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女性共情能力強于男性 或緣于社會分工差異

    原標題:男女共情區別或緣于社會分工差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來,人們就十分關注社會交往中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在心理學中,這種感知、理解、分享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被稱作共情。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女性具有敏感、細膩、善解人意等特質,共情能力強于男性。然而,這種看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是不是人們的一種刻板印象?

    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大腦皮層》上的一篇論文表明,女性在個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確實比男性更強。男女在個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差異,在大腦機制上也有所反映。

    女性在個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強于男性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吳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關于男女共情能力差異的學術探討由來已久。早在1983年,就有學者針對這一問題發表論文。然而,30年來的眾多研究就這個問題給出了不少相互矛盾的結論。對這種現象的合理解釋就是,共情本身是個內涵復雜、維度多樣的概念。想要探討男女共情能力的差異,就必須細化到“哪個方面的共情”。

    為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胡理研究組和孔亞卓研究組招募了206名女性和302名男性開展了一項研究。受試者填答了中文版人際反應指針量表(IRI-C),并接受了腦部的結構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研究人員分析了男女在問卷數據和磁共振成像數據上的差異,并將兩部分數據結合起來,建立了統計學中的結構方程模型。

    行為結果表明,女性在個人痛苦維度上的共情能力顯著高于男性,但在其他共情維度上,男女并沒有顯著差異。腦影像結果表明,這一結果可能和男女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差別有關。人腦左側前腦島的灰質體積越大,左側前腦島與左側顳頂聯合區以及右側額下回的功能連接隨之越強,人在個人痛苦方面的共情能力就越低。

    “在統計學當中,我們把變量間的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稱為負相關。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男性大腦的這種負相關效應比女性更強,因此男性共情個人痛苦的能力整體弱于女性。” 吳曉解釋說。

    探索共情差異有助開發心理干預手段

    結合先前的研究文獻,研究人員對這一現象的背后原因進行了推論。一種理論認為,親子行為是人類共情能力的重要來源之一。與男性相比,社會群體中兒童的女性撫養者需要對后代的狀態更加敏感,才能避免后代遭受饑餓、疼痛或恐懼等困境。這種能力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有利于女性撫育后代。但女性在注意到自己孩子以外的其他人類遭遇痛苦時,她們也同樣更容易產生共情,因而較容易陷入自我困擾。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發現遭遇痛苦的是‘對手’或者‘壞人’時,如果這個人是女性,她可能還是會出現共情反應,但是大多數男性并不會這樣。”吳曉說,這種現象的存在值得注意,也有待更多研究的驗證、探討。

    吳曉坦言,為實證結果尋找社會學的解釋并不容易。在此次研究中,團隊采納了來自生物進化領域的理論,但并不排除其他理論可能同樣有效。目前,吳曉及其同事也在思考進一步延伸理論的可能。

    “了解男女在個人痛苦維度上的共情差異以及這種差異背后的神經機制之后,我們對共情的本質和表現認識得更清楚了。在未來的心理治療、心理教育當中,這些認知有助于人們開發更有效的干預手段,依據性別和個人差異‘對癥下藥’,為人們解除困厄,創造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吳曉展望說。

    (實習記者 孫明源)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王熠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2/08 08:57
    · 來源 ·
    科技日報
    · 責編 ·
    王熠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