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解讀

    原標題:補齊知識技能短板 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解讀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題:補齊知識技能短板 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解讀

    新華社記者王鵬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全國范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部署實施“雙千”計劃的目標是什么?相關培訓課程主要包括哪些?如何推動計劃部署更好落地?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和相關專家學者。

    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雙千”計劃以促就業為目標,立足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供需適配,幫助學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結構短板,助力畢業生在離校前迅速提升就業能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圍繞這一目標,“雙千”計劃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也具有一定特點。

    據悉,“雙千”計劃面向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低空經濟以及民生服務保障等人才急需領域,建設“微專業”和職業能力培訓課程,主要面向本科、高職(??疲┲懈吣昙墝W生開設。

    其中,“微專業”主要分為急需緊缺型、應用技能型、交叉復合型三類。根據計劃,高校要結合實際需要,優先開設急需緊缺型、應用技能型,發揮“小學分、高聚焦、精課程、跨學科、靈活性”等優勢,支持學生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學習專業課程群3至10門課程,完成學習任務。

    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則主要分為基本素質提升類、專業技能訓練類、人工智能應用類、實習實踐類。根據計劃,高校要優先發動2025屆畢業生參與并獲得相應學習成果證明,幫助提升就業能力、盡早落實去向。

    “高校是實施‘雙千’計劃的責任主體,要建立更加靈活的學習制度,探索學習成果證明等采集查詢機制,廣泛匯聚培訓資源,開發系列課程。”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說。

    當前,正值春季開學后促就業工作攻堅期,諸多校園招聘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在有關專家學者看來,實施“雙千”計劃,可以為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奠定基礎。

    “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雙千’計劃注重發揮高校作用,通過具有一定特點的課程安排,為相關學科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課堂教學之外的有益補充,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對于高校畢業生更好就業具有一定推動作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部署實施“雙千”計劃,教育部還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征集一批“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推動高校加快適應人工智能發展對人才需求、就業服務等提出的新要求,幫助用人單位培養和招聘更多實用型、復合型和緊缺型人工智能應用人才,更好促進校企人才供需對接。

    “下一步,我們將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分別開設專區,年內分批發布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建設一批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訓中心。”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說。

    此外,該負責人介紹,也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培訓機構等自主開發培訓資源,支持高校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用人單位協同,深化校企對接合作,緊密結合當前就業市場用人需求,組織學生參與培訓和實習實踐,推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來源:新華社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3/18 09:52
    · 來源 ·
    新華社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