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健身品嘗美食旅游 “打卡”曬生活莫要本末倒置

    2018-08-29 07:56:10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打卡”莫要本末倒置

    “打卡”通常指工作人員上下班時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機上記錄到達和離開單位的時間,如今,“打卡”的含義延伸到諸多領域。在社交媒體發達的當下,“打卡”早已成為微信朋友圈中的常態:背單詞、健身、品嘗美食、旅游、掌握新技能等等,“打卡”截個屏,大家在朋友圈里“曬”起生活來樂此不疲。

    很多人“打卡”是想用這種方式記錄當天的收獲,也是為了讓朋友見證和監督自己的學習和鍛煉,這本身是一種很好的督促方式。其實,“打卡”并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前人也會用“日注”“日錄”等形式來記錄當天的經歷或所思所得。“打卡”作為一種主動的心理暗示和行為承諾,無論對于好習慣的養成、壞習慣的戒除,以及新技能的習得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記錄一下今天5公里跑又提速了多少秒,或者今天又掌握了多少個英文新單詞等等。當回望取得的成績時,內心便不禁增加了一分繼續努力的動力。

    然而,現實中也有人本末倒置,把“打卡”獲贊當成了一種滿足自我虛榮心的途徑。一些人草草完成學習或鍛煉后便急于在微信朋友圈發狀態“打卡”,不見得有了多大的成長和收獲;也有人不顧能力貪多冒進,穿梭于各個目標間“打卡”而疲憊不堪;更有人“先上車再補票”甚至“無中生有”。雖然一樣獲得了朋友們的點贊,但是有了“面子”卻沒有收獲的“里子”,多少有種自欺欺人的味道。

    學習和鍛煉本應是基于一種內在的成長需求而作出的自發努力,“打卡”本身也只是為了記錄和激勵自己的進步,如果舍棄或歪曲了“打卡”的價值取向,為了“打卡”而“打卡”,甚至用虛假的“打卡”來代替真實的付出,用別人的點贊來滿足虛榮心,這無異于掩耳盜鈴。

    說到底,盲目“打卡”、虛假“打卡”其實是內心浮躁的表現。莫如做一個踏踏實實的行動者,“打卡”打得貨真價實,人生才會收獲大大的“贊”。

    姚志源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201653205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