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硬”露營遇見“軟”音樂
本地好山好水催生多個“露營節”“青未”“山野拾光”“潮青”用弦歌擁抱風景
這個五一小長假,“露營”成為青島人的剛需;從郵輪母港到石老人,從海泉灣到西海岸,大大小小的露營節吸引了眾多潮流人士參與。然而如今的露營不只是帳篷、燒烤這么簡單,各個露營地需要軟性的文化消費植入,從文化集市到音樂駐唱,從素人直播到主題派對,海灘上、星光下發生了眾多浪漫的故事。業內人士估計,露營主題將一直火爆到十月份,而如何將文化內容填充到露營地,也是露營主理人面對的迫切問題。
縱觀五一期間各家露營地,青島新興文藝品牌開始嶄露頭角,這其中,“潮青”、“青未”、“山野拾光”各自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在露營該向“北派野營”還是“精致露營”發展的探討上,青島需要有新的探索,而青島泛文化品牌的嫁接也讓露營變成了音樂、戲劇、社交的自然場景延伸。
沖向戶外,擁抱音樂
2020年被業內認為是“露營元年”,相對于露營文化發展較為豐富的廣東、江浙、京滬來說,青島的露營熱爆發得晚了一步,熱情也有點突如其來。這個五一假期,十余個露營節圍繞著青島的山海資源展開,音樂也成為最受青睞的特色。
石老人“潮青·春夢游擊隊”露營節音樂陣容頗為強大,主理人竇博亨本身也是音樂人,他把“潮青春游”定義為“以露營為背景的生活節”,邀請了30多組音樂人助陣,“我們結合了當下市場整體環境和自身特色,把音樂放大,增加了社交類屬性,結合了多個合作平臺,也是我們潮流青島圈子的小聚會。”“潮青春游”選擇的音樂人以原創、流行、民謠特色為主,邀請了手碟團隊、DJ團隊助陣,“我們的DJ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電子樂營造輕松的氛圍,另一部分是流行Hip-Hop,讓人們有在海灘釋放自我的感覺。”同在石老人舉辦的還有一個 “小燥營地音樂會”,主打搖滾概念,也吸引了一波熱情粉絲參與。
在郵輪母港舉行的“落日燈塔露營節”選擇在標志性的燈塔下舉辦,“山野拾光”音樂廠牌賈百合、儀沁東兩位音樂人助陣,配以文藝市集,用海水、燈塔、自然主題音樂營造極具調性的露營風尚。“山野拾光”主理人曉茗介紹,自己本身就熱愛戶外文化,因而“山野拾光”從創立伊始就著重于尋覓青島在網紅打卡地之外的小眾地點,通過粉絲群預告,約著同好一起回歸自然,邊享受音樂邊分享咖啡。音樂人賈百合鐘愛在大自然里唱歌,曉茗也把自然主題當作特色,“我們早就買了露營設備,到山里支起個小桌板,自彈自唱喝咖啡。”這種文藝風格契合了眾多同好的心靈感受,“我們希望用音樂、咖啡做心靈的溝通,回歸自然,讓心靈與自然連接,慢慢感召一批同樣頻率、同樣氣息的人。”“山野拾光”并不只是音樂表演,每首歌都要與聽眾交流,這更符合露營的社交氣氛,“我們聊心靈、聊心路歷程,希望對聽歌的靈魂有所喚醒,因而也吸引了眾多朋友加入,一位設計師還穿著自己設計的婚紗唱了《晚婚》,為觀眾留下美妙、溫暖的記憶。”
受疫情影響,眾多市民的旅行計劃被擱置,但大家仍分外向往戶外生活。“青未”品牌的“小篷車”常駐小麥島,他們持續多年的音樂分享也是小麥島文化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年輕人擅長通過短視頻平臺、直播平臺擴大影響力,“理想萬歲,友誼萬歲”的歌聲贏得了一片和聲。五一假期,“青未·小篷車”還派出了音樂人參與“潮青春游”的活動,弦歌聲聲,從石老人傳至小麥島。“青未”青年社群創始人陳哲介紹,“小篷車”一直堅持免費公益的演出路線,音樂也是社群最近比較火的板塊,“我們分了很多社群,讀書會、旅行分享會、小篷車演出、放映會,每年還有大型的青年節、跨年音樂會。小篷車的演出確實是免費的,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都去演。”
五一期間,“青未”還組織了小魚山名人故居探訪活動,“我們做了一張‘小魚山文脈畫報’,畫報里隱藏了一些小任務,比如美術館某個碑文里的字殘缺了,我們辨認出來后還要補全這個字;小魚山公園里《蒲松齡宇宙》壁畫,任務要求辨識出蒲松齡筆下的故事,比如《促織》《嶗山道士》《畫皮》等等,畫報上都有介紹。”陳哲表示,把學術內容趣味化、任務化、游戲化,以友好的方式讓年輕人深度探索青島的歷史細節,也是這項活動的吸引力所在。
趣味各異,尋找同路人
露營在青島仍然處于1.0時代起步階段,而“露營+”的探討,已經在各個露營節的實踐里表現出不同趨向。山野拾光團隊主打自然趣味、環境友好的主題,曉茗表示,“實際上我們想做的是平臺性質的內容,做一個讓熱愛戶外的人可以融入的平臺。‘山野拾光’不見得只有音樂,戲劇、美術也可以融入,音樂只是它的一個背景而已。有可能的話我們想做類似藝術市集的活動,一群人做同樣的內容,有無限的可能。音樂只是‘山野拾光’的一部分,我們在演出上有考量,注重圍觀者的感受。我們對參與演出歌手的氣質也要把控,避免氣質不搭。”
“潮流青島”既是音樂廠牌,也是泛時尚文化廠牌,“潮青春游”預期參與人數在百人左右,主理人竇博亨表示,露營生活節吸引的是想要逃離喧囂的人群,它不像音樂節需要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而是要給露營參與者獨立的空間、留白的空間,“這些人不喜歡車水馬龍的感覺,在我們這里有更放松、更好的體驗。”竇博亨也堅守自己的平臺定位,“我們的宗旨是‘鏈接有趣的群體,從而鏈接一切’。我們搭建平臺,吸引喜歡潮流文化的年輕人,鏈接露營場地、設備商家、汽車品牌、餐飲服務商等資源。”“潮青春游”的露營地里相對而言更加時尚,作為一個熱愛音樂、深諳嘻哈文化的主理人,竇博亨“以篷會友”的主旨非常符合年輕人的社交需求。
當露營發展到2.0時代,“露營+”的問題也會成為參與者的頭號問題。專家認為,北方的露營往往偏向于“野營”,需要自行解決上下水、防蚊、餐飲等問題。而南方的露營偏向于精致露營,酒店把餐飲服務送到帳篷里,考究的服務更適合合家出游。在露營文化成熟的地區,房車改造、親子露營等細分類型不斷涌現,而青島擁有豐富的音樂節/露天演出資源,海灘、島嶼也是歌手鐘愛的演出場所,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質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如何把小麥島的“小篷車”、中山公園里的“山野拾光”、石老人的“潮青春游”變成全面開花、風格各異的常規活動,露營愛好者、廠牌主理人有望在2022暑期交出一份新的答卷。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米荊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椰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