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生返校后 這樣銜接更有效
開學后各學校以適應性課程為主 家長應積極配合及時關注孩子情緒變化
青島小學三到六年級小學生終于結束了“超長版”的寒假,回到了校園,與同學、老師相聚,校園里也重新響起了瑯瑯讀書聲。從線上到線下,從居家到校園,從獨自上課到群體上課,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們適應。記者采訪了解到,絕大部分學校在開學的前一兩周時間里,都不會安排新的課程,主要是以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做好學習與生活銜接為主。
家長說
期盼開學又擔心難適應
“孩子居家學習了這么長時間,總算是回到學校了,終于不用一天兩趟來回往家跑。 ”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從單位到家來回就得一個小時,中午得回家給孩子做飯,確實很折騰,也挺累的,孩子回學校了,總算能輕松一些。”孩子返校,她心里高興,可難免還會有些許的擔心。 “擔心的倒不是孩子的安全,這方面學??梢哉f做得非常細致,很多我們沒考慮到的問題學校都考慮到了。孩子居家上網課的后半段,慢慢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所以我比較擔心孩子不太能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擔心孩子能不能跟上其他同學的上課節奏。 ”
記者采訪了解到,對于學生返校復課,家長們或多或少還是會擔心孩子的情況。“我和孩子他爸平時都上班,孩子上網課只有老人在家看著,上課時他到底能學進去多少,我們心里也沒底,就希望孩子返校后,能夠在老師的幫助下,盡快找回以前的學習狀態,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 ”
學校說
開學前兩周學校以銜接為主
“孩子們在家學習的時間都比較長了,現在突然進入到一種集體生活的狀態,需要時間適應。所以,我們在開學的前兩周是不講新課的,都是以復習居家學習內容和銜接為主,著重在于恢復學生以往良好的學習習慣。”青島樺川路小學學校發展中心副主任辛曉慧告訴記者。每個班每星期會根據孩子情況安排一到兩節班會課,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與疏導。學生居家學習,學生體質較以往也普遍下降,學生的體重增加了,“小胖墩”多了不少。對此,學校體育課則是以體能恢復為主,主要是做一些拉伸、慢跑等舒緩的體育運動,以逐步恢復學生的體能。
青島北山二小教務處主任胡洋則告訴記者,學校在開學前及時對孩子和老師做了調查問卷,全面了解到心理狀況。據此來制定開學后的工作任務,而身心健康則是放在第一位。 “開學當天是心理健康節,我們就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了心理上的疏導,讓學生們盡快實現從居家到學校的平穩過渡。”胡洋說。同時,學校還特意增加了6節心理健康課,對學生心理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記者采訪了解到,開學當天我市各學校普遍進行了入學后的模擬演練,各學校放學時間也基本上延遲了1個小時。
建議
▼▼▼
及時關注疏導孩子不良情緒
小學生開學了,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做好孩子的銜接。對此,青島博文小學校長楊偉表示,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孩子上學途中的好習慣,比如說上下學途中堅持家庭、學校“兩點一線”,叮囑孩子上下學途中不停留、不圍觀。家長也要嚴格按照規定時間段和地點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避免在學校門口聚集、逗留。提醒孩子與他人保持1米距離等等。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楊偉表示:“好的親子關系,勝過許多教育。 ”面對疫情和復學復課的雙重壓力,孩子難免存在心理上的失落和情緒上的波動,當孩子遇到問題、情緒出現困擾時,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了解自己、關心自己、包容自己的父母。家長要注意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發現孩子存在焦慮、緊張、擔心等不良情緒,要及時疏導,和學校一起引導孩子調節身心狀態,支持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增加自信。要盡量和孩子多溝通、溝通好,多和孩子聊聊居家、校園學習的心得,談談今后應該如何調整,囑咐開學后有關的注意事項等。
同時還要多注意孩子的內心感受,回歸校園后,要多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了解當天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傾聽孩子的心聲,多聽少說,讓孩子愿意把困擾說出來,和孩子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
定好目標制定個性學習計劃
“孩子從居家單獨網上學習到在校集體線下學習肯定是有很大的區別,開學后的這幾天時間里,學生要做的主要就是適應,比如說要及時跟上老師的節奏,要注意力集中,不要走神,并根據老師的安排查漏補缺。”青島大名路小學四年級2班班主任徐秀華告訴記者。開學第一天,她和其他老師也特別觀察了每名學生的表現,發現大部分學生適應得還是比較好的,上課沒有打盹的,精神狀態也不錯。
學生也應該在家長與老師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銜接計劃,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還有一些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需要盡快找到學習的狀態,“當然學生返校后,老師會注意觀察每名孩子的情況,及時跟家長溝通,共同做好孩子學校生活的適應。 ”她表示,孩子居家學習時一些作息習慣、學習習慣等可能也會被打亂,學生可以趁著開學這段時間及時做好調整。
胡洋則表示,學生居家學習時養成的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應該要保持,比如說記筆記。 “孩子還應該注意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定好自己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做到有目的、有目標的學習。”胡洋說,“同時,孩子也要注意調整好作息,現在不上網課了,要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注意早睡早起。”
克服焦慮給予積極心理暗示
“學生在返校前后可能會有焦慮、緊張等不適的情緒,這些都是目前階段面對還未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等出現的正常心理反應,適度的焦慮對大家返校準備和自我防護是有所幫助的,同學們在合理宣泄情緒的同時,也要學會接納它。 ”心理專家認為,如果學生感到心理波動,出現焦慮、緊張的心情,不要著急,這種現象很正常。這是因為假期當中身心都處于放松狀態,一下子進入到高強度、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中,出現大的落差而導致的。這種身心狀態是短期的、暫時的,經過調整是可以改變的。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理性認識校園防控,掌握科學的防疫知識,堅持做好防疫防護。在校積極配合學校檢測體溫、衛生消毒、戴口罩、不扎堆等疫情防控要求。青島敦化路小學四年級3班班主任王雅男認為,心理暗示則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個看不見的法寶。她建議同學們不妨給自己這樣一個暗示:“新學期已經開始了!我要精力充沛地投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我將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在這樣的積極心理暗示下能增強愉悅感,并能使自己適度緊張起來,這樣就會精神飽滿地邁進新學期。
“針對學校返校,我們也會看展一系列的過渡性銜接工作,比如利用班會課,重塑班級文化,通過小組活動凝心聚力,讓同學們重新適應團體協作,盡快融入集體生活,并通過活動融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適應開學;開展個性化輔導,設立班主任信箱,與學生私下談心;精準性輔導,采取必要的補缺補差補弱措施,指導學生找準知識遺漏點、能力欠缺點、習慣不足點等,引導學生克服學習困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等等。 ”王雅男說。
本版撰稿 記者 王世鋒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