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將高標準建設寄宿制初中 化解“城鎮擠鄉村空”供需矛盾

    原標題:青島將高標準建設寄宿制初中,化解“城鎮擠鄉村空”供需矛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1日訊 11日上午,“當好排頭兵 邁向新征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發布會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元韶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介紹了青島建設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情況。

    據姜元韶介紹,2023年12月底,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薦第三批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通知》,青島市作為全省唯一的推薦對象,代表山東省申報第三批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2024年5月參加教育部現場評審答辯,青島的建設方案獲得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青島先后承擔了國家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全國普通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等多項國家級教育改革試點,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都為創建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奠定了良好基礎。

    青島在制定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圍繞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進一步深化,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明確了工作思路和四大攻堅任務,即以學前教育普惠保障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為根基,以數字化賦能提質和創新人才培養為新賽道,把機制體制創新作為改革核心任務,把可復制、可推廣作為改革基本要求,立足山東、服務全國,在先行先試中破解難題、率先發展,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推出一批改革實驗學校,打造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青島樣板。

    推進學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動。未來三年,青島將進一步優化學前教育公民辦學位結構和布局,推動農村幼兒園擴優提質,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形成“民轉公”學位結構調整新路徑,進一步增加優質公辦學位,到2027年,全市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70%;建立完善的鎮村一體化管理和城鄉聯盟辦園模式,提升農村園辦園條件和辦園水平;建立更加健全的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更好適應人口形勢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園本課程建設規范化、科學化,提升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全市優質園占比保持在85%以上。

    推進市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行動。未來三年,青島將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提前謀劃學校布局;深化強校擴優,建設更多優質學校;創新改革路徑,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到2027年,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學位供給和學校布局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形成全域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升級提優新路徑;高標準建成一批寄宿制初中,吸引城區有需求的生源向鄉鎮流動,化解“城鎮擠鄉村空”供需矛盾;建成高質量課程實施和教育評價體系;培養一批能勝任小初銜接“貫通教學”的高素質教師。

    推進數字化賦能提質行動。未來三年,青島將結合青島實際創新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以數字化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賦能教育管理、教研科研和評價改革,探索未來學校新形態、基礎教育發展新賽道。到2027年,實現各類教育應用技術集成、數據互通、應用聯動和資源協同,打造多層次、多樣化數字轉型應用場景,形成區域整體性數字化轉型發展路徑。

    推進創新人才培養行動。未來三年,青島將進一步做好科學教育課程方案落地實施的頂層設計;建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創新科學教育活動載體;破解創新人才培養難題,構建小初高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機制。到2027年,建成一批創新素養培育實驗學校,研發一批科學教育優質課程,建設一批數字化實驗室,開發科學實踐活動和數字化課程資源庫,建立穩定的科學教師隊伍和完善的補充機制,形成科學教育典型經驗,打造科學教育助推創新人才培養的工作模式,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明顯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1/11 11:02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