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1 03/12 13:43
    · 來源 ·
    北京日報
    · 責編 ·
    三人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沒有赤兔,哪來呂布” 別把演員都慣成了假把式

    原標題:別把演員都慣成了假把式

    崔文佳

    “騎著一個板凳,就把騎馬戲給演了。”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張光北在談及當下演藝行業亂象時,直言一些年輕演員動輒使用替身,即便“親自演戲”也不走心。他結合自己的從業經歷感慨,“流量是過眼云煙”“真正的藝術、真正的演技,永遠都會打動人,是會留下來的”。

    老戲骨的感嘆,說到了大家心里。近些年,影視行業看似繁榮,但爛片爛劇不少,“鮮肉”“小花”齊飛,可許多未必稱得上演員。不背臺詞念數字、一個表情走天下的,保不準還成了片酬王。張光北提到的演員,好歹還親自騎了個板凳,更有甚者,文有“文替”、武有“武替”,再加上摳圖換頭之類“神技”,壓根兒不用到場就把戲“演”了、錢賺了。

    道有道義,行有行規。說起來,演員吃的就是表演這口飯,揣摩角色,熟背臺詞,親力親為,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扇餅槭裁从羞@么多假把式,而且還混得風生水起?還是流量經濟扭曲了度量衡。只要是關注度就能“吸金”“變現”,而吸引眼球的,可以是演技,也可以是顏值衣品、八卦緋聞,甚至黑點槽點。如此一來,行業門檻大大降低,“不講武德”也就不稀奇了。

    每每說到明星不能吃苦,總有粉絲“護主心切”,搬出“準點到場”“夏天穿了棉襖”乃至“三天沒刮胡子”之類力證偶像有多努力。非但不感動人,反而證明很多演員真的是被慣壞了。底線成了高線,就會顛倒行業從業標準,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近些年,限制天價片酬,封殺劣跡藝人,在演藝圈起到了激濁揚清的作用。但除了捍衛法律底線,如何在強化演員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方面拿出更多切實辦法,恐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表演,說到底是個相互成全的行當。演員精于業務,是尊重觀眾,也是尊重自己。反過來,觀眾們也很明白,誰只是偶像,而誰才是真正的演員。這些年,流量泡沫在逐漸破滅,一些無資本加持的作品成了市場黑馬,一些無炒作護航的老戲骨收獲大量“自來水”,反倒是一群過去的“頂流”成了“票房毒藥”,這正是觀眾用腳投票、行使“差評權”的結果。流量再兇猛,熱搜再好刷,也只有好作品、好角色才會留下來。

    “沒有赤兔,哪來呂布”?苦練演技是一個演員永遠的自我修養,演藝圈的假把式之風現在可能還很嚴重,但不會永遠吹下去,觀眾的“贊”與“踩”,終將一點點校正規則的天平。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