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向陽”亮相上海,參評“文華大獎”
半島記者 劉禮智
38臺全國優秀劇目上海參評“文華大獎”,5月28日晚,輪到青島《馬向陽下鄉記》唱響上海大劇院。5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媒體開放日迎來《馬向陽下鄉記》青島劇組舉辦新聞發布會,該劇總導演黃定山、編劇代路、作曲臧云飛、音響設計宋多多以及出品方代表出席發布會,接受全國媒體采訪。
發布會上,總導演黃定山強調《馬向陽下鄉記》一直在不斷打磨,為觀眾呈現藝術精品。在第十二屆藝術節之前,該劇還進行了最新一輪修改打磨,不僅文本改了18處,在音樂、配器方面也有修改,并且壓縮了10分鐘演出時間。對一部相對成熟的歌劇來說,這樣的修改實屬不易。黃定山還特別提到,《馬向陽下鄉記》首演之后,演出幾十個場次,都收獲觀眾的掌聲,這給了劇組很大的信心。“我們會在第十二屆藝術節上呈現精彩表演。”
通常說歌劇是陽春白雪,《馬向陽下鄉記》則是現實題材。“今天,我們就帶著這樣一部具有泥土芬芳的戲來到上海,讓田野的清新的藝術空氣能夠在上海大劇院的空中飄蕩。”黃定山指出,藝術的最高級應該是“大雅大俗”,希望這樣一部民族喜歌劇能夠贏得觀眾喜愛。編劇代路也坦言,之所以撰寫《馬向陽下鄉記》劇本,因為“扶貧”不僅是中國的,還是全人類的。“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應該以飽滿的革命激情來完成這個創作。”
“中國民族歌劇首先是中國聲音,我們要寫一個有中國聲音的歌劇。這個故事發生在山東,劇中一定要有山東味兒,青島元素。”作曲臧云飛表示,他特意到青島寫曲子,在青島人圈子里體驗生活?!恶R向陽下鄉記》里有很多地域元素,比如里面有一段山東快書,大家聽得非常親切,比如有幾句道白,本來是普通話,我們變成了青島話,大家就覺得這個故事發生在山東。“《馬向陽下鄉記》是民族歌劇,是中國的,而且是好聽的。”
今年“文華大獎”的評選,各省市自治區原則上都報送一部參評劇目。《馬向陽下鄉記》此次代表整個山東登上全國藝術舞臺。“我們代表山東來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既忐忑又光榮。我們能夠帶著一個民族喜歌劇,站到中國藝術節這樣一個藝術界最高舞臺上,展示山東青島的節目,非常光榮!”青島演藝集團董事長黃港如是說。
[來源:半島客戶端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