會異化成了官僚機構,若在學生會謀得了一官半職,仿佛就手握大權,身份就高人一等了。

    其實從新聞中也能看出,剛入校的新生并不懂這些所謂的“官場規矩”。那些擺架子的學生會干部,不過也就比新生們大上個一兩歲,卻在混跡學生會的過程中,習得并內化了這一整套官場規矩。如果新人表現懵懂,他們還會循循善誘,苦口婆心:你這么不懂事,將來到了社會上,那可是要吃虧的!

    在那些出現問題的學生會,問題的存在必然并非一天兩天。這些官場習氣,學生到底從哪學來的?是什么讓他們認為,有上下級之分的地方就是“官場”;而在“官場”,就有下級對上級的奉承,上級對下級的“敲打”?

    學生組織需要自律,但學生組織并非運行在真空之中。如果學校給予鉆營者好處,比如和老師搞好關系就能得到保研加分,比如和學生會干部搞好關系就能獲得隱性福利,那大家當然要學會這些技能,畢竟“適者生存”。

    網友諷刺高校學生會搞“仿真官場”,但真實的官場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嗎?如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都是平等相待的氛圍,接觸到的都是懂得尊重下屬的領導師長,他們還會因為這一點點權力而趾高氣揚橫著走嗎?

    學生會“長”歪了,學校要負責,社會要反思。學校應重視對學生三觀的教育,學校內部的去行政化改革也應進一步推進,讓學生“立志做大事”,而非“立志做大官”。“官僚化”的幽靈在高校上空徘徊,也說明“權利崇拜”在社會上仍大有市場,學生自覺認同這一套行為體系,以便將來與真實社會接軌。

    學生會太官僚,應該被狠狠批評,可以被花樣嘲諷。但不要忘了,這種畸形風氣的形成,根源并不在學生,高校和社會都有責任。學生會要自律,學校和社會上的“官場”,同樣也要自律。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