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擬更名未來發展控股有限公司 青蛙王子母公司要改名?
營收下滑、虧損加劇,曾經輝煌一時的知名兒童個護品牌青蛙王子,彷佛風光不再
日前,青蛙王子母公司中國兒童護理(01259.HK)發布了“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公告,這并非公司首次更名。
在此公告發布的前一天,中國兒童護理公布了2018年盈利警告,顯示公司稅后凈虧損約人民幣4億至4.4億元?!锻顿Y者網》整理中國兒童護理歷年財報發現,公司個人護理產品業務已連年面臨銷售及生產困難局面,中國兒童護理此次更名,是否意味著公司將放棄日化業務?公司持續下滑的局面能否得以改善?
兩度更名
中國兒童護理發布的“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建議將公司的英文名稱由「 C hinaChildCareCorporationLimited」更改為「FutureDevelopmentHoldingsLimited」,并將本公司的中文雙重外文名稱由「中國兒童護理有限公司」更改為「未來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該建議需待股東與股東特別大會通過特別決議案批準及開曼群島公司注冊處處長批準后方告坐實。
對于此次更名,公告解釋稱,新英文及中文名稱將更貼切地反映本公司的現況及其未來發展方向。董事會相信,本公司的新英文及中文名稱將為本公司建立全新的企業形象及身份,有利于本公司的未來發展。董事會認為,建議更改公司名稱符合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兒童護理是一家專注于兒童護理產品、融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為一體的綜合型、專業化經營企業。這次也并非公司首次更名,中國兒童護理前稱為青蛙王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青蛙王子”)。2014年4月7日,青蛙王子提呈更名建議,稱“為配合本公司嬰童個人護理產品品牌多元化之策略”,2014年7月9日,青蛙王子發布公告稱,已更名為中國兒童護理有限公司。
然而,由青蛙王子更名為中國兒童護理后,公司在主業務及多元化發展上,并不如預期般順利。梳理中國兒童護理歷年財報發現,自2014年起,公司在2014年實現營收14.82億元,同比下降13.4,至2017年,公司營收已縮減至7.96億元。據公司日前發布的盈利警告顯示,至2018年,公司營收仍在下滑,預計稅后凈虧損為4億至4.4億元。
主業務乏力
個人護理產品作為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其營收與占比亦在不斷下滑,財報顯示,個人護理產品在2014-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13.75億元、8.028億元、5.5億元、5.7億元,占比則分別為92.88%、87.86%、55.8%、71.75%。截至2018年上半年,個人護理產品的營收已降至1.5億元,同比下降約37.7%。
另外,個人護理產品營收的下滑,亦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公司2018年中期財報顯示,公司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4.3%-22.7%,原因之一便在于個人護理產品的較低毛利率所致。
而公司的核心品牌青蛙王子,在近幾年多次出現產品回收事件。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搜索“青蛙王子”,發現青蛙王子多個產品因不符合相關規定,被點名或予以召回。在2018年7月,青蛙王子“兒童防曬乳”因生產日期與實際不符,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召回。
多元化遇阻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更名后,中國兒童護理除了繼續發展日化業務外,還先后新增了物業持有、放貸、經營網上平臺及買賣商品等業務。
從財報上來看,這些分支業務的業績表現似乎并不突出。財報顯示,在2018年上半年,其經營網上平臺及買賣商品業務,營收分別較同期下降1%及8%,放貸業務雖然保持2.2%的微增長,但相比2017年677.8%的增幅而言,其增長已大幅放緩。
業內人士指出,更名為中國兒童護理后開展的這些多元化的業務,并非在配合公司嬰童個人護理產品品牌的多元化策略,更多是在迎合投資者的需要。
日前,公司還發布公告稱,以4200萬港元收購力裕國際集團80%股權,標的公司主要在香港從事買賣農產品(例如急凍肉類),其主要產品為急凍牛肉、豬肉及雞肉等。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個人護理用品業務已從生產制造改為代工生產服務,并表示將對該業務的表現保持謹慎態度,日后將投放更多的財務資源擴大貸款業務。在此背景下,加之個人護理用品業務的經營狀況不斷惡化,此次更名為未來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是否意味著公司會徹底砍掉日化業務?《投資者網》向中國兒童護理進行求證,對方未予置評。而鑒于公司上一次更名后的發展并不如預期,此次更名能否改善公司公司的經營狀況,尚待考證。
[來源:投資者報 編輯:三人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