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繼工業園后金立總部再裁員 業內:債務危機并非死結

    2018-04-16 09:14:47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三人目

    原標題:繼工業園后金立總部再裁員 債務危機并非死結

    危機中的金立,再次裁員自救。

    繼金立工業園工廠裁員之后,深圳金立總部也開始裁員。對此,金立公關負責人回應《證券日報》記者稱,“10號開始,與部分員工溝通,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但充分尊重員工意愿,接受‘N+1’補償協議的,會在近期辦理手續;希望留下的,可繼續在本職崗位上工作。”

    而此前就已開始的工業園的裁員,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經過短暫卡殼后,開始繼續推進。

    工業園區現狀冷清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驅車來到位于東莞的金立工業園,進行實地探訪。

    金立的官網上曾有報道這樣描述工業園:投資23億元的金立工業園被譽為“亞洲最大的單體智能終端制造中心”,占地面積約300畝,建筑面積30多萬平方米,年產能高達8000萬臺,擁有主板貼片車間(SMT)、自動化測試車間、組裝車間、成品測試車間等,自動化程度極高。其中,SMT貼片車間中的設備均來自全球市場排名前三的松下NPM和西門子DX4。這樣高精尖的生產線金立共有65條,每條線的造價超千萬,有的甚至高達2000萬元。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重金打造,具備各類頂尖設備和生產技術的工業園,現在卻是門可羅雀。

    記者觀察了半個多小時,可能是在工作時間,園內沒有見到多少員工走動。而在記者逗留的時間內,沒有一輛貨車進出工業園。和旁邊其他有貨車不斷往來,車間轟鳴的園區相比,顯得十分冷清。

    同時,記者不止一次看到穿著金立員工制服的人員在工業園外圍閑逛,員工的神態透露出一種閑散。一位金立員工對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并沒有相應的工作可做,“沒有生產,每天就上下班打個卡就可以了。”

    員工不滿分期支付補償金

    按照此前金立公布的信息,金立工業園裁員的補償標準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相關條款,對離職員工按照“N+1”的方式進行補償,并與員工簽訂補償協議書,經濟補償金分期支付,自補償協議簽訂次月起開始支付,按每月支付1個月補償金的方式進行,最長8個月內支付完畢。

    金立強調,與員工解約是以平等自愿為原則,協商一致為目標,并非強迫行為,尊重員工自主選擇,不強迫、不威脅、不利誘、不欺騙。

    一位在金立從事車間作業的員工此前向記者表示,公司目前沒有強迫員工離職,就只是協商,“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然后分期付款賠給我們,我們大部分的員工都沒有同意。到今天為止都沒有人愿意,沒有人簽。”他說。

    而對于員工不同意的原因,一位在金立大門值班室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金立目前的補償措施就是打了一個白條,不能一次性給我們現金,而是分期付款。我們怎么知道公司能補償到什么時候?”“留在金立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工作5-10年以上的,我們不愿意放棄這樣一個補償機會。但是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具體的把錢拿到手。”

    另一位員工在提到這個問題時十分激動,他表示不同意公司的做法,“要是賠了兩個月就跑了,那我怎么辦,我找誰去。”

    記者就金立的情況咨詢了北京市隆安(深圳)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張軍律師,他表示,金立的情況屬于經濟性裁員,根據《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而對于員工擔心的后續補償無法保障的情況,他表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如果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有一些已經離職的職員去東莞市大嶺山鎮勞動局以及當地法院反映情況,但是勞動局和法院都表示他們無法處理。

    此前金立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東莞工廠的人員調整已經和東莞勞動局溝通,與員工溝通一致,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標準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操作。

    金立工業園裁員的進程就這樣卡在了半空中。

    不過,據《證券日報》記者從金立員工處最新獲悉,很多員工雖然不滿意分期付款的賠償方式,但最后還是決定離職了。

    金立危機并非死結

    裁員雖然能從開支方面減輕壓力,但金立債務危機的解決還要靠融資和賣資產。

    但目前來看,金立融資尚無進展。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對金立來說,融資并不容易。“至于賣資產,它能賣的資產肯定現在都在賣,但其實也沒什么資產可賣的了。劉立榮所有名下資產現在都被銀行申請凍結,要想變賣首先要解封,但他欠銀行那么多錢,銀行怎么可能解封呢。”

    金立債務危機似乎陷入了一個死結。

    對此,通信專家康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也不算死結,“第一,金立可以出售股份,就看劉立榮是否愿意讓出控股權了;第二,可以債務換股份,把拖欠供應商的股份轉換給股份。不過,供應商在看不到有影響力的企業成為金立重要股東的情況下,肯定不愿意債轉股;第三,金立與地方政府合作,承諾把生產線搬去,給當地創造GDP,當地政府給貸款化解財務危機。”

    但此前金立官方曾明確表示,劉立榮是金立的靈魂人物,不會出局。對此,康釗表示,劉立榮肯定不愿讓出話語權,但如果債務問題無法解決,就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了。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工商信息,劉立榮已經出資在四川省宜賓市成立了一家名為“宜賓市金立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信息顯示,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份,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劉立榮本人占股100%。

    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金立未來的去處。

    康釗指出,劉立榮去宜賓設立公司,估計就是為了吸引地方政府幫他化解債務危機,那就必然要搬遷生產線。

    此外,對于金立目前遇到危機的情況,有與金立有緊密合作關系的供應商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供應商,我們贊賞金立通過各種途徑走出困境的舉措和決心,希望金立能走出暫時的低谷,重新迎來輝煌。”

    ■本報記者 馬燕 見習記者 王小康

     

    [編輯:三人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