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庭教育指導師,交錢拿證?
家庭教育指導師成新興職業,考證亂象頻現行業隱憂待解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魏海洋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金鑫
隨著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家庭教育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家庭教育指導師成為新生職業。記者發現,隨之社會刮起一股“家庭教育指導師”考證熱潮,出現了諸多亂象。9月29日,教育部聯合人社部、全國婦聯發布了《關于防范以“家庭教育指導師”名義開展違規校外培訓的提示》,提醒公眾對“家庭教育指導師”擦亮眼睛。日前,記者調查發現,家庭教育指導師考證市場確實存在很多坑,發證機關混亂、考證門檻低、高薪就業噱頭、考證高收費……新生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職業以及家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國家三部門發文揭示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隱憂
9月29日,教育部網站更新消息,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以“家庭教育指導師”名義開展違規校外培訓的提示》,揭示了目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一些亂象隱憂。教育部表示,近期,發現有一些機構打著高薪旗號,招用“家庭教育指導師”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活動,嚴重擾亂培訓市場秩序,誤導社會公眾,損害人民群眾利益。
三部門針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內涵、社會開展家庭教育服務等給出了四點提示。其中指出:“家庭教育指導師”尚未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2021年版)》,相關主管部門未頒發或授權頒發“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家庭教育指導師”不符合《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資質要求,不能招用為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教學、教研人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對象是成年人,以“家庭教育指導”等名義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各類培訓活動,屬于違規行為。
“家庭教育入法以來,這是首次國家相關部委發布的重要提示。可以說家庭教育的熱度催生了這些現象出現。”島城一所學校校長認為。記者發現,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入法并實施以來,家庭教育成為國家到地方教育的工作重點。青島市教育局將家庭教育工作寫入年度工作重點,還成立專門處室開展工作,各年級中小學已經如火如荼開展起家庭教育活動。有專家公開表示,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加之“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家庭教育的需求加大,諸多因素催生了家庭教育指導師這一新職業。今年6月,人社部公示了18個新職業信息,家庭教育指導師位列其中。在政策背景和各級的重視之下,社會機構也伺機而動,開始在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上做文章。
考證零門檻
發證機構混亂
針對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新職業,亂象真的存在嗎?記者展開了調查。9月30日上午,記者在網絡和大眾常用的手機APP上搜索查找,考取“家庭教育指導師證”的信息琳瑯滿目。一家培訓機構打出“國家證書,補貼2000元至3000元,還能抵扣個稅。”“一周拿證,輕松賺錢”等頗具誘惑力的宣傳語。在某知名的生活類APP搜索“家庭教育指導師”,出現了不少收費培訓課,有試聽課也有正式課,青島這些提供培訓的機構以市內四區為主。
記者以學員身份聯系了市內其中一家機構。“報課這個月最合適,贈送的課程就值2000多元。”一名林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報考沒有任何限制,她還強調這是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頒發的證書。記者又咨詢島城另一家機構,“我們的培訓有專門的授權書,絕對靠譜。一口價3800元,年滿18歲就能報名,沒什么其他條件。”這家機構的一名工作人員說,機構的頒證單位是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同時還強調很多公務員、教師都會考取他們的證書。
除了考證零門檻外,發證機構混亂也是其中的亂象。記者調查發現,很多提供培訓的機構都以發證機構是“國字號”機構為宣傳噱頭。但在今年,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發布公告:國培網(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1月30日起,對涉及“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項目全部停止招生。
在網絡上,有不少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證的市民投訴。宮女士報名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拿到證后有些失望:“我拿到證了,這個證就是個幌子,沒有政府認證的,感覺用它來當就業敲門磚是不可能的,大家還是要擦亮眼睛。”從事心理咨詢師培訓工作的付女士告訴記者:“這個證專業度太低,只要交錢通過率就是100%,能有啥含金量?”不少交了錢拿到證的市民發現,拿到手的證書根本不是職業資格證書,而是所謂的培訓證書,與機構宣傳的“拿到證書,就有資格從業”大相徑庭。
課程“水分”大
多以高薪就業為噱頭
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到底教些啥?市北區一家機構打出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零基礎班優惠價格是3090元。記者在市區某機構報了三節試聽課,都是線上錄制好的課程,視頻里授課的老師并未公布職務或專業水平證明,講授的課程也是家庭教育的概念和一些心理學知識,記者期待的一些家庭教育個案分析并未涉及。機構大多是讓學員自行觀看網課,線上學習、考試,每家機構使用的考試、課程內容標準也都不同。
課程無標準、師資無認證,除此之外報了課還有各種陷阱。劉女士在網絡上投訴說報名了課程卻沒得到想要的結果,“報名前說好完成學時考出證書,就能返3000元獎學金,可現在一個月了,沒收到任何反饋。獎學金就是個報名的幌子。”王女士也在吐槽:“老師大力宣傳價格優惠、名額有限,還提供崗前培訓,支付了近4000元學費后,沒過幾天,又推薦2000元的心理咨詢師課程,說這樣才能學透。感覺掉進了收費無底洞。”
高薪就業,是不少機構推銷家庭教育指導師課程的一大賣點。“從學校到家庭,都重視家庭教育。學好了不僅能教好孩子,社會對這個需求很大,薪資非常高。”市區某機構工作人員說。記者在不少知名招聘網站搜索,確實有家庭教育指導師的相關招聘信息,大部分以兼職為主,薪資最高的為每月2萬元。還有的機構進行招聘,要求應聘者有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應聘成功后的主要工作是向家長推銷考證。記者以擁有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的求職者身份向正在招聘的6家企業投去簡歷,截至目前都石沉大海。
擁有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線下是否真的好就業,招聘單位又是否認可呢?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的曲先生告訴記者:“政府認可的證書都會認可,但這種輔助類證書我們一般不看。”市區某托育機構的負責人則說,實際就業中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證書并沒有多大實際作用,他們更看重老師從事教育的經驗、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提醒大家不要迷信非正規證書。
機構良莠不齊
有的家長“病急亂投醫”
9月30日,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發現,有近700條與家庭教育指導師相關的投訴。“學了兩個月通過考試,轉眼告訴我們成績作廢,讓我們更換到另一家機構重新學習考試,這不是欺騙行為嗎?”從這些投訴人員中可看出,報名該課程的大多為新生兒媽媽和想要轉行的人員,不少機構抓住大家急于求成的心理,打出“獎學金”“高薪就業”“高含金量”“價格實惠”“國家頒證”等內容吸引報名,并推銷其他課程。甚至還有一些投訴顯示,不少機構自己組織考試、頒發證書,當學員想要退費、維權時,工作人員則集體玩起“失蹤”。
在家庭教育入法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新生事物為何頻遇問題,隱憂不斷呢?青島知名教育專家、青島市素質教育促進會名譽會長孫增信認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飛速發展下,家庭教育也變得更加注重,培訓機構看準市場,把家庭教育變成商業的模式,擴大對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養,同時,部分人員追求就業,把家庭教育當做一份工作,“另一方面,社會和家長急需家庭教育指導,但目前機構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家長無法分辨,導致‘病急亂投醫’。”
社會發展需要規范化的
家庭教育指導師
青島市素質教育促進會名譽會長孫增信表示,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需要家庭教育指導師這樣的的新生職業出現,單純靠學校和家長來完善家庭教育是不夠的,無論是共性還是個性教育,都急需指導、發展,“但需要職業標準,讓大家有方向可尋。尤其是內容和課程設置方面,從教育角度讓家長學習相關內容,才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孫增信認為,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至少要具備四個基本條件:一是專業要求,最好是教師或教育從業者,最好懂教育,學習過心理學相關專業,懂得社會學等相應知識;二是需要有從業年限,有教育經歷或指導經歷;三是有從業人員必須無犯罪記錄等;四是需要有指導機構,定期負責監督、引導家庭教育指導師。
家庭教育到底應該如何開展?提升家長學校辦學質量,是青島市在家庭教育上破題發展的重點,青島正著力提高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水平。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青島明確目標,到2022年底,全市家長學校辦學理念更加科學、辦學特色更加鮮明、辦學格局更加優化,富有青島特色的、適合家長教育需求和學生成長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新局面基本形成。青島市要求,各中小學幼兒園要依托家庭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每個年級梳理出8課時的家庭教育必修課程,落實每學年4次8課時的基礎性、普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要鍛造一支涵蓋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優秀家長、專家人士等結合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資隊伍,中小學每個級部確定一位兼(專)職家庭教育指導教師。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