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品牌累計獲利超900億美元 皮卡丘成最強吸金IP

    2019-05-25 14:02:50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品牌累計獲利超900億美元主角皮卡丘成最強吸金IP

    二次元文化“出圈”催生賣萌經濟

    本報記者 陳雪檸

    全球最賺錢的二次元IP是哪一個?是“20后”的米老鼠、“70后”的Hello Kitty,還是漫威電影宇宙中的超級英雄?正確答案是“90后”的皮卡丘。

    最近,伴隨電影《大偵探皮卡丘》的熱映,全球大IP精靈寶可夢中的主角皮卡丘成了當之無愧的網紅。商場的皮卡丘特展,即使在工作日也排著長隊。為了買到皮卡丘主題吸管杯,消費者可以連跑多家電影院。運動鞋、T恤、鋼筆,各類“蹭熱度”的聯名品牌層出不窮,銷量攀升。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萌”文化在社交網絡中走紅,已經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經濟新生態。

    特展火爆

    花百元與皮卡丘合影

    大望路合生匯商場5層,《大偵探皮卡丘》主題展開展月余,雖然因為88元到128元不等的票價引來不少抱怨,但隨著皮卡丘話題在社交網絡持續發酵,客流仍舊源源不斷。

    “聽說雙休日人多到限流,我們特意周一下午來,沒想到人還是不算少。”王穎是“85后”,“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我爸出差帶回來一套《寵物小精靈》的光盤,用DVD看了好幾遍。”

    也有不少前來游覽的觀眾是因掌機游戲《口袋妖怪》愛上了游戲角色。毛茸茸的胖丁、皮卡丘、可達鴨,音效逼真的噴火龍、高達3.5米的巨型卡比獸……很多熱門角色前都排起了長隊,觀眾逐一上前拍照打卡。

    特展火爆的背后,是電影《大偵探皮卡丘》的亮眼票房。根據貓眼實時數據,截至昨天下午,《大偵探皮卡丘》上映15天收獲票房5.31億元,當天排片場次超3.7萬次,排片占比超過多部首日上映的影片。

    吸金力強

    衍生品日銷3000萬元

    精靈寶可夢從1996年誕生至今,已經走過23個年頭。有媒體統計,截至今年3月,精靈寶可夢產品的版權方累計獲利超過900億美元,穩居影視動漫游戲類IP第一位,是全球最強吸金IP。

    電影上映后,不僅有眾多忠實的擁躉為情懷買單,很多此前不甚了解精靈寶可夢的年輕人也被萌萌的皮卡丘“圈粉”。電影院出售的皮卡丘水杯成了年輕情侶的搶手貨。一位網友因“曬”出男友送皮卡丘水杯的故事而登上微博熱搜,部分電影院該水杯一度售罄,引得愛好者展開全城搜索。

    “搭車”推出聯名商品的品牌更是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阿迪達斯推出皮卡丘限量款的服裝及球鞋,并請來流量明星代言產品;凌美也宣布限定發售皮卡丘鋼筆套裝;午餐肉品牌世棒也推出了99元的皮卡丘定制禮盒;早在兩年前,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旗下IP衍生品平臺阿里魚也拿下精靈寶可夢在中國的衍生品和營銷授權,2017年雙11,衍生品創下3000萬元的日銷量。

    與阿里的合作也推動皮卡丘品牌開拓更為廣大的市場,在單價不到2元的得力中性筆上,也能看到正版皮卡丘的身影。

    變現不易

    國內二次元IP仍欠火候

    光靠賣萌就能“錢”途無量?好IP的成功絕非一日之功。

    皮卡丘誕生于日本企業任天堂推出的《口袋妖怪》游戲。游戲火爆之余,隨后推出的漫畫和動畫片吸引了大量的電視觀眾,將精靈寶可夢的熱度推向高潮。皮卡丘最初只是游戲中的配角,在動畫片中才一躍成為主角;外形也根據觀眾的喜好進行過改造,并加入了女性設計師的想法,變得越來越可愛。

    品牌成熟后,精靈寶可夢在許可商品、電子游戲、紙牌游戲、漫畫銷售、動漫票房、家庭娛樂等方面全面切入,打造成一個形象立體的完整IP。據統計,在其900億美元總收入中,許可商品收入超過600億美元,占比超6成。

    迪士尼、Line friends也是打造IP消費品的典型。以Line friends為例,不僅有專賣店、咖啡館、主題樂園等各類門店,產品也橫跨生活、文具、玩具、配飾、時尚、電子產品、圖書等類別,有超過400個品類7000款商品。

    值得思考的是,在維基百科同一份排行榜中,中國最賺錢的是騰訊收購的游戲英雄聯盟和網易旗下游戲夢幻西游系列,分別收入84億美元和65億美元。雖然游戲收入可觀,但它們作為IP尚未“出圈”。在國內電影市場,衍生品收入的占比僅在一成左右。我國動漫產業起步較晚,在業內看來,缺乏持續不斷的耕耘、對衍生品開發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9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采編許可證:3712018002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