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減肥就要告別主食?營養專家:長期下去很危險

    2018-08-28 09:41:54
    來源:華商報
    責任編輯:芃芃

    原標題:減肥就要告別主食?長期下去很危險

    一首流行歌曲《卡路里》的火爆,讓不少人重新燃起了減肥的“斗志”。要減輕體重就必須少吃多動,雙管齊下。但有些說法稱,只要飲食按照一定的食物組合,就能自動地減輕體重,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低碳飲食”,即少吃碳水化合物(糖類),讓身體燃燒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這類方法看起來簡單易操作,令不少愛美之人紛紛開始“永別”主食,但營養學家表示,長期低碳飲食可能影響健康。

    什么是低碳飲食

    寶雞市營養學會國家一級營養師王亮說:“對于低碳飲食其實早就有過相關的研究,國外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顯示,長期保持低碳飲食可能會影響人的長遠健康。研究通過整理和分析數據發現,與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人相比,超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或者太少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人,平均壽命要低一些。”

    說低碳飲食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王亮介紹,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和纖維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谷物、豆類、蔬菜、水果、糖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來源于植物,淀粉是植物儲存能量的方式,纖維為植物提供結構。當我們吃淀粉含量高的碳水時,比如米飯、面條、面包、馬鈴薯,吸收的熱量多而且快;當我們吃纖維含量高的碳水時,比如蔬菜、水果、豆類,吸收的熱量少而且慢。此外就是糖,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些糖是精制過的,比如果汁、奶茶、甜點;有些糖存在于天然食物中,比如蜂蜜、水果。戒糖也是近來的熱門話題,我們只要吃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谷物就有了足夠的糖,對于精制過的糖還是應當控制攝入。

    低碳飲食就是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主要在于注重嚴格地限制碳水化合物,吃少糖、少淀粉的碳水,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因此減少米飯等主食的攝入量,成為很多人的首選。

    告別主食不可取

    面對“每次多吃一粒米,都要說聲對不起”的心聲,王亮表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其中的蛋白質供能比例較少,一般不作為主要燃料,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才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只有做到能量的攝入小于消耗才能減肥。短期饑餓節食也許能減肥,但很難堅持,如果沒有改善運動與飲食習慣,體重很容易反彈,甚至比原來還重。最極端的節食就是徹底絕食。不消數日,身體的脂肪和蛋白質都被用來產生能量,甚至令身體消耗肌肉、心臟以及其他內臟中的蛋白質。

    而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充當燃料時,如果碳水化合物不足,會令脂肪酸不能完全燃燒,產生酸性的物質“酮體”,讓人出現酮癥,比如會感到疲勞、胃口變差,嚴重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呼吸散發出酮體的臭味,神智昏迷,危及生命,甚至須到醫院搶救。另外,酮癥有利尿作用,因此會讓體重迅速下降,實際上身體失去的是水分而不是脂肪。

    除了酮癥以外,絕食減肥還會引發手抖和冒冷汗等低血糖反應、營養不良、厭食癥,而且在極端饑餓狀態下補充營養會出現明明很瘦的人也會得脂肪肝。

    王亮建議,大多數情況下保持膳食適度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另外,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應該和你的年齡、性別、身高、代謝狀況匹配。一個高大而肌肉發達的年輕男子自然會比一位體型嬌小的年長女性需求量更大,這就需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減脂目標和計劃,開啟健康減脂新模式。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小蠻腰,但也不要都變成吃草的“沙拉精”。 華商報記者 張甜甜

    [來源:華商報 編輯:芃芃]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