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不追動漫不追劇的那些年 還記得看過的小人書嗎?

    2019-06-22 13:01: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不追動漫不追劇的那些年 還記得看過的小人書嗎?

    如今說起“小人書”,許多人印象特別深刻。它其實是連環畫的一個通俗稱呼,大概成年人手掌大小。從經典名著、民間傳說……小人書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銷量也相當可觀。

    歲月流逝,它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小人書還在出版,但比起頻頻登上微博熱搜的“《復聯4》”等動漫來說,其關注度早已大不如前。

    暑假即將來臨,在那個不追動漫不追劇的年代,你還記得案頭的小人書嗎?

    一本翻掉頁的《聊齋志異》

    對80后王巖來說,小人書在童年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她看的第一本小人書是《西游記》,那本巴掌大的書讓她現在都記憶猶新。

    “當時只有四五歲,就覺得特別神奇,原來故事里的孫猴子是這樣啊。”她纏著爺爺給自己買來更多的小人書,基本都是成套的,有《霍元甲》、《聊齋志異》等等。

    最喜歡的一本《聊齋志異》甚至被她翻得掉了頁:年紀太小,要說故事的話可能還不太懂,但對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印象特別深刻。

    王巖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小的時候連電視機都還不怎么普及,其他電子娛樂活動更談不上,放學看看小人書成了最大的享受,跟現在追劇、追動漫差不多。

    “那些小人書是我的閱讀啟蒙,給我帶來了對文學的最初認知。”王巖說,比起當下流行的兒童繪本來,小人書一點都不差。

    應運而生的“租書”生意

    在北京,連環畫被叫做小人書,除了因為里面畫的都是“小人兒”之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它是給小孩看的。

    作家劉一達說,對小人書,五十歲以上的人基本印象深刻,這茬人的孩提時代,主要讀物就是小人書。好看的小人書賣得很快,上市沒幾天就買不到了。

    他小時候,一本小人書是一兩毛錢,薄一點的幾分錢。但有些生活困難的家庭,舍不得掏錢給孩子買,所以還誕生了一個行當:專門租小人書的“小人書店”。

    租一本小人書花二分錢,但一本書十多分鐘就能看完。所以幾個小伙伴一塊去,這樣幾本書可以換著看,花二分錢可以看三四本小人書。

    小人書之所以討孩子們喜歡,除了內容淺顯外,畫得也好。劉一達說,許多畫家當年都畫過小人兒書,比較有名的畫家有胡若佛、董天野等。在連環畫界有“南顧北劉”之說。顧是顧炳鑫,劉是劉繼卣。

    “那會,我們管大人看的書叫‘字書’,內容也難懂,所以以畫兒為主的小人書便成了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劉一達感嘆。

    舍不得借出去的小人書

    小人書對張莉來說,確實也是童年一個很好的“朋友”。她出生在天津,家里買電視機前,跳皮筋和看小人書幾乎就是她全部的娛樂活動。

    一本軟軟薄薄的小人書是她小學課余生活的最愛,幾乎每張圖都要認真翻看幾遍。小學時,父母給她買了一套人美版《水滸傳》和一套上美版《紅樓夢》,都是紙盒套裝,有幾十本。

    拿到這兩套書的張莉像是獲得了寶藏。她說,《水滸傳》是傳統的線描風格,里面精心刻畫的人物奠定了自己心中林沖、魯智深等人的形象;《紅樓夢》里的女子都十分苗條,特別有現在流行的“骨感美”。

    對小人書,張莉有時候會很“吝嗇”,不愿意借給別人看,擔心被弄丟或者損壞,無法再湊成全套。長大后,小人書在她的必讀書目中所占比例越來越低,但那些小人書,她依然好好收著,閑暇時翻翻,仿佛回到了童年。

    為啥連環畫仍有“真愛粉”?

    像王巖等人的經歷一樣,在娛樂活動不豐富的年代,小人書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歡樂。只不過,現在的孩子們有了更多選擇,可以追劇,可以追動漫,再無聊的話,還能看看圖畫書。

    看上去,在人們的生活中,小人書已經不像當年那么風靡一時。不過,張莉說,身邊還是有很多真愛粉,這些朋友也被叫做“連迷”。

    “他們會關注連環畫的版本,遇到老書新版,有時會一口氣買三套,一套給自己的孩子,一套自己看,還有一套收藏起來。”張莉覺得,這說明小人書仍然有魅力。

    小人書也是許多收藏者的心頭好。劉一達回憶,名畫家如顧炳鑫、賀友直等人畫的價值一般比較高,老版的小人書分為50開和48開本的幾種,物以稀為貴,畫家的名氣大,出版印刷的數量少的最值錢。

    或者,如張莉所言,對很多人來說,小人書或者說連環畫是童年的一部分,真正忘不掉的也是那份單純的記憶,歷久彌新。(應受訪者要求,王巖、張莉為化名)(記者 上官云)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9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采編許可證:3712018002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