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閃婚老伴是豪門》爆火 中老年瑪麗蘇“圍獵”銀發族

    原標題:情緒價值拉滿,銀發短劇爆火:“中老年瑪麗蘇”盯上爸媽的腰包

    近幾個月,短視頻平臺上的中老年微短劇井噴,成了銀發族的新寵,“豪門”“閃婚”“保姆”“50歲”等成了這些爆款作品的關鍵詞。有些微短劇公司正將這一類作品作為目標,進行批量生產制作。不少網友驚呼:完了,這次完全是沖我爸媽來的。

    浮夸劇情辣眼又離譜

    今年夏天以來,多部中老年甜寵劇沖上微短劇相關熱度排行榜,異軍突起,引人關注:《閃婚五十歲》《閃婚老伴是豪門》《團寵老媽惹不起》《婚禮上婆婆驚艷全場》《五十歲保姆嫁豪門》……綜合多個短劇熱力榜的榜單,這些主打“中老年瑪麗蘇”“老年霸總”的微短劇往往播放量驚人,一周內播放破億的劇集比比皆是。其中爆款短劇《閃婚老伴是豪門》上線半月,累計播放量便高達5億次,一度沖上全網短劇熱度的TOP1?!堕W婚五十歲》的播放量超2億,《五十歲保姆嫁豪門》播放量近1億。更有報道稱,部分爆款作品的充值金額已經達到千萬級別,有些微短劇公司正將這一類作品作為目標,進行批量生產制作。

    據了解,這些微短劇不止讓中老年人沉迷,也讓年輕人“上頭”。比如,《閃婚老伴是豪門》的追劇群體,除了中老年觀眾愛看,有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愛看。劇中高密度的爽點一應俱全:贅婿兒子、勢利親家、惡霸前夫等依次登場。1990年出生的鄔倩扮演劇里的女主角石小秀,她穿著老氣的衣服,邁著老態的步伐,扮演四五十歲的女性,有些年輕網民在她的社交賬號上親切地稱呼她“姨”,讓她有點接受不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微短劇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受到不少觀眾的喜愛和追捧,成為銀發族的新寵。中老年用戶有巨大的情感需求,而短劇往往就是在“賣情緒”,雖然一集的時長多在幾分鐘以內,但不少劇往往有七八十集甚至上百集,情節設置了很多起伏和反轉。這些劇情大多聚焦家庭紛爭、愛情糾葛等,利用一些諸如“婆媳矛盾”“兒女不孝”“失散認親”“老年霸總相親”等重生、反轉的“老套路”,一分鐘一個反轉,兩分鐘一個鉤子,高度戲劇化的情節和情感共鳴點正對了一些老年人的胃口,不斷反轉的故事節奏讓他們欲罷不能,有人甚至從早上一睜眼就拿起手機開始刷短劇。

    值得注意的是,短劇爆火的同時也存在某些觀念低俗、內容同質化等亂象。部分微短劇為了追求點擊量和流量,根本不顧及故事合不合理,只追求制造噱頭出圈,不惜炮制過于夸張、離奇、不合邏輯或充滿戲劇性沖突的情節。這些情節往往為了吸引觀眾眼球而刻意制造矛盾和沖突,忽視了故事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在老年微短劇中,大部分短劇中設置的情節先把淚點、虐點“拉滿”,調動觀眾情緒,為后續劇情制造情緒落差,先抑后揚。更出格的是,《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中上演了荒唐的忘年戀,身家百億的27歲霸總愛上45歲保潔阿姨的狗血劇情引發網絡熱議,受到很多觀眾的吐槽。再就是同質化內容泛濫,短劇中逆襲、閃婚、霸總等浮夸劇情比比皆是,讓人感到辣眼又離譜。

    刷短劇警惕隱藏的誘惑

    刷短劇本來是放松休閑的娛樂方式,然而,有些中老年人沉迷其中,不知不覺落入消費“陷阱”。尤其是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相對縮小,容易通過追劇填補情感空白,進一步加劇了沉迷現象。

    短劇行業無序的投流,收費模式套路的繁多,其背后是中老年人被套路消費的無奈,這讓一些家庭防不勝防。部分老年人對于網絡環境和智能手機的操作不熟悉,對于互聯網套路的防范力更弱,一旦陷入劇情之中,就很容易沖動消費,甚至“一擲千金”。

    有些爽劇前面幾集往往免費試看,但每當劇情進行到沖突最關鍵的時候,就會戛然而止,制造懸念,必須充值才能追劇。很多觀眾都是先被這種視頻吸引欲罷不能,再想繼續看就付費,不知不覺就看完多部付費短劇,費用從一開始的1元、3元變成19.9元、39.9元不等。雖然這些費用看似不高,但對于一些經濟條件有限的中老年人來說,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不留神就花掉數千元,還有的一年多就累加到了數萬元。

    據了解,還有一些短劇以低價吸引用戶付款,在對方支付時默認勾選續費選項,使用戶在觀看時自動續費,且后續劇集均以原價扣費;或者設置多種付費選項,混淆單集、全劇、平臺的概念,對于一些老人來說,根本無法清晰計算自己追劇所花費的金額。還有些小程序會推出各種充值會員活動,不同小程序的規則、價格都不同。有些平臺也會有整劇購買、單集購買的選項,但如何整劇購買算優惠價,單集購買一集是多少錢,這些都很難搞清楚,甚至同一平臺不同短劇收費都有差異。這些復雜的計費方式,年輕人仔細研究都難以弄清楚,更不用說老年人了。無奈之下,有些家屬選擇將老人的手機設置成青少年模式,以限制消費額度。

    建立老人防沉迷模式

    濟南市的王先生退休前一直從事影視制作,他認為,老年微短劇豐富了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產品形式,應該承擔起反映社會現實、關注老年人群體的重要使命。創作者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需求,加強對老年人角色的塑造和刻畫,展現他們生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避免將他們簡單地標簽化或符號化。在追求戲劇效果的同時,注重保持故事的真實性和合理性,避免過度渲染和夸張。觀眾們希望看到的不是那些懸浮、夸張、惡俗的表演和劇情,而是能真正表達中老年人心聲、觸及中老年人心靈的作品。

    北京大學中文系張頤武教授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針對老年人制作霸總微短劇算不上“圍獵”,更稱不上“詐騙”,只是說面對龐大的市場,制作方精準挖掘了老年人短劇消費的潛在需求。不過,在價值取向上缺乏向上引導,是這類短劇誕生之初在創作上的一個遺憾。他指出,老年微短劇引發爭議,根源就在于沒有達到很高的格調,作品水平參差不齊,“期待在這個新賽道中,能夠出現既滿足中老年人情感需求,又能讓人向上提升的精品佳作”。

    針對微短劇平臺收費模式,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市面上的短劇往往是前期免費試看、后期收費的形式,這是一種正常的商業模式。但關鍵在于,老年人往往對網絡付費操作一知半解,尤其是繁瑣復雜的付費模式,可能會讓老人在稀里糊涂的情況下產生高額費用。他們建議相關平臺開通老年人付費模式,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老年版APP,讓消費條款和退費渠道更加便捷透明。針對老年消費者可以通過多次提醒、大字或顯著標識進行告知以及設置付費上限等方式,建立老年人防沉迷模式。平臺還可為老年人設置親情賬戶或監管賬戶,讓家人及時知道老人的資金動向,做到理性消費、安全消費。

    (大眾新聞·齊魯壹點記者 張向陽)

    [來源:齊魯壹點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4 10/29 10:11
    · 來源 ·
    齊魯壹點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