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4 10/21 15:07
    · 來源 ·
    · 責編 ·
    亞麥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膠州有個婁敬庵村 傳說劉邦的神算子葬在這里

    按照史書記載,婁敬生卒年不詳,向劉邦建言移民關中之后,就神龍見首不見尾了。至于他如何去世,死后又葬于何地更是沒有記載。但是 ,像他這樣的智謀之士 ,肯定免不了受到后人的尊崇 ,因此,關于婁敬的傳說流傳開來。而在眾多的傳說之中,就有一說,婁敬在建功立業之后,不貪戀榮華富貴,而是以求仙問道為名來到膠州居住,非但如此 ,他死后也葬于此處,人們還為他修建了廟宇,并且以此命名村坊,是為婁敬庵村。婁敬庵村的來歷到底為何,婁敬在此地留下了怎樣的故事?

    婁敬庵村因婁敬葬于此命名

    婁敬庵村位于膠州杜村鎮駐地西北4.5公里,地處丘陵。通過查閱《膠縣志》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村跟婁敬還真有關系。

    我們知道,婁敬因為反對劉邦出兵匈奴而被封為建信侯,早在明代,管轄婁敬庵村的鄉就叫“建信鄉”。清代沿襲明制,仍設建信鄉房溝社 ;1911年(宣統三年)設“婁公區”轄婁敬庵村。“建信鄉”、“婁公區”這些名稱都是為了紀念婁敬。

    據說婁敬晚年就葬在此地,清康熙十二年《膠州志墳墓大事記》載:“婁敬墓在州治西南房溝社。“這個墓的具體位置已不可考,我們只知道,在墓地原址的基礎上曾經建有一座寺廟,叫婁敬祠堂,后又叫婁敬庵?!对鲂弈z志古跡》載:“漢婁敬祠在邑西鄉婁敬庵莊,祀漢建信侯。婁敬祠不知建于何時,按漢書,敬齊人。高帝封建信侯,明季邑人董安……倡議將祠改為菩薩殿,然至今佛座旁猶供婁敬像。”《膠州市文化志·古廟宇》載:婁敬祠,位于南杜村鄉(現為杜村鎮)婁敬庵村,祀漢初功臣婁敬。婁敬死后建祠,年代不詳,早廢。”

    從以上種種記載可以斷定:婁敬很可能是婁敬庵人,死后葬在婁敬庵。婁敬庵廟一直到解放前還存在,而村子的名字就是為了紀念他命名的。

    傳說婁敬會算卦

    婁敬庵村既然以婁敬命名,自然少不了有關他的傳說。據說,婁敬庵村的老人們一提起婁敬來,幾乎都能說出幾個故事。高森緒先生和柴壽永先生曾查閱多種資料,收集有關故事,寫有《婁敬與婁敬庵》一文,這其中就記載了有關婁敬的幾則有趣傳說。

    婁敬會算卦,當地老人聽祖上傳說:婁敬先生能“前知五百年 ,后算五百載。”村里的鄰居結婚、出行、做生意都找他算一算,他總是有求必應。某年,外地有兩名應試的舉子路經此地,慕名找到婁敬,算一算能否考中。婁敬測算他們二人都能考中,但不告訴他們。二個趕考的人非要他給算一算不可,婁敬只說了一句話:“刀把地是我的,小棗樹也是我的。”這話什么意思呢?原來婁敬在村東有一塊刀把形狀的地,地里長著小棗樹。他不但算定了有人占他的地,要打一場官司,而且這場官司還得由這兩人當中的一人來斷。二個趕考的人聽后就記在了心里,但不知其中含義。后來果然不出所料,有一人到了縣里做了縣令,爭地官司打起來后,婁敬說:“刀把地是我的,小棗樹也是我的。”縣官一聽這句話,很容易地把地判給了婁敬。

    還有一則傳說,婁敬被劉邦封侯后,成了當地的名人鄉賢,但他依然在村中居住,經常到縣城辦點事情。這個縣城距婁敬庵約有五公里,婁敬先生早晨步行到縣城,露水濕透了他的鞋襪,他對縣官提出意見說:“這條路不好走,露水濕了人們的鞋襪。”縣官說:“好,我告訴城隍爺,你走的時候不準有露水。”后來縣官修了從縣城到婁敬庵的路,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婁敬死后人們修建祠堂

    婁敬死后,在他生活過的地方建有婁敬祠堂,按康熙十二年《膠州志》的說法是“從祠鄉賢祠”。據柴壽永先生介紹,當地老人一致傳說,婁敬的住址就是后來的廟址,他死后被葬在這里。祠堂據說位于婁敬庵村的東南方向,建于何年,何時改為觀音殿、又如何改為婁敬庵,這其中的演變過程無文字可考。當地人現在只知是解放初期還存在的一座雄偉寺廟,廟內有和尚。

    幾年前,人們在婁敬庵村發現清朝順治年間石碑,碑上刻有“婁敬庵記”、“重修婁敬庵序”的碑文,證實了寺廟的存在。碑文敘述了重修婁敬祠的經過。石碑經歷了三百多年,碑文有的已風化脫落,但大部分清晰可辨,文字工整秀麗,語言流暢。

    盡管祠堂現在已經不在 ,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這些碑文中了解建筑的風貌。據說婁敬祠院落寬敞,有古銀杏樹、古碑,建有佛爺大殿,殿內供佛爺羅漢神像。觀音殿內供有婁敬先生塑像等。經歷代重修,它規模不斷擴大,到清末民國年間已經是一座十分雄偉的建筑了。最奇妙的是婁敬的塑像,傳說塑像做得栩栩如生,其中的婁敬頭戴一頂丞相帽,身穿孔子服裝,完全是一個滿面慈祥的老者。而且這個塑像左耳大右耳小,人們說婁敬生前就是這個樣子。還有人說,婁敬雙眼炯炯有神,不管從那個方向看去,你總是認為他在雙眼全神貫注地望著你,曾有好事者看到婁敬總是望著他,就打了婁敬像幾個耳光,回家后頭痛了好長時間。

    婁敬祠旁有個神仙洞

    除了婁敬祠之外,還有一個神乎其神的地方就是神仙洞。傳說這個洞就是婁敬死后的墓葬,洞的上邊就是婁敬祠。神仙洞的深淺無人知曉,有人說長有100多米,寬2米~30米,還有的說有八九間房子大小。后來確實有人進行過測量,不過半途而廢了,那是1945~1946年間,土匪張鴻飛在婁敬庵修筑圍墻,挖土時挖出一個大洞,人們用了三棵高梁秸連接起來(約有八九米長)沒有探出深淺,人們不知洞有多深,不敢再挖下去。

    柴壽永先生介紹,前幾年 ,有的村民挖井時也挖出了大洞,但怕冒犯了婁敬,又重新填上?,F在村子里有一戶人家,門前有一個水灣,有一年下大雨,水流到灣里后打著轉就下去了。還有一戶天井過門石底下有一個老鼠洞,下雨時水都流到洞里去,再大的雨院子里也不會積水。當地人們一致的看法是,水不知從哪個地方流到了神仙洞里。

    還有幾個地方也有婁敬洞

    除了膠州的婁敬庵村之外,還有兩處地方也自稱是婁敬晚年安眠之所。一處在陜西,一處在濟南的長清。

    陜西的婁敬墓位于咸陽城西北70公里處永壽縣店頭鎮婁敬山。西漢高后元年婁敬被封為建信侯,死后葬于此?,F在山頂柏樹青郁,山坡刺槐成林。墓旁原有建信侯祠和戲樓各一座,現已毀,僅留殘碑10通,大部分字跡模糊。此墓不遠有一個山洞,被稱為婁敬洞。洞東西相通,洞口西北向,呈三角形,高8.5米,底寬7米。洞內原有神龕,供奉范蠡、張良、婁敬三石像,后盡毀,龕基尚存,據說婁敬晚年曾在此修煉。

    在濟南長清有一座婁敬洞山,山位于縣城東南25公里,傳說是因漢代婁敬在此隱居而得名。古代道教興盛時,這里曾為道觀,現在除少數道院建筑完好外,多數已傾圮,有的尚存遺址。山上有多處山洞,其中最大的就是婁敬洞。洞內陰森黑暗、曲折迂回,出婁敬洞東南口,巨石如虎,路旁森列,石上鑿神龕,祀婁敬、張良、范蠡,和陜西的婁敬洞一致 。傳說,張良棄爵到歷城縣扶山山洞隱居,婁敬亦來到蓮臺山(后稱婁敬洞山)隱居,與張良過從甚密,常在洞前下棋,至今石棋盤尚在。

    特約撰稿 田野 未經城市信報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