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啥人都能當演員了?” 《演員請就位3》被指“辣眼睛”

    原標題:爭議藝人扎堆演技類綜藝 “審丑”狂歡何時休?

    “哪些演員整過容,請站到后面的臺階上。”

    制片人楊曉培話音未落,臺下一眾選手的微表情,已經復雜到能剪出十集《甄嬛傳》。

    近日,演技類綜藝《演員請就位3》在一片爭議中開播。這檔曾以“演技競技”為旗號的節目,如今卻因爭議藝人扎堆、表演“辣眼”、價值觀失焦淪為“審丑”狂歡。

    我們不得不追問:究竟是演員請就位,還是底線在后退?

    爭議藝人扎堆 演技綜藝變“審丑”狂歡

    《演員請就位3》的“抓馬”,從公布嘉賓陣容就有跡可循。

    節目組仿佛在玩一場“消消樂”——專挑爭議人物湊成三連炸。當鏡頭掃過這群“話題藝人”時,彈幕飄過終極之問:

    “啥人都能當演員了?”

    如果說模特張亮、相聲演員白凱南、前女團成員許佳琪等跨界尚可歸類為“多元嘗試”,那么楊子、徐開騁、劉梓晨的加入,則徹底撕開了“以爭議換流量”的遮羞布。

    其中,楊子因離婚綜藝《再見愛人4》中的“爹味”言行引發全網反感;徐開騁曾因私生活上的負面新聞遭到觀眾抵制;劉梓晨則是以“蛇精臉”成名的初代網紅,著名黑歷史有賣慘、炫富、自曝裸照、自稱“多國混血”、支持虐待動物等。

    不難看出,這些選手的共通點并非演技實力,而是自帶話題性。#劉梓晨演相柳#、#楊子許佳琪 紂王妲己浴池戲#……節目組以“包容多元”為名,將道德瑕疵與獵奇審美包裝成流量賣點,讓觀眾被迫圍觀一場“失德藝人洗白大會”。

    “這不是演員請就位,是演員請自重……”

    “干脆叫觀眾請閉眼吧。”

    “為了流量臉都不要了!”

    當楊子踏入浴池,與95后小花許佳琪上演“紂王妲己浴池戲”時,這場荒誕劇達到了高潮。彈幕里“辣眼睛”的哀嚎與飆升的熱搜形成詭異共振。

    數據顯示,爭議選手相關話題閱讀量呈現斷層式領先:楊子一周登上節目相關熱搜22次,#劉梓晨演相柳#引發1.7億閱讀量。

    “罵聲即熱度”的投機邏輯,讓選手的私生活爭議、導師的犀利點評被無限放大,將專業競技異化為“審丑”真人秀。

    刻意制造話題 演技考場淪為“群嘲”舞臺

    在“紂王妲己浴池戲”引發全網群嘲之際,《再見愛人4》男嘉賓留幾手發文,吐槽楊子與年輕女演員拍攝大尺度戲份“不要臉”。

    這段極具戲劇性的指控,再次將《演員請就位3》推向輿論旋渦。

    網友直指此為“聯合炒作”,而節目組則被質疑以制造沖突取代專業探討,刻意設計議題煽動輿論。

    誠然,節目組深諳“黑紅”之道。當制片人楊曉培拋出“整容藝人請出列”的詰問時,僅劉梓晨一人站出,其余人集體沉默。

    隨后楊曉培點名熊乃瑾并追問“您是沒動過嗎”,后者否認,節目組卻以特寫鏡頭捕捉其微妙表情,加以暗示。

    諷刺的是,此番操作既要消費整容話題,又默許集體緘默,將行業畸形生態暴露無遺。

    后續節目組接連拋出“有無直播帶貨”“作品是否三分以下”“是否被換角”等問題,直戳演員痛點。看似揭露行業亂象,實則以“審判”姿態制造話題,背離了演技評判的初衷。

    資本收割流量,演員販賣人設。而最重要的演技考場,卻淪為“群嘲”舞臺。觀眾評價中,頻繁出現以下關鍵詞:“尬”“假”“油膩”“用力過猛”……

    短劇演員代高政尬演“民國霸總”,給章子怡下跪表白,吳鎮宇被嚇出“表情包”;

    一頭埋進菜里久久不出來的唱跳偶像張嘉元,因演技過差被轟下臺,陳凱歌批評其“表演得太夸張,像個小混混”;

    自我定位“古偶男主”的劉梓晨在挑戰《長相思》經典角色“相柳”時,因僵硬表情與浮夸動作被章子怡諷刺“拿箭扎自己,那叫表演嗎?”

    楊子飾演的“西門慶”更是重量級。他頭戴簪花禮帽,扭腰擺胯念出“西門小生慶慶有禮了”,與國際導師于佩爾對戲時,表情輕佻,一句“春宵一刻豈不快哉”,把這位戛納影后嚇得緊捂領口搖頭離去。

    陳凱歌調侃:他把于佩爾嚇壞了。

    吳鎮宇則評價:沒有破綻,本色出演。

    楊子卻絕不內耗:難道法國不知道西門慶和《水滸傳》?

    正是這些片段,被節目組剪輯成“高光”全網傳播。內娛生態的浮躁與功利,引發了觀眾對行業底線的叩問:當“黑紅也是紅”成為共識,誰在摧毀演技的尊嚴?

    “演員是最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

    《演員請就位3》的爭議并非孤例,而是演技類綜藝“墮落”的縮影。

    回望2017年《演員的誕生》,章子怡與周一圍的《胭脂扣》對戲至今仍是演技類綜藝的天花板。彼時節目組請來中戲教師劉天池指導,宋丹丹、胡軍等戲骨坐鎮,讓藍盈瑩、彭昱暢等新秀嶄露頭角。

    八年間,超400位演員登上此類舞臺。曾貢獻《青衣》《解救吾先生》等高光片段的演技角斗場,如今竟需要靠“吳鎮宇 錢難掙”“章子怡發飆”等熱搜維系熱度,折射出演技類綜藝的價值坍縮。

    導師從專業引路人異化為表情包生產商,選手從實力派演員更迭為話題制造機,“探討表演藝術”的初心演變成“比誰更癲狂”的鬧劇。實力派避之不及,“黑紅”藝人積極上位,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生態。

    既然導師愛提問,那么廣大觀眾或許也想反問節目組:

    節目組究竟在選“演員”還是“話題工具人”?

    藝術審判席為何淪為洗白生產線?

    演技競技場為何越“卷”越倒退?

    演技類綜藝的初衷本是挖掘好演員、探討表演藝術,如今卻淪為“審丑”鬧劇。節目組對爭議藝人的青睞,暴露了行業“罵聲即熱度”的畸形價值觀,忽視了綜藝作為大眾文化載體的社會責任。

    當“黑紅也是紅”成為共識,當“辣眼睛”表演成為流量密碼,娛樂至死之下,若無法回歸“讓值得被看見的演員被看見”的初心,觀眾或許會為獵奇買單一時,但此類綜藝必將在流量狂歡中耗盡生命力。

    唯有回歸對演技的敬畏、對道德的堅守,才能讓“演員”二字重獲尊嚴——這不僅是行業的自救,更是對觀眾最基本的尊重。正如章子怡曾經的詰問:“演員是最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

    答案不在熱搜榜上,而在每個從業者對“表演”二字的敬畏中。(完)(劉越)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李源菁]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2/21 15:30
    ·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 責編 ·
    李源菁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