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聞1+1丨各地育兒補貼陸續出臺 發放標準一文了解→
當“發放育兒補貼”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育兒補貼怎么發、相關制度如何設計、什么時候開始實施,就成了今年兩會結束之后,輿論持續關注的熱點。目前,已經至少有23個城市,探索實施了育兒補貼措施。各地的探索,有何異同?育兒補貼制度,如何更科學、合理?
推進育兒補貼制度
錢怎么出?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 楊凡:人口發展的情況下,生育不僅對家庭本身帶來好處,更重要的是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好處。在這樣的情況下,生育成本就應該由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除了家庭之外,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應該出一部分錢。
錢是不是越多越好,主要是看政策所在的階段。在政策初期,錢的數量提升,會使效果有明顯的提升。但到了政策后期,制約人們生育意愿的不只是錢,還有方方面面。這時需要其他政策協同,如果錢一下子給太多的話,可能會對財政形成巨大的壓力,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育兒補貼發到多少歲?
一次性發還是按月發?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 楊凡:國外通常做法是0至18歲都會發放,但我們國家應該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特別是在政策設計初期,可以設計0至3歲或者0至6歲,以后隨著經濟社會條件發展,可以慢慢再擴大。
是一次性發,還是按月發?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
一次性發,操作簡單,行政成本比較低,老百姓的獲得感很強,因為數字很可觀。
按月發的好處是財政壓力比較低,而且有些孩子的狀況會變化,比如監護人、居住地發生改變了,這些后續情況,按月發會更精準。
對一孩的補貼是否也需要加強?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 楊凡:無論是學界,還是社會,還是政府部門,都有一定的共識,生育補貼應該覆蓋到一孩家庭。現在更多地方主要是針對二孩和三孩,原因是體量相對來說比較小,財政的壓力不會一下子變得很大。目前這種循序漸進的做法也是對的,先有這個制度,先給二孩、三孩家庭,然后慢慢再擴展到一孩。
發放育兒補貼如何兼顧家庭差異?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副院長 楊凡: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經濟條件。
有研究表明,經濟條件越高,可能生育三孩的意愿也越高,這就需要對生育補貼制度有一個更精細化的設計。比如,在國外有些地方的做法是根據家庭的收入去設計補貼標準,如果家庭收入比較高,補貼標準則會比較低。
這是后期我們對生育補貼制度完善的方向,它需要建立在對家庭收入、對人群特征有精準了解的基礎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