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一頂帳篷就有詩和遠方嗎? 露營火了,問題來了

    原標題:一頂帳篷真能帶來詩和遠方嗎

    □ 本報見習記者 張守坤

    □ 本報記者   趙 麗

    在離家不遠的公園里扎上帳篷,鋪上野餐墊,精心擺放食物,然后拍照發朋友圈——今年五一假期,家住安徽省合肥市的吳強照例選擇和朋友一起去野外露營,“選擇詩和遠方,親近自然,放松心情”。

    吳強發現,最近每逢周末、假日,合肥市各公園內帳篷林立,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

    近兩年來,受疫情影響,人們遠途旅行受限,露營受到熱捧。在各類社交平臺,與露營有關的照片、筆記等紛紛刷屏,僅小紅書上關于“露營”的筆記總量目前已超過200萬篇。

    露營風靡,帶動了露營經濟的發展。根據攜程最新發布的《春季出行趨勢報告》,近期攜程站內露營產品搜索量環比增長超過80%;3月至4月出行的露營產品預訂火熱,預訂量環比增長120%,其中親子出游占比45%。

    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露營熱”背后的軟硬件設施并未跟上,比如部分露營地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垃圾處理、衛生間修建、明火燒烤等問題引發關注,此外帳篷搭建、戶外防護、應急管理等知識也未得到普及。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露營行業標準,對衛生條件、旅游安全、配套服務等進行規范,全面提升露營行業的合規性;露營商家應建立相對完整的分級管理體系,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制定天氣和特殊環境的預警機制;露營愛好者則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增強環保意識。

    親近自然休閑放松

    野外露營風靡一時

    天津市西青區居民王剛注意到,近兩個月來,他以前常去的獨流減河突然火了。

    獨流減河位于郊區,風景好,空氣清新,但由于距離市內較遠平常少有人來。如今,這里成了天津市民周末的“度假勝地”,頻頻出現在社交平臺上,已成為“網紅”露營打卡點。“基本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個帳篷、吊床、野餐墊,在這里可以釣魚、發呆、騎小馬。”王剛說。

    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發現,各種各樣的露營寶地被人們“揪出”,即使之前鮮有人知曉,但只要有筆記“曝光”,立馬便有一大批人前去打卡。而根據《2021Z世代露營式社交白皮書》,在當前的露營群體中,“95后”占比最高,約占總人數的32.8%。

    消費者對露營產生巨大熱情的背后是可觀的消費潛力和新商機,露營經濟乘勢興起。記者在天眼查檢索發現,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萬家與露營相關的企業,近3年露營相關企業注冊總量持續猛漲,超過兩萬家企業成立在1年以內。以工商登記為準,2021年新增注冊露營相關企業同比增長超過140%。

    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大型帳篷、天幕、折疊桌椅、睡袋等露營裝備成交額同比增幅超兩倍。

    4月23日,記者來到天津市河東區一家運動用品超市,看到門口搭起數頂戶外用的帳篷,還擺放著戶外折疊椅、睡袋等。這些帳篷的標價為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其他露營設備價格為幾十元至上千元不等。

    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將與露營有關的用具放在外面進行宣傳,在這兩年里還是首次,近兩個月前來詢問和購買的人比往常多很多,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和帶著小朋友的家長。

    為何露營經濟在今年突然火了起來?

    呼倫貝爾學院講師張婧分析,受疫情常態化防控影響,周邊游和自駕游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而露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周邊”和“自駕”的特點,滿足人們休閑、親近自然的需求。

    “露營可以減輕壓力、放松心情,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尤其是親子露營,有利于提升家人親密感,促進家庭關系和諧。在社會經濟效益方面,露營又可以提升交通、餐飲等旅游相關的消費。”張婧說。

    配套設施未能跟進

    露營素養有待提升

    然而,在露營經濟迅速升溫背后,露營愛好者在現實中獲得的可能不完全是幸福。

    對于廣東省深圳市居民趙鴻來說,今年4月初的一次郊外露營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露營之前,趙鴻特意做了很多“功課”,千挑萬選看中了一個位于郊區的“網紅”露營地——荒野靜謐,環境優美,可以隨意搭帳篷,無需場地費??僧斔屲?個多小時抵達后,一下傻眼了:不但要交50元場地費、20元停車費,而且這里的基礎設施都不完善,沒有衛生間,其他游客產生的垃圾也無人清理。

    趙鴻的經歷并非孤例。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很多景點并不具備露營條件,部分露營地的規模和品質參差不齊,帳篷搭建、戶外防護、應急管理等知識也未得到普及。

    此外,一些露營愛好者也存在不規范行為,比如有人為了“逃避”露營地的相關費用,選擇在風景不錯的地方隨意停放房車,或是在禁止露營的公園綠地、海濱草坪露營,不僅對環境造成了破壞,還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在有明確禁止露營標識的地方露營肯定不合適。”張婧說,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如果因此造成污染或者影響當地居民正常生活,應該承擔賠償損失、消除妨害等責任。根據危害對象、方式、程度的不同,露營人可能還會承擔刑事責任。

    在遼寧理工學院副教授賀曉嬌看來,作為一種新型旅游產業模式,露營行業評定標準尚未完善,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成型,而消費者也未養成良好的露營素養,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最終可能導致“竭澤而漁”。

    出臺露營行業標準

    建立分級管理體系

    對于火爆的露營潮,應該如何進行規范?

    多位受訪專家建議,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既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求,又要考慮公園綠地的承載力,通過合理規范的舉措,來保護這種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面對游客高漲的露營需求,相關部門一方面應積極盤活閑置的公共資源,合理規范用地,利用水域、森林等自然資源優勢建設露營地以增加供給,同時進行規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做好流量引導,避免人員扎堆和路途擁堵。”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齊曉波說。

    此外,齊曉波認為,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針對汽車露營地、帳篷露營等不同類型的露營行業標準,對衛生條件、旅游安全、配套服務等進行規范,全面提升露營行業的合規性;對個別有損環境文明、有礙環境衛生、有損文明形象的人與事,及時進行約束和管理,情節特別嚴重的,協調當地旅游綜合執法部門對“隨意停放房車”“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畫面進行抓拍,并予以曝光。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針對露營行為,已有多地出臺了相關規定。例如,上海市出臺《經營性帳篷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對帳篷營地的經營基本條件、營地建設和游客的基本服務、特色服務、配套服務等提出具體要求;湖南省出臺《露營活動組織服務規范》,規定了露營活動組織服務的總體要求、前期組織、目的地服務、安全管理、服務評價等。

    但記者采訪多位露營愛好者發現,他們對于這些政策規定知之甚少。

    對此,文化和旅游部法治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旅游政策法規中心副主任王天星建議,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新媒體社交平臺科普野外露營安全知識,做好宣傳工作、引導公眾重視戶外安全。

    從露營地管理來說,張婧認為,營區應該建立相對完整的分級管理體系,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制定天氣和特殊環境的預警機制,為露營人員提供露營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

    “商家應該嚴格遵守露營相關規定并合理管理好游客,還要增強景區的安全性,多設置一些應急物資和露營區,滿足游客的需求。”賀曉嬌說,未來露營可能會成為一個長期穩定的業態,但其面臨的挑戰也有很多,如露營受季節和天氣影響較大,在冬季難以開展,露營管束相對比較困難等,因此穩定露營業態不僅需要制定相對完善的法律規定,還要發揮法治功能,各地區積極落實政策、完善規定、嚴格執行。

    (文中吳強、王剛、趙鴻均為化名)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白楊]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5/05 07:49
    · 來源 ·
    法治日報
    · 責編 ·
    白楊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