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白一驄談《黃金瞳》:改編原著小說 調整夸張人設

    2019-03-11 10:25:3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格若

    原標題:白一驄談《黃金瞳》張藝興很適合莊睿

    日前,由靈河文化制作的又一部網劇《黃金瞳》上線,該劇由愛奇藝出品,林楠執導,鐵佛監制、南派三叔策劃,白一驄任總制片人,張藝興、王紫璇、李立群等主演,講述了張藝興飾演的典當行小職員莊睿在一次意外后,眼睛發生異變獲得黃金瞳并開啟了以文化鑒寶為主題的奇妙經歷。

    該劇是白一驄帶領靈河文化繼《暗黑者》系列、《盜墓筆記》、《沙?!?、《老九門》等熱門網劇后制作的又一部有品質要求的網劇。頂著“白一驄”的招牌,《黃金瞳》一出便引起關注與熱議。

    自劇播出以來,好評與爭議齊飛,在白一驄看來,《黃金瞳》是“在前年的時候還是可以操作的項目”,原著小說的“人設過于夸大、情節腦洞開太大需要調整”,演員選擇上“莊睿這個人物張藝興特別合適,沒備別的人”,同時“給了老戲骨們很多空間,讓他們演出而不是露臉”。視聽風格上“輕松明快,不想做那種很壓抑的氣氛,希望做一個開心的劇,大家看完挺過癮”,主題內容上希望傳遞“靠自己努力”正向價值觀的同時“讓觀眾了解到很多傳統文化的魅力”。

    劇中涉及大量文物鑒賞的內容,涵蓋玉目、紅翡、李端端圖、唐三彩釉馬、雍正青花瓷盤、朱可心紫砂壺、老坑玻璃翡翠等,白一驄表示劇中出現的文物古董是道具組多次查閱資料,去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修復中心學習之后最終還原的結果,在劇本編審階段會跟專家團隊商討文物鑒賞、文物修繕等部分是否表述正確。

    在劇中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不難,但如何讓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與傳統文化產生共鳴并非易事,白一驄認為并不是年輕一代不愿意接受傳統文化而是傳播方式不適合年輕人,“我們就讓一個偶像帶大家去認識傳統文化,年輕人能接受,先接受了才會去了解,然后才會喜歡。”

    “這部劇后,如果多了一些90后95后古玩愛好者,這不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嗎?前提就是用一個最輕松的方式,讓年輕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告訴他(傳統文化)。”白一驄說。

    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口味在不斷變化,迎合觀眾觀劇習慣成為一部劇成功的關鍵因素,“現在的觀眾對節奏的要求越來越高,《黃金瞳》的拍攝是60多集,最后播的是50多集,我們剪掉了幾集,就是為了節奏能變得更快。不這樣做的話,有可能節奏會變慢,觀眾可能前面就棄(劇)了。”

    《黃金瞳》目前正在熱播,白一驄說:“希望在最后復盤的時候,(愛奇藝)會員拉新量不錯,能給愛奇藝帶來更多熱度就好。”

    改編原著小說 調整夸張人設

    《黃金瞳》改編自打眼的同名小說,小說中人物設定“是有一些夸大的”,“黃金瞳”的能力也很超然,“可以檢查身體,還能治療”“站在海邊,能準確查到幾百年前的沉船”“在西藏收養了一只藏獒,后來流落海島又收養了一個大猩猩金剛,再后來有收了一個汗血寶馬”,對于這些腦洞大開的情節,劇中全部做了調整使其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想象。

    張藝興特別適合莊睿 IP流量不是原罪

    對于選擇張藝興,白一驄直言不諱:“我們在籌備這個戲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多別的想法,覺得張藝興特別合適。”在白一驄看來,張藝興溫和的形象氣質跟莊睿很像,“就很小綿羊嘛,什么樣的人都能欺負他,這個狀態我覺得張藝興是有的。”

    當下對流量明星存在很多質疑,白一驄則看法不同,“有流量不是罪,只是大家會覺得你有流量還不好,你就有問題了。我們也看到,在這種大環境下,流量藝人也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文化出海仍在早期 與海外水平差距較大

    文化出海成為當下影視行業的熱門現象,影視作品積極出海,輸出中國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據悉,《黃金瞳》將于馬來西亞Astro 全佳HD臺、新加坡Starhub 星和視界等多國多地同步開播,助力文化出海,以加深國外觀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對此,白一驄認為中國影視作品出海仍處于早期階段。白一驄認為,目前我國的影視制作水平與海外仍存在不少差距,“雖然說影視行業這兩年已經挺貴的了,但相對來講還是便宜。他們的技術行業也比我們領先。”

    網劇回歸理性 未來方向TO C

    網劇市場經歷了起步、擴張到回歸理性的發展脈絡,在起步階段“并不賺錢”,“互聯網平臺在鋪量”,但從2016年開始,“基本上都很賺錢”,現在“進入到相對比較理性的狀態”。白一驄說:“平臺不愿意那么無止境地燒錢了,希望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另外一個就是對團隊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希望團隊做東西的時候不是那么隨意。”

    而對于網劇未來的發展方向,白一驄篤定地說:“TO C,觀眾自己選擇他們愿意看的東西并為之付費。”

    記者 楊瑩瑩

    [來源:新華網 編輯:格若]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9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采編許可證:3712018002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