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警惕網店評論區里的低俗色情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本報實習生 楊蕙嘉
“來選妃!”
“兄弟們,這個可以。”
……
看到這些評論,來自北京的高中生小劉有些不知所措。她經常在電商平臺上購買衣物,下單之前習慣先去問答區或者評論區看看??墒窃谶@里,她常常會“不小心看到”一些低俗、色情內容。
有一次,她網購內衣時照例去問答區看評價,結果一眼就瞅見了一張大尺度圖片——一名女士身穿內衣、張開雙腿,用奇怪的表情正對鏡頭。
小劉對此很不理解,她認為買家秀和問答區評價可以讓消費者更好地判斷商品是否符合預期,能更加直觀地看到脫離商業攝影后商品的真實樣子以及不同身材不同尺碼的真實效果圖。此外,問答區可以讓有意購買者與已購買家建立直接聯系,如評論區中不能直觀看出的膚感、材質等內容,可以通過評論、問答來知悉,防止有商家故意購置好評而導致聲音不真實??墒悄抢餅槭裁闯涑庵唤】档膬热菽兀?/p>
這并非小劉一個人的困擾?!斗ㄖ稳請蟆酚浾呓照{查發現,部分售賣女性內衣的商品問答區和高贊買家秀下,存在販賣色情內容的現象。此外,在受青少年青睞的手辦商品評論區,也經常有性暗示等問答內容。
目前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選擇網購。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國10歲以下網民占比4.3%;10-19歲的網民占比為13.3%。
記者隨機采訪了北京、天津、安徽等地數十名未成年人,他們均有過網購經歷,女同學網購一般是購買衣服或者小化妝品,如口紅以及一些喜歡的專輯或其他物品;男同學網購主要是玩具或者游戲皮膚。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問答區或者評論區的相關評價是他們進行購物參考的重要依據。
來自天津的小李今年小升初,由于這次期末考試兩科滿分,父母給了他一些物質獎勵。這些獎勵被他用來網購游戲皮膚和游戲周邊。他向記者展示了剛購買的手辦照片,這些手辦非暴露即性感。小李說,他一般會在電商平臺的問答區或評論區“貨比三家”,也會就材質等商品信息去問答區提問。
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父母對子女瀏覽網站、短視頻等比較警惕,擔心有不良內容,但對子女網購比較放心,根本不會想到網購評論區、問答區也有不良內容。
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這些未成年網購群體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防止未成年人接觸不良網絡信息,家庭作用最關鍵。”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德良說,未成年人進行網購的前提是具有支付能力和手機,該能力受家庭影響最大。
劉德良認為,電商平臺本身就是用來交易的,絕大部分交易的人群是成年人,而在購物時,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的界限難以判定,加之大部分未成年人屬于限制行為能力和無行為能力者,所以對該群體交易的監管更多應該來自家長。
“如果監護人不對未成年人加強監管,無形中增加了電商平臺和各部門監管的成本,并且實際運行中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劉德良說。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現在很多人思考的只是如何限制未成年人進入或者盡可能讓他們避免與不良信息接觸。從整體來看,這是一種被動的思路。相比于這種被動的青少年模式,他建議擴大青少年的活動空間,豐富青少年生活內容,從而達到減少青少年接觸不良信息的目的。
儲朝暉認為,目前難以徹底防止未成年人接觸電商平臺不良信息或不符合未成年人商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未成年人群體數量大,每個年齡組約有一千萬個孩子,很難完全預防;另一方面,相關法治建設仍有待加強,互聯網也是現實社會的一種映射,兩者之間關系緊密,從線下到線上都應建立更加健全的法規制度。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認為,電商平臺應當盡到必要的管理義務,該義務通常包括三方面:完善技術手段,加強違法信息的監管,提升及時發現的概率,如通過設置關鍵詞、識別圖片等,及時發現并進行屏蔽過濾和處置;除技術手段自動屏蔽處理違法信息外,還應當通過人工的手段進行排查,但由于信息海量,該工作也只能抽查進行;平臺接到投訴后,應對發布違法信息的用戶及時處置,依據平臺規則和用戶協議,比如刪除信息、封號等,若涉嫌犯罪及時將犯罪線索提交公安機關。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