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因地制宜建立“教聯體” 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

    原標題:搭建平臺,聯動資源,增強協同育人實效,青島因地制宜建立“教聯體”

    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的“1+1+1>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打造區域、學區、學校三級“教聯體”布局,為常態化協同育人提供保障;組建家長講師隊伍和社會導師隊伍,集聚更多資源參與“教聯體”建設;整合街道、社區資源,打造“15分鐘育人圈”……前不久,青島市舉行“教聯體”建設工作研討會。會上,多個區市、學校分享了“教聯體”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教聯體”是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一種工作方式。青島各區市、學校也正在加速搭建平臺,聯動資源,增強協同育人實效,探索“教聯體”建設的實踐路徑。年內,青島市各區(市)將爭取全部建成“教聯體”,為育人提供全方位條件保障。

    搭建平臺,凝聚各方資源

    2024年9月份,教育部辦公廳等17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推動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確保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力爭到2025年,50%的縣建立“教聯體”,到2027年所有縣全面建立“教聯體”。青島也將“積極推進‘教聯體’建設”列入了2025年教育工作要點。

    “教聯體”建設涉及多個主體,需要系統推進。怎樣推動“教聯體”在協同育人中發揮更大作用,需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體制機制。在青島,區市級教育主管部門和部分學校已開始了探索與實踐。

    推進“教聯體”建設,關鍵在于“聯”,在于搭建平臺,聯動各方資源,形成育人合力。市南區建立了區委區政府研究教育專題會議制度,統籌各部門合力解決困擾教育發展、學生成長的痛點堵點;成立了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中心,優化協同育人組織管理、隊伍建設、資源拓展、多元評價等,打造“區域-學區-學校”三級“教聯體”布局。同時,該區還打通10個“百分百”進校園育人路徑和校外“一核多館多地”的市南本土育人行走地圖,全區場域內已形成點鏈網整體聯動的實踐大課堂,以豐富的場館資源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全面發展。

    嶗山區成立了教育、婦聯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強化統籌,實現資源共享,開展“家校社合育”系列活動,在五個街道成立五個家校社實踐社區。同時,該區還組建了“教聯體”家長講師隊伍和社會導師隊伍,立體化、全方位為家長和孩子營造良好的全環境成長氛圍。

    多方攜手,實現協同育人

    “教聯體”建設的要義在于育人,旨在各方協作為青少年創造更美好的教育環境、教育條件。青島部分學校創新體制機制、范式方法,實現了家、校、社三方在協同育人上“1+1+1>3”的效能躍升。

    協同育人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構建支持網”。教育不是“修補短板”,而是“點亮可能”。當家庭給予情感、學校提供課程、社會創造實踐機會,孩子才能真正被“托舉”。青島富源路小學把學生放在圓心,與社區共建“幸福教育生態圈”,聯合多家單位協同育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和成長平臺。實施“雙導師進課堂”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社區民警、家長講師團等開展特色課程,從傳統文化、交通文明、勞動教育等方面為學生融入更多元、更優質的成長元素,與班主任形成教學協同。李滄區實驗小學整合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書屋等資源,打造“15分鐘育人圈”,與公交地鐵、博物館、消防大隊、科研院所等56個校外實踐基地簽約,拓展學生視野,凝聚育人合力。圍繞科技、勞動、海洋、紅色教育等主題,繪制研學“地圖”,設計豐富的研學活動課程,與區圖書館、科研院所等共建“周末研學圈”,年均組織活動40余場。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小學地處中德生態園園區內。學校將企業生產線轉化為育人資源鏈,把社區空間拓展為教育場域,讓園區文化場館變身第二課堂。該校還借助青島清原作物科學集團有限公司、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的資源優勢,組建了“生態課程導師團”,開展“我與博士面對面”送課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

    青島大學即墨實驗學校與一汽等知名汽車制造企業聯合,構建實施了協同育人的“1+1+N”模式,開發走讀企業、職業啟蒙等課程體系,組建校、企、社組成的導師團隊,以研學、講座、體驗等方式開展了“N個系列主題活動”。

    青島正在凝聚“人人、事事、時時、處處”育人合力,共同勾畫學生成長“同心圓”,加快“教聯體”建設,形成全域協同育人新格局。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3/31 07:15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孫寶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