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誰說上班不能減肥 4個妙招助你擁有好身材

    2017-07-21 10:15:37
    來源:東北網
    責任編輯:三人目

    原標題:誰說上班不能減肥 4個妙招助你擁有好身材

    內容提要:過度的壓力,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那么怎么避免過勞肥呢?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過勞死,過度的勞累可能會導死亡的發生,你聽說過過勞肥么?與過勞死是相同的道理,過度的壓力,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那么怎么避免過勞肥呢?下面為大家介紹預防過勞肥的方法!

    久坐少動者易患過勞肥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網絡對2848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2.0%的人直言身邊有不少人“過勞肥”,19.8%的人認為“非常多”;75.7%的人認為,“長時間坐著工作,缺乏運動”是導致“過勞肥”的首要原因。

    為什么忙碌的工作非但沒有使體重下降,身上的肉反而越來越多呢?

    長時間緊張會造成管理飲食的神經元失去平衡,導致食欲變化。從醫學角度上講,過度忙碌,睡眠勢必不足,壓力也會隨之增大。而睡眠不足導致饑餓激素增多,讓人進食過量,再加上不規律的進食習慣和運動的匱乏,都會使人肥胖。有些人尤其是女性,壓力越大越想吃,最終攝取了過多熱量。

    過勞肥的危害

    1、高血壓。肥胖最常見的合并癥就是高血壓。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2、冠心病。肥胖是導致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肥胖還會加大心梗、中風的發病率。

    3、糖尿病。當人胖到一定程度時,肌肉和脂肪會對胰島素不敏感,即胰島素抵抗現象。這時,胰島細胞就會代償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對抗這種現象。大約數年至數十年后,過度工作的胰島細胞就會出現衰竭,發展為糖尿病。

    4、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大量脂肪堆積容易引起白天嗜睡,夜間睡眠質量差,并出現打鼾、水腫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還會導致“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肥胖兒童如出現較嚴重的打鼾,家長應予以重視。

    5、高脂血癥。大部分肥胖病人脂肪代謝紊亂,出現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等。

    6、骨關節病

    7、脂肪肝。由肥胖導致的脂肪肝會并發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痛風等疾病。

    如何預防過勞肥

    首先,要休息好,睡眠充足。美國艾伯塔睡眠中心查爾斯·塞繆爾博士表示,人們總是期望一些神奇的答案,能夠在不改變以為習慣的基礎上瘦下來,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這是保證運動等其他減肥措施有效的基礎。

    其次,少吃零食。有人認為,“我在吃減肥藥”,或者“我在運動”,吃些零食也沒有關系。這樣的想法對瘦身和身體健康毫無幫助,反而可能讓你持續長胖。如果想吃零食,就在保證每天攝入的卡路里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最多分20%的卡路里給零食,剩下80%為健康均衡的營養。

    最后,運動是王道,不僅對減肥,而且對身體都是好處多多。減肥到一定階段,體重保持不變,但腰圍、臀圍和大腿圍和上臂圍都會明顯變小,于是人看起來就瘦了,這種塑身成果是無法用體重秤稱出來的。這也是成功,不要因為體重沒能下降,而放棄運動。

    上班族如何減肥

    1、爬樓梯代替坐電梯

    爬樓梯動作能夠鍛煉腿部和臀部,能提臀瘦腿。如果你的公司所在樓層不是很高,與其花時間等電梯,不如改變路線,走走樓梯。

    2、多起身走動

    久坐不起是導致上班族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避免肥胖,平時每坐下40~60分鐘應該要起身走走,或是倒杯水,又或是上個洗手間。上洗手間洗手時候,一邊洗手一邊做踮腳的動作,能夠有效瘦腿哦。

    3、坐椅子的三分之二

    坐下時,整個屁股都坐在椅子上,對臀部和大腿部位的壓迫較多,會導致淋巴不暢通,影響血液循環。正確的坐姿應該是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二,兩腿自然擺放,不要蹺二郎腿。這樣可以避免辦公室肥臀和大象腿。

    4、在辦公室準備些低熱零食

    工作會消耗你的腦力,也會消耗你的體力,讓你容易感到饑餓。在正餐之前,吃一些小零食或喝些水,可以增強飽腹感,避免在正餐時候進食過多。因此,平時可以帶些低熱的零食,如全麥纖維餅干、水果、酸奶等到以備饑餓時候吃。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7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