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庶澄的四姨太在迎賓館自殺
畢庶澄
位于龍山路26號的迎賓館是一個高貴又神秘的地方。在建成的百年時間里,它迎接過山東巡撫袁樹勛、清末大臣孫寶琦以及中華民國創始人孫中山等大人物。當然,也曾目睹過多場歷史鬧劇,比如本期《發現青島》的主角畢庶澄。他是張宗昌的結拜兄弟,憑著討好人的本事成為渤海艦隊司令兼膠東護軍使。但他好色愛財,駐守青島后便霸占了這座總督官邸,帶著五位太太逍遙自在。1927年,在防守上海的任務中,他竟然放著兩萬多人的軍隊不管,整日沉浸在“溫柔鄉”,最后狼狽逃回青島。最終因為腳踩兩只船惹怒了張宗昌,34歲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深得張宗昌賞識
畢庶澄并不是一點本事也沒有,在與張宗昌相遇前后,他還是有一定軍事才能的。從他參加的戰爭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畢庶澄,字莘舫,1893年出生在文登市文城東關(今峰西村)的一個士紳官僚家庭。1909年考入煙臺憲兵學校,肄業。1912年參加文登辛亥革命學生軍,同年底轉入濟南軍官講習所。1914年初,又轉入江蘇軍官教育團學習,此時,張宗昌是教育團監理,畢庶澄深得他的賞識,自此便一直跟隨張宗昌。
張宗昌跟隨馮國璋去北京,畢庶澄跟著來;張宗昌投靠張作霖,他也跟著加入奉系軍閥;總之,張宗昌去哪他便去哪,不管前面面對的是土匪是士兵還是洋鬼子,他都不怕,不僅如此,他還在旁邊出謀劃策。比如張宗昌手下的人手越來越多,但來自不同的地方、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難以管理。畢庶澄便建議成立軍官軍士講習所,對士兵進行系統培訓。張宗昌一聽有道理,講習所便成立了。依靠這個陣地,畢庶澄確實為張宗昌培訓了不少素質稍高的軍官,同時也為自己培養了親信,奠定了以后的道路基礎。
在逢捷的博客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北洋海軍中將畢庶澄》,其中就講到畢庶澄跟隨張宗昌打天下的過程。灤州之役后,奉軍讓張宗昌率軍南下,進攻江蘇的齊燮元,這個任務自然就到了畢庶澄手里。他在1925年1月24日進抵江陰,當時江陰城內共有齊軍6000余人,畢庶澄卻只有1000余人,要想以1:6的比例取勝,不能硬打只能智取。畢庶澄的軍事才能在這里得到了體現:他在齊軍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先占領了齊軍的炮臺,炮轟齊軍,齊軍一看連自家最厲害的炮臺都被占了,個個嚇得東躲西藏沒了戰斗力。擾亂了軍心后,畢庶澄又讓部隊從四面包圍,迫使守城齊軍投降。短短五天,畢庶澄沒費多大力氣就完全占領了江陰,為奉軍立了一功。
這邊的問題被畢庶澄解決了,張宗昌在山東曹縣遇到了個麻煩。這里的守軍是一股地方勢力,有強烈的地方保護主義意識,他們不斷招兵買馬擴大勢力,就是不肯向張宗昌低頭。軟硬兼施都沒辦法,張宗昌只能給畢庶澄發去通知,計劃兵分三路圍剿曹縣。那是1925年4月,畢庶澄接到通知后,帶著兵馬往曹縣出發,他們日夜兼程,繞道趕到曹縣后直接將守軍團團包圍。還在休息中的守軍驚慌失措,奉軍怎么來得這么快,按照打探到的消息不應該這個時間到啊。不管怎樣,已經成了人家的俘虜,只能歸降了。畢庶澄沒費一槍一彈解決了曹縣問題。這下,張宗昌對他更為賞識,甚至與他、褚玉璞成了拜把兄弟,畢庶澄在奉軍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了。
成為渤海艦隊司令
人光有本事干活不會討好領導不行,光會在領導面前說話但解決不了問題也不行。畢庶澄卻把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憑打仗的真本事成為領導信任的人,再憑他那拍馬溜須的本領,把張宗昌哄歡心,他在仕途上的道路越走越順。
1925年10月份,一個絕佳的機會送到他面前。根據逢捷的介紹,因時局不穩定,渤海艦隊長期發不出軍餉,官兵們怨聲載道。奉系軍閥向它們伸出了援手,官兵中絕大多數都是北方人,自然同意這個決定,只是在收編前卻遇到了麻煩。當時的渤海艦隊司令是溫樹德,官兵對他非常不滿意,竟然引發了兵變。這種棘手的事情,張宗昌自然又派愛將畢庶澄出馬了。
艦隊方面提出了三個要求:一是撤換司令溫樹德,另由各艦推舉司令;二是發清欠餉;三是不與東三省艦隊合并,亦不更易現有人員。這可是個送上門的好處,張宗昌便以溫樹德有病為由免去了他的職位,由畢庶澄代替,同時他還兼任膠東護軍使,駐守青島。
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好解決,第二個問題就棘手了。據了解,當時渤海艦隊欠餉已達39萬元,另有繼續修理費用40萬元,去哪籌措如此巨額的資金?最終畢庶澄與張宗昌及青島有關財界人士多方努力,由地方籌款加以解決,才平息了渤海艦隊風潮。
此后,畢庶澄又奉命率艦隊配合張宗昌由海路進攻孫傳芳的五省聯軍。奉軍戰敗后畢庶澄退回青島,采用各種手段清除了地方勢力,獨掌了膠東一帶軍政大權,被張宗昌任命為海疆防御總司令、膠東護軍使兼第八軍軍長。為了犒賞畢庶澄,張宗昌還下令在文登縣城強征民力,硬拉牲口,攤派巨款,于文城東南楊家疃為其建造了官邸。
帶著五位太太搶占“總督官邸”
畢庶澄發達了,有張宗昌的厚愛,又官居高位,他好色貪財、橫行霸道的本性逐漸暴露出來。德占時期,德國當局為他們的總督建了一座豪華的總督官邸,這里典雅華貴,氣派不凡,有濃重的歐洲宮廷氣氛,被中外友人贊譽為世界珍貴的建筑“標本”。日本占領青島時這里曾是守備軍司令官邸,中國接收青島以后是膠澳督辦官邸。當時的膠澳商埠總辦、青島行政長官是趙琪,但畢庶澄仗著自己戰場上的那點功績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竟然強行住進了官邸。
青島著名文史專家魯勇說:“一時間,這事就在百姓中傳播開了,大家眾說紛紜,不一而足。大多數人都說,那里住不得,風水不好,住則必定有大難。”
聽到這樣的風聲,畢庶澄不但不害怕,反而更堅持了,帶著他的一妻四妾直接住了進去。去之前,畢庶澄都看好了,二樓正好有五個房間,五位太太一人一間不用打架。二樓東頭那間面積較大,推開窗便是大海,往下看還有一處石崖,松柏交錯,樹枝招展。按理說,這個房間應該是他的妻子住才是,但他那時剛納了位四姨太,對她寵愛有加,便把這房間給了她,惹得其他幾位夫人好妒忌。
據說,只要畢庶澄在青島的住宅中過夜,大多數時間都會在四姨太的房間。其他幾位夫人守著他不敢說什么,只要他一走,四姨太的日子可就苦了,提心吊膽地提防幾位太太們的折磨。官邸里每天都在上演著五位太太爭風吃醋的事,比如有人偷偷將花瓶放在四姨太的房間,第二天早上一推門,花瓶便“咣當”一下摔破了,這時大家就會裝出吃驚的樣子湊過來看熱鬧。畢庶澄的妻子也就是家里的大太太,自然更不把這位四姨太放在眼里,借著機會就教訓起來,其他幾位姨太太見狀也開始附和,什么“這么貴的花瓶怎么就打破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仗著有人撐腰就目中無人了”等等,怎么難聽就怎么說。四姨太知道自己受了委屈,卻解釋不清也不敢跟畢庶澄告狀,只能一個人在房間里偷偷抹眼淚。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自從畢庶澄和他的五位太太搬到這里來之后,倒是給人們增添了很多茶余飯后的談資。
四姨太跳樓變成“兇宅”
官邸里一出出鬧劇不斷上演,官邸外畢庶澄依然拈花惹草好不快活。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張宗昌又推薦他當海軍總長。魯勇說:“那是1926年12月1日,張作霖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在張宗昌的極力舉薦下,善于鉆營擅長拍馬溜須的畢庶澄終于被任命為海軍總長。誰知天有不測風云,當上海軍總長的畢庶澄還沒來得及高興,便遭到吳佩孚的通電反對。萬般無奈之下,張作霖只能改任別人為海軍總長,畢庶澄落得個空歡喜一場。”之后他被派往上海執行另一個重要任務去了。
太太們之間的紛爭只維持了兩年。1927年,一個消息傳來,官邸里的女人們都成了無頭蒼蠅一般,驚慌失措。畢庶澄死了!最受寵愛的四姨太接受不了這個消息,竟然跳樓自盡了。或許她對畢庶澄確實是有一份真感情,或許是因為受不了幾位太太的排擠,也或許是因為突然沒有了畢庶澄的保護,她不知該怎么走下去,只能選擇一起離開。這可真應了此前老百姓提醒他的那句話:“那里風水不好,住則必定有大難啊。”
于是,“兇宅”的說法便在社會上流傳開來。魯勇說:“從這之后,提督樓再也沒有地方長官住進過,解放戰爭時期,蔣經國來青島曾下榻于此,蔣介石聽說此樓的歷史后,無論如何也不肯住進去。”1934年,青島市市長沈鴻烈將其改名為“迎賓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外國貴賓的重要場所。
如今,來青島的很多游客會去迎賓館看看,當人們在聽到這個鬧劇時,不禁會想,當年的畢庶澄只有34歲,他究竟犯了什么錯誤讓張宗昌痛下殺手?接下來,我們就回到1927年的上海,看看畢庶澄在那里做了些什么?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宮巖
[編輯:蘇青]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