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離異后不得拒絕履行家庭教育 父母應如何依法帶娃

    原標題:新法施行,家長如何“依法帶娃”

    今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家庭教育從此由“家事”上升為“國事”,該法圍繞如何促進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對家長、學校、社會等各方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那么,這部法律都有哪些亮點?父母今后應如何“依法帶娃”?遇到“不合格”的父母,相關部門應當怎么做來保護孩子?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在培養目標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明確了家庭教育應回歸立德樹人的初心,這是保障家庭教育科學健康發展、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的重要保證。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務不是知識的教育,而是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

    《家庭教育促進法》專門設置一章“家庭責任”,進一步明確家長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要求新時代父母作為家庭教育主體責任人教育角色意識應得到加強,父母應成為具有專業素養的家庭教育工作者、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教育的終身實踐者。其中,第16條圍繞政治認同、道德品質、身心健康、審美和勞動素養等方面提出了家庭教育內容指引,再一次強調了立德樹人的教育重心,應著眼于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第17條指出了養、育、管、愛、陪等極具科學性和指導性的家庭教育方法,既有家庭教育獨特的養育之法,又有普遍規律指導下的教育之法,這些方法與學校教育方法是相通的,既要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注重個性差異,還要求家長不斷學習,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與完善自己。

    離異后不得拒絕履行家庭教育

    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的觀念、方法上存在誤區,部分家長不清楚家庭教育子女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存在“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問題,甚至有人以各種借口將本該家長承擔的家庭教育責任推給學校,未能認清自身的教育責任。還有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缺乏正確的成才觀。特別是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問題兒童等群體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理應引起全社會關注。

    15歲的小虎父母常年冷戰分居,小虎跟著父親生活,因為學習成績不佳未考上大學,在當地的一所職業技術學院讀書。父母對小虎很失望,對他漠不關心。小虎性格變得內向不愿與人溝通,并逐漸沉迷暴力網絡游戲。因一次足球比賽中與舍友小李發生沖突,小虎對此懷恨在心,便決定效仿游戲中的暴力情節對小李進行報復,最終在晚上用水果刀將小李劃傷,經鑒定屬輕傷二級。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小虎刑罰。

    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背后,往往存在父母監護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教養能力不足等問題,造成對未成年人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的現象存在,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事實上,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物質的豐富,更需要來自父母雙方的愛、親密的親子關系以及正確的教育引導。

    《家庭教育促進法》第17條強調,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尊重其參與相關家庭事務和發表意見的權利,合理運用以下方式方法: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共同參與,發揮父母雙方的作用;相機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嚴慈相濟,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并重;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引導;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方式方法。第22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其沉迷網絡。

    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以及長期分居家庭孩子的家長,《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出明確要求,其中第20條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離異的,應當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阻礙另一方實施家庭教育。也就是說,無論家長關系如何,都不得對孩子放任不管,必須履行監護人的義務,嚴格按照《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相關規定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

    此外,為了確保家長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意識回歸,《家庭教育促進法》第48條、49條還明確了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未履職的后果。第49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未成年人存在嚴重不良行為或者實施犯罪行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正確實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根據情況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并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這種強制性親職教育法律規定的進步意義和實踐價值遠大于罰款或者拘留的簡單規定,可以幫助家長強化其承擔家庭教育責任的意識,督促其自覺履行好家庭教育職責,使得家庭教育真正發揮其作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未成年人免受侵害的第一道防線。

    上述案例中,小虎的父母如果能依據《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相關規定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確保家庭教育不缺位,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培養他的興趣愛好,增強法律意識,在發現孩子沉迷網絡游戲后及時予以正確引導,小虎很有可能就不會實施犯罪行為。

    建立家長學校提供指導服務

    《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后,“依法帶娃”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但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對于如何依法帶娃,還需要國家和社會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學校是未成年人的第二課堂,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問題有些會顯現在學校生活中,如校園暴力?!都彝ソ逃龠M法》的出臺要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要緊密結合,協調一致,通過全社會搭建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促進家校社合力,共同育人。

    父母離異后,17歲的小寧跟著母親生活。因母親長年在外地打工,他一直由外婆撫養長大,他認為自己跟別人不同,非常自卑。有一天同學小王找到小寧,自稱也是單親家庭,他們可以團結起來報復那些歧視他們的同學。小寧覺得很對,就與小王在校園里橫行霸道,經常打罵看不順眼的同學。學校和家長并未及時進行制止。最終小寧因將一名同學打成輕傷,被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刑罰。

    《家庭教育促進法》在“社會協同”一章中主要強調了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職責,明確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作為教師業務培訓的內容;可以采取建立家長學校等方式,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定期組織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并及時聯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加;還應當根據家長的需求,邀請有關人員傳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促進家庭與學校共同教育。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提供支持。

    此外,該法第43條規定,中小學校發現未成年學生嚴重違反校規校紀的,應當及時制止、管教,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并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發現未成年學生有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按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48條規定,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委員會、婦女聯合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單位,以及中小學校、幼兒園等有關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發現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拒絕、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或者非法阻礙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的,應當予以批評教育、勸誡制止,必要時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學校、社會在家庭教育職責方面的規定,是基于家庭教育屬性,在明確家庭教育責任主體的前提下,厘清了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系以及各自職責,并通過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支持和幫助父母實施家庭教育,并對他們的不良家庭教育行為予以監督和干涉,以此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

    現實中,一些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或者違法犯罪行為是發生在校園中的,學??梢砸罁都彝ソ逃龠M法》的相關規定在前期積極落實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及時發現錯誤行為,并在與監護人的溝通中發現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做出正確引導,開展相關家庭教育引導工作。這將有效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同時避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遭受侵害。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寧,也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都彝ソ逃龠M法》的出臺,是規范,更是指引,為每一個家長如何更好履行監護職責提供了更加科學、全面和權威的法律指導,進一步推動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形成家庭主責、國家支持、社會協同的良好局面,為未成年人成長構建健康、文明、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延伸閱讀

    “隨手拍”未成年人或引發侵權

    拿起手機隨手拍攝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殊不知,這種“隨手拍”使用不當可能會引發侵權等法律問題。

    2019年的一天早上,一名6歲女童因不愿上學而哭鬧,父母將其綁在樹上教育。路人魏某用手機拍攝了這個過程,并將視頻私信給新浪微博大V傳播。隨后,魏某的“隨手拍”引起廣大網友對孩子父母教育方式的熱議,也給自己惹上了官司。該女童的監護人將魏某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魏某感到委屈,他稱自己傳播的目的是想借助輿論監督,制止可能存在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法院審理后查明,涉案視頻時長9秒,女童的面部特征清晰,被綁在樹上時呈站姿,并撩著自己的連衣裙。涉案視頻由魏某拍攝,并通過其微博賬號共發布了4篇相關博文。

    法院認為,魏某轉發的涉案博文侵犯了女童的肖像權,雖然可以認定其拍攝并傳播涉案視頻的目的是良善的,但所采取的方式在客觀上給孩子造成了次生傷害。事實上,魏某可以選擇更為合理的方式,如拍攝視頻后報警舉報,即便認為有輿論監督的必要,也應使用打馬賽克等技術對涉案視頻進行遮掩處理,使未成年人不被辨識。魏某采取的方式超出了輿論監督的限度,已經背離了其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初衷。而且,魏某在拍攝視頻時,女童的監護人予以制止,其已經通過行為明確表示了不愿意通過錄制視頻擴大知曉范圍的主觀意愿。最終法院判決魏某侵犯了女童的肖像權、隱私權,應承擔相應責任。

    由于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能力差,且心智不夠健全,在社會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為此我國近年來不斷完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在出于為未成年人考慮的情況下,無論是父母,還是社會上的“好心人”,在行使保護未成年人權利時,都要注意方式方法,確保在最大程度保護未成年人的范圍內來維護其合法權益。(作者單位:北京互聯網法院)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古德]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1/13 08:54
    · 來源 ·
    北京日報
    · 責編 ·
    古德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