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話劇版《門第》來了 “青”味十足
相信很多市民對青島作家連諫的小說《門第》和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都不陌生,現如今,據此改編的同名話劇也將在青島大劇院舞臺上予以呈現。11月16日,作為2024青島·大劇院藝術節的閉幕大戲,話劇版《門第》將進行首演,并啟動全國巡演。目前,劇中主創在青島大劇院的排練廳里安營扎寨,為不久之后的首演進行最后的打磨與合成,該劇的全明星陣容也由此曝光:青島籍演員王繪春、德云社相聲演員何九華以及中國內地假聲男高音歌手高天鶴等都將參與其中,詮釋中國式婚姻的“一地雞毛”。
全明星陣容傾力打造
作為島城首部本土出品、全國巡演的原創話劇,《門第》歷時4年創作完成,將小說原著中的情感糾葛與社會洞察轉化為舞臺語言。該劇講述了羅小貝與何春生帶有市井生活氣息的婚姻故事。兩個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年輕人,為了兌現父輩的承諾而結合,開啟了一場相互滲透的家庭文化戰爭,門第的差異不僅讓兩人身心俱疲,更牽扯進雙方的家庭,引發了一場關于親情、愛情、責任與承諾的較量,所有深陷這場“門第之爭”的人都試圖尋找一條通往幸福的路。
劇中主演、羅小貝的飾演者鄧莎認為,雖然原著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事情,但是接近現代生活,“大家對生活、婚姻、責任的觀念都是一脈相承,所以完全能夠理解主人公的行為和想法。”何九華在劇中出演何春生一角,“我們兩人都姓何,或者這就是導演找我的原因吧。”雖為戲謔之語,但相聲演員出身的何九華與劇中角色的諸多相似之處,也是他能夠駕馭角色的主要原因。“何春生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人,他的家庭也是如此,就這一點而言,跟我們說相聲的很像,我們演出的時候與觀眾互動聊天,說的都是最樸實、最能貼近百姓生活的事情,十分生活化。”在何九華看來,劇中講述了三對夫妻的共同生活,包括兩個家庭的生活,交織在一起,呈現的是門第關系、夫妻關系,能夠非常真實地體現日常生活,“不論是小說原著的讀者還是影視作品和我們這部話劇的觀眾,都能夠在走出作品的時候反思自己的生活,更為正能量地思考婚姻和家庭的關系。”劇中的每個人都不能單純地以“好人”和“壞人”來做定義,“當所有善良的人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們更期待結局是美好的。”何九華表示。
里院情感融入創作過程
在導演劉姝辰看來,《門第》講述的是不同家庭背景之下,人與人之間思想觀念的沖突,這里面有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差異,話劇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把故事講清楚。而寫意的舞臺風格也賦予了作品更具寓意和深度的部分,“我們會在舞臺最中央的位置設置一個寫意空間,是一個冰窟的場景,‘冰窟救人’的部分是故事的緣起,也是舞臺的立意。劉姝辰介紹,整個舞臺將設置成圓形的,隨著劇情的發展,冰窟之下是多扇門的切換,通過‘門中人’‘門外人’的不同視角,將窺見不同的生活場景,即門第之別,整體構架成命運的齒輪。”除此之外,“門第之別”也成為該劇服裝、道具、音樂等方面的立項準則,“羅家父母的軍裝、套裝,還有何家父母比較樸素的裝扮,以及配樂方面民樂小嗩吶與西洋樂器所詮釋的不同情感,都將為劇中人物的塑造提供有力的支撐。”劉姝辰說。
作為一部在青島誕生的作品,青島元素隨處可見,原著中的5路電車,還有四方路、劈柴院皆有涉獵,此次搬上話劇舞臺,自然也少不了這些熟悉的風景。除了青島籍演員王繪春出演羅一成、“必須得在首演場說上幾句青島話”外,劇中主創在青集結之初就集體到訪里院,“一進到里院,我們小時候在集體大院里生活的場景便浮現眼前,瞬間涌動起人與人之間極為親和的那種情緒。”據何九華透露,在參觀完里院之后,他們就排演了何家的一場家庭戲,“一家人的感情也因為這次里院采風變得非常融洽,情緒到位。”(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