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當下爆火的心理咨詢 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原標題:當下爆火的心理咨詢,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記者 上官云)最近,“00后靠什么整頓職場”等話題相繼登上熱搜,引來不少人分享自己在職場中遇到的問題,比如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等等。

    對此,心理咨詢師李松蔚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需要調節內心認知,不要全盤否定自己,放松心態。同時把眼光放長遠,積累職場經驗。

    同時,他提到,“心理咨詢”現在很火,但其實沒那么神奇,“就是提供一個場域,讓人們可以真實的面對問題,卸掉一部分壓力。”

    應對職場問題:調節內心認知,積累經驗

    如何處理包括人際關系在內的各種問題?這可能是很多“職場萌新”需要面對的問題。

    李松蔚表示,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可以先積累、學習一些職場經驗,將眼光放長遠,這個過程也許需要有一年、兩年時間甚至更長,“但重要的是,你個人的工作能力會增強。”

    “大環境可能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是調節內心認知,也不要全盤否定自己。”他說。

    在新書《5%的改變》中,李松蔚曾提出過一個觀點: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做的是先試試把5%做好。用一個極其微小而不同尋常的行動,去打破慣性和困局。

    新的行動帶來了新的經驗。而當新的經驗打破慣性的時候,改變就一步一步地發生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自我放松的方法:和朋友聊天,獲取鼓勵和支持;寫日志或者冥想,跟自己的內心有一個對話,讓生活節奏放慢。”他表示。

    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往往機遇與競爭并存,在某種程度上,這確實可能給人帶來壓力與不同程度的焦慮感。

    “當感覺焦慮時,首先要對自己的處境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認識到面臨的問題,但不要把責任全部歸咎于自身。”李松蔚表示,然后就是調節情緒,找到安身立命的準確位置。

    他分享了一個案例:曾經有一個女孩表示,由于工作原因,自己一度十分焦慮,然后開始不斷吃東西試圖緩解壓力。

    然而,這又引發她新一輪的自責:吃太多會變胖,變胖就意味著不好看,從而陷入了某種“惡性循環”,工作上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李松蔚給出了建議,“比如反正也要吃東西,那就策劃一個小小的‘暴食儀式’,在保證健康的前提下,讓自己吃得開心一點。”

    后來,他收到了這位女孩的來信,“她告訴我,自己慢慢地不再跟自己較勁,走在路上看到有些微胖的小姐姐,也可以打扮得很漂亮,心態逐漸平穩下來。”

    “心理咨詢”沒那么神奇

    不僅如此,“原生家庭”也是個被頻頻提及和討論的話題。有觀點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一般認為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他出生的家庭,主要看他的成長環境包括什么。如果是在長輩眾多的大家庭長大,或者有過被寄養的經歷,原生家庭就會復雜一些。”李松蔚稱。

    換句話說,原生家庭更多地指人們的童年經歷,只不過這種經歷大多數在家庭中完成。

    在工作中,李松蔚遇到不少人來咨詢有關原生家庭的問題,“其實在心理學上,正反兩方面的案例都有。有的人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也有的人確實深受原生家庭影響。”

    “有一位咨詢者特別要強,凡事都要靠自己去拼,過得特別累,我告訴他,你這也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沒必要過分責備自己。”在李松蔚看來,這正是心理咨詢師要做的,即給予咨詢者一種寬慰。

    他強調,心理咨詢也沒那么神奇,“有的人是想宣泄情緒,有的人是期待工作、生活有一些改變,前來尋求建議。心理咨詢師就是提供了一個場域,讓人們可以很真實的面對問題,從而卸掉一部分壓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陳曉宇]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7/22 11:02
    ·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 責編 ·
    陳曉宇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