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21 04/23 10:02
    · 來源 ·
    紅星新聞
    · 責編 ·
    三人目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數字音樂行業充斥虛火 未成年人打榜遭遇損失能否追回

    原標題:一首歌花了幾十萬 誘導消費的音樂App應去虛火

    這樣的數字音樂行業,看起來“版權”得到了維護,市場也紅紅火火,實則充斥著大量泡沫和“虛火”。

    數字音樂領域的一個奇特現象,近日引發了網絡討論。據報道,在網易云音樂、酷狗音樂和QQ音樂等音樂APP里,用戶在購買一首歌的版權之后,可以播放音樂,但購買界面依然存在。有同一用戶重復花錢購買同一個作品,重復頻率從數十次到數十萬次不等。有的消費者在一首歌上就花了幾十萬元。

    重復“購買”音樂作品,到底有多夸張?據調查,在某專輯的榜單上,有一個賬號最高重復購買了同一張專輯達32萬次,消費達數十萬元。看到這個數據,不少網友都驚掉了下巴——這哪是為聽歌“購買”版權,分明是瘋狂“打榜”“刷流量”追星。也難怪有人感嘆,“你把自己當粉絲,人家卻把你當提款機。”

    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一方面,在粉絲經濟和流量經濟的助推下,不少粉絲紛紛挺身而出,為自己的“愛豆”瘋狂打榜,以求拉升“愛豆”的作品成交量和熱度,維持“愛豆”的高曝光率;另一方面,音樂類App也敏銳地瞅準這一市場,設置出諸如“冠亞季軍榜單”、“520”“1314”默認選項等各類規則各異的玩法,煽風點火,誘導重復消費。

    這樣的數字音樂行業,看起來“版權”得到了維護,市場也紅紅火火,實則充斥著大量泡沫和“虛火”。如果不加以及時干預和預警,將帶來多重負面效應。最直接的,主要靠金錢堆積的瘋狂“打榜”,會進一步刺激粉絲尤其是學生、未成年人群體盲目攀比追星和非理性消費,為個人和家庭帶來經濟負擔,也不利于為青少年樹立起良好的成長導向。與此同時,失范的“打榜”“刷流量”行為,也可能在無形中驅動各類音樂App的逐利胃口。

    此外,類似誘導重復消費的行為,也涉嫌違法。有知識產權專家就認為,音樂App利用“粉絲”的“打榜”心態重復購買專輯所獲得的利益,屬于不正當收益。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重復消費的錢中,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是并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貢獻。那么,如果未成年人因偷偷“打榜”遭遇巨大經濟損失后,能否追回?值得追問。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林風

    [來源:紅星新聞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