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抑郁情緒離中學生并不遙遠 父母后知后覺

    2019-12-05 08:14:12
    來源:青島晚報
    責任編輯:亞麥

    原標題:抑郁情緒 離中學生并不遙遠

    孩子早有苗頭卻被部分家長忽視 早發現早干預很重要也不必過分焦慮

    “照顧好我的貓,別把它拋棄了,對它好點。 ”近日,石家莊一名13歲女孩樂樂(化名)留下了這樣三行遺書后,吞藥自殺,此時距離她被診斷出抑郁癥僅一個多月。抑郁癥,看似距離孩子非常遙遠的一個詞??墒聦嵣?,記者從心理專家、中學老師處了解到,島城中學生有抑郁情緒的并不鮮見,有些甚至已經被明確診斷為抑郁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孩子多次主動要求父母陪伴去看醫生,父母卻以為孩子裝病逃避上學,忽視了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

    心理門診上的中學生“兩頭翹”

    “據我了解,高三級部就有幾個孩子是有抑郁情緒,有的被診斷為抑郁癥了。 ”在談起石家莊女孩樂樂的自殺事件時,市內一所高中的老師這樣對記者說。幾個孩子有抑郁情緒,還有的是抑郁癥,這是不是只有該所高中存在的“個別現象”?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采訪了另一所高中的老師。 “聽說有一個學生因為抑郁,休學回家了。但孩子有情緒異常的情況不光畢業班存在,有的孩子高一一入校就有表現。我就教過一個,課堂上做不出題就抓頭,有點嚇人。學校的心理老師也基本上每天都能見到咨詢的學生。 ”這位老師嘆著氣說。

    “近些年,來就診的學生確實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市立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王克說,自己現在半天門診接診量通常是三四十人,其中大人比較少,大約70%是學生,而學生群體中,中學生占到七成。據王克觀察,就診的中學生群體還有“兩頭翹”的特點,即初一、初三和高一、高三的孩子相對較多。

    孩子早有苗頭父母后知后覺

    “有一次看門診,有個初中生自己來的。我問他家長呢?結果孩子說,他跟家長提了好幾次,想讓爸媽陪著到醫院看看心理醫生,父母都覺得他是小題大做。 ”王克說,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診治,她馬上聯系了孩子家長,直到電話打通說明情況,家長才意識到原來孩子真的出現了抑郁情緒。 “有的家長拗不過孩子,帶著來醫院了,卻還跟我說:他就是不好好上學,裝病。其實孩子確實需要進行干預。還有的家長,在我擼起孩子袖子露出自殘傷口時才大吃一驚,他們甚至原來根本就不知道。 ”

    據王克介紹,孩子出現抑郁等情緒問題,往往并不是就診當天、當月或者是當年才開始的。有些初中孩子是從小學起就出現了心理不適的苗頭,而高中生則是從初中開始,當時孩子癥狀輕微,通過自己調節可能就扛過去了,等遇到新環境,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問題被激化出來。王克提醒,目前有一部分中學生家長只關注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學習怎么樣,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這是不應該的。

    孩子有這些表現家長要注意

    王克告訴記者,就診的中學生一般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適應障礙,即對學習、同伴關系等適應能力差,表現出抑郁焦慮等情緒。因為抑郁情緒不等于抑郁癥,所以對這部分孩子,不能輕易扣上抑郁癥的帽子。還有一種是真正的抑郁癥,表現為思想消極,有自傷自殺行為,符合重度抑郁,才會下診斷。談及孩子出現抑郁情緒和抑郁癥的原因,王克說這比較復雜的,但通常與外界環境、自身性格、養育環境和方式、親子關系等有關,在一定的誘因下,孩子會逐漸表現出來。比如初一高一的孩子,來到了新的校園環境,面臨新的人際關系、新的課程,相對容易出現一些不適應的表現。而初三高三的孩子,如果承受較大的升學、課業壓力,也容易出現問題。

    有些家長很關心孩子,卻可能因為缺乏心理學知識,不了解孩子哪些表現是異常的。王克提醒,當孩子出現易發脾氣、易哭、忽然不愛說話、不想接觸人、吃不好、睡不著、經常頭疼腦熱卻查不出原因、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把“沒意思”掛嘴上等情況時,家長們就要提高警惕了,這是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

    放平心態面對問題別焦慮

    一旦發現孩子有了抑郁情緒的跡象,家長應該怎么做?

    王克建議,家長可以先提醒孩子找學校心理老師談談,或者主動聯系心理老師尋求幫助。 “現在很多學校都配備了專業心理老師,他們貼近孩子生活,更好切入。而且不少老師很有經驗,如果經過他們的判斷,孩子只是短暫性的適應障礙,癥狀也比較輕,那么老師是可以幫孩子解決問題的。如果心理老師認為孩子的情況相對有些嚴重,需要到醫院治療,也會及時提出建議的。 ”另外,家長也可以直接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心理門診就診,或求助有正規資質、靠譜的心理咨詢師。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出現問題后,會主動提出休學。其實除非是抑郁癥較為嚴重,需要住院治療或時刻看護,才考慮休學。對于癥狀輕的孩子,應鼓勵他們堅持上學,從隔三差五去到每天上半天,再到一直按時上學,循序漸進。 ”王克強調,家長要客觀看待孩子的問題,卸下不好意思、怕被別人知道等病恥感,不要把適應障礙當作“不正常的事”,不論是適應障礙還是抑郁癥,及早發現,經過科學合理的治療,都可以好轉、恢復,不要太焦慮。 “作為家長,還應該多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主動為孩子提供心靈的滋養。 ”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張琰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