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也許不知道 夏季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炎炎夏日,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人人都在想方設法的防暑降溫。比如吹空調、喝冷飲、吃冰鎮水果、洗冷水澡等人工降溫方式,最后雖然涼快了,但卻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一股寒濕邪氣已入侵體內。這也是許多人在夏季很容易感冒的原因。
其實,人體中的陽氣會隨著一年四季氣溫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在冬季氣溫低,大家會注重防寒,這時體內的陽氣反而不容易受寒邪的傷害。但是夏天是人體陽氣最強盛的時候,血管處于擴張狀態,一旦受涼,寒邪更容易侵入體內。因此夏季防寒比防暑更加重要。
那么,夏季主要是怎樣受寒的呢?下面,隨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起來了解一下~
1.空調開太低 久吹不間斷
空調給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無論是在家中還是辦公室,它都能給人們送來夏季的“涼爽”。但是,過度吹空調,冷風會讓汗腺緊縮,身體的熱量無法散出,造成“寒包火”而誘發疾病。所以,在白天或者是夜間休息時,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吹空調,更不要晝夜一直開著,以免出現身熱頭痛、關節酸痛、胸悶惡心、肌肉麻痹等癥狀。
還有很多人貪圖一時的涼快,會把空調的溫度開得很低,有時候甚至開至十幾度,而室外卻是二十幾度甚至三十幾度,一旦走出去,室內外溫度差太多,突然間的冷熱交替很容易感冒。所以,空調的溫度最好在25度左右,這樣才不會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冷熱不均的問題出現。
2.冷飲、涼食吃過多
夏季是冷飲、涼食的大賣場,人們的飲食多以冰涼為主,像冰激凌、冰鎮飲料、冰鎮水果、涼拌菜等,更有甚者,每天喝冰鎮啤酒。但病從口入,夏天吃的東西本來又多又雜,如果再吃下過多的寒涼食物,很容易造成脾胃虛寒。這也是夏季很多人容易拉肚子的原因。
所以,夏季也不應該貪涼,尤其是女孩子,這些生冷食物吃進肚子里,一部分被消化,一部分則殘留在體內,長期累積必定讓身體內的寒氣越來越重,而子宮是最怕寒冷的,這些寒氣排不出去的話,則可能造成宮寒,嚴重的話則影響生育。
3.大汗淋漓后立刻洗冷水澡
大汗淋漓,熱不可耐,當然想盡快降溫。有的人喜歡此時洗冷水澡,以解煩熱之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因為,由于冷水的突然刺激,皮膚血管立即收縮,血循環阻力加大,心肺負擔加重,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體潛在細菌和病毒會乘虛而入,從而引起疾病。
長此以往,會致使風寒濕氣伏積于經絡之中,人會很容易得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風濕、類風濕等往往在天氣寒冷時發作,天熱時消失的各類風濕癥狀。
4.長時間在低矮潮濕的地方停留
夏季天氣熱,屋子里面也很容易潮濕。所以,晴天多開窗通風,陰雨天外面濕度太大時則應少開窗,或利用電扇、空調的除濕功能,保證室內濕度不超過60%,保持衣服干燥清爽,免受寒濕之害。
防寒小貼士:
1.避免冷風直吹。不管是開空調還是吹風扇,都不要長時間直吹。尤其是夜晚睡覺的時候,更不要長期吹。辦公一族在有空調的室內可備件外套護住肩膀防止受涼,穿裙子的女性在開著空調的屋內可護住腿部尤其是膝蓋,以防寒從腳下生。
2.不要坐“寒”。夏天不要坐有寒氣的地方,例如地面、石面或鐵面椅子,否則會導致寒濕邪氣迅速擊退你身體的陽氣。
3.護好咽喉和后心。咽喉與后心(后背中央部位)是我們人體最為薄弱的地方,很容易遭受風寒的侵害,因此大家在入睡的時候一定要護好這兩個部位。
4.老人出門時帶件長袖。相對于青壯年老人更容易著涼,在進入較涼的地方要立即穿上外套,以防誘發關節炎。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