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成立百余個中小學教育集團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原標題:年年添新校,都是高起點

    青島成立百余個中小學教育集團,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家門口的好學校不斷擴軍,擴增基礎教育優質資源,補齊農村義務教育短板……十年間,圍繞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青島建設啟用一批優質新校,打造百余個中小學教育集團,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不斷下沉。這一張十年的教育答卷上,始終有“均衡”倆字的身影。

    今年秋季學期到來,各區又一批新校投用,而這已成為常態。“新”不止于校園,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學校與優質資源深度融合,起步伊始便突顯高起點氣質。比如嶗山區啟用三所新學校,其中,山東頭學校直接引入青島實驗初級中學,作為該優質初中的嶗山分校同步發展;嶗山區海爾路學校則掛牌青島二中附屬學校,引入優質高中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優質師資,滿足家長期待;嶗山金融區實驗小學一經啟用,便成為“青島大學附屬實驗學校”,讓大學成為推動基礎教育高位發展的強大力量……

    類似的教育探索比比皆是,目的就是推動優質教育均衡發展。記者從青島市教育局了解到,十年來青島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現代化教育設施建設,建成青島六中、青島九中、青島實驗高中、嶗山區育才學校、即墨區第二中學等一批現代化學校。新校高起點滿足學位期待之際,青島謀求擴大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學前教育聯盟辦園和中小學集團化辦學改革,通過“名校+新校”“強校+弱校”“城區學校+農村學校”“中小學+高校”“民辦學校+公辦學校”等方式,推進優質資源輻射帶動。截至目前,全市幼兒園聯盟辦園參與率達100%,全市共成立中小學教育集團123個、成員校352所,普通中小學覆蓋率47%。

    農村學校一直被認為是教育短板,青島以城鄉統籌的思路爬坡過坎,滾動推進標準化學校、現代化學校建設等項目。先后實施兩輪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投入10.66億元,完成農村中小學“兩熱一暖一改”工程和校舍改造等。結合教育脫貧攻堅和鄉村教育振興行動,市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萬元資金支持,農村273所薄弱中小學與城區265所優質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全市建成746間同步課堂教室。同時,建立完善鄉村教師支持制度,設置鄉村學校教師免費培訓項目,充分讓基層中小學教師享受政策紅利,讓優質教師力量在農村學校留得住、教得好。

    優質均衡需要久久為功,今年推出《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擴增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努力辦好家門口每所學校,教好身邊每個學生。根據三年行動計劃,青島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20所,新增學位16萬個;為150所農村薄弱幼兒園改善辦園條件;推出一批特色優勢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示范性聯盟和教育集團,3年內將新建的100所學校辦成新優質學校;力爭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優良率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

    >>>家長說

    資源共享,不再糾結家門口上學

    新學期伊始,侯玲玲的女兒升入嶗山八中,從小學生轉變成初中生。在她看來,雖然女兒在一所農村小學就讀,可在集團化辦學的加持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她所說的小學是嶗發小學,嶗山區實驗學校集團成員。近年來,嶗發小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改變了侯玲玲的擇校觀念,越來越相信家門口學校。

    “我們是從濟南回青島的。”侯玲玲告訴記者,女兒2016年正式入學,一度讓她感覺很糾結。家門口的嶗發小學,是王哥莊街道的農村小學,她想給孩子更好的環境,四處打聽考慮買房換學區,甚至想過去濟南上小學。女兒上小學的前兩年,她始終覺得學校一般,但是變化在三年級時到來。當時,學校里傳來集團化辦學消息,變成嶗山區實驗學校嶗發校區,侯玲玲頓時滿心都是驚喜,這可是嶗山區一所優質校。

    不久侯玲玲便發現,嶗山區實驗學校團隊來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女兒原本不感興趣的語文,反倒成了每天最期待的一科。學校社團跟著多起來,藝術、體育應有盡有,女兒一口氣加入了三個,每天放學回到家滔滔不絕分享著校園的生活。校園文化也有新樣貌,尤其開設一條海洋長廊,成了女兒最喜歡的一片小天地。

    變化可不止于此,侯玲玲發現,家長意識也在跟著改變。她在女兒一年級加入班級家委會,相比集團化之后,她覺得當時太清閑了。如今,學校提供了很多實踐機會,只要有時間就組織孩子活動,她在班級組織小貝殼公益小隊,助力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嶗山區實驗學校位于城區,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如今跟嶗發小學資源共享。嶗山區實驗學校有的,在嶗發小學一樣都不缺。”侯玲玲說,身臨其境感受著變化,讓她有信心不必再擇校,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劉燕跟她有一樣的想法,當時懷著忐忑的心情,送女兒進入了嶗發小學。如今女兒已經升入六年級,這些年發生了很多變化,喜歡上學習且積極性很高,也變得喜歡提問問題了,有時候甚至把她都難倒了。今年,劉燕的兒子入讀一年級,她再也沒有了當時的忐忑,堅定地選擇家門口的學校。

    >>>校長說

    教育均衡,優質高中拉動義務教育

    作為青島九中校長,今年秋季新學期伊始,孫睿又兼任青島三十七中校長,依托青島九中這所口碑和實力兼具的高中,探索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計劃,以及初中學校“強校提質”的實施路徑。

    近來,孫睿頻繁地往青島三十七中跑,每次站在學校門口的時候,一種久違的感受便涌上來。算一下從教經歷,當年從初中轉入高中任教,如今又從高中兼任初中,這一晃就是20年的光景。“現在這些初中學校的孩子們,相比以前素質更高、可塑性更大,我們也非常有信心,把這些孩子帶到更高處。”孫睿心頭有感慨,肩上是責任。

    優質高中拉動義務教育,這是對青島九中的期待,更是學校積極爭取的結果。“三十七中現址是九中老根據地,是禮賢教育文化興起的地方,如今學校以這樣的方式回歸,讓九中的文化得以延續,把禮賢文化的根找回來。”孫睿說,青島九中作為一所優質高中,引領初中特色發展有自己的優勢,在教師資源、課程資源、影響力上,都可以很好地為初中賦能。為了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青島探索了優質初中辦分校、優質初中帶薄弱初中等多種模式,而今優質高中帶動初中一起發展,可以說又是一次具有創新的探索。“我們的優勢在于上下貫通,課程體系貫通,育人模式貫通,成長路徑貫通,探尋義務教育育人的共性,解決人才培養路徑的實踐方式。”孫睿說道。

    青島九中和青島三十七中“融合”,似乎是優質高中和初中結對的試驗田。目前,青島九中成立了一支團隊,將學科優質教師和優質課程下沉,引領初中學校的未來發展;特色的引橋課程、強基課程和奧賽課程,也將指導不同學生的特色發展。此外,青島九中豐富的社團俱樂部、國際課程等也將下沉至青島三十七中,為初中孩子打開一條廣闊的成長之路。孫睿說,歷史上的禮賢光彩奪目,是青島教育的一面旗幟,九中正在復興她的榮光,為孩子提供更多選擇,支持青島孩子更好地發展。

    作為青島教育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孫睿深切感受青島教育一步一步向好。“青島向著優質教育均衡發展邁進,尤其李滄區和嶗山區教育加速崛起,越來越多家長輕松說出家門口的好學校。”他告訴記者,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是永無止境的話題,高層次均衡呼喚更好的發展。走在不斷創新和探索的路上,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會逐步實現。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戴慧慧]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9/19 08:02
    · 來源 ·
    半島都市報
    · 責編 ·
    戴慧慧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