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5 01/14 16:54
    · 來源 ·
    · 作者 ·
    黃默
    · 責編 ·
    蘇青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發源于青島村 膠澳設防章高元建總兵衙門

    \

    \

    章高元建的總兵衙門

    青島村當年有兩處膠澳(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最有名的建筑,一處是天后宮,另一處就是章高元建的總兵衙門。明代萬歷年間青島口的開放,讓青島村這個小漁村逐漸成為商貿往來之地,天后宮前的這片港灣改變了青島村民半農半漁的生活方式,航運、貿易,這里孕育出了青島的第一代商人。如果說青島口的開放,為青島經濟發展之始,那么1891年清廷在膠澳設防,則是青島建置之始,次年,章高元帶兵移駐青島,成為青島歷史上第一任軍事長官,他選址建造的總兵衙門就在青島村。

    許鋌開放青島口,繁榮初現

    “許多德國人說,德占前青島是個荒涼的小漁村,這顯然不對,從明代起這里就已經是港口了。”提到建置前的青島,島城文史專家魯海先生還想起了一個小插曲,他笑著告訴記者,多年前有位德國學者來青考察,在德占前青島的發展狀況這個問題上兩人還展開了一場辯論,直到魯海先生帶著這位德國友人來到天后宮內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天后宮時立下的《募建戲樓碑記》前 ,這場舌戰才算告一段落。石碑上刻有:“青島開創以來,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以此推算早在德國占領青島一百多年前,這里就已經是個繁華的港口了 。“他看到這段文字,這才心服口服。”魯海先生表示,青島之所以可以在清朝中期就能發展至此,就不得不提到青島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許鋌。

    明萬歷六年(1578年)許鋌任即墨知縣,他主持編修成歷史上第一部《即墨縣志》,為后人留下珍貴史料。在任期間,還實施了“墾荒田、招流民、筑堤岸、通商艘”等一系列措施,使當時經歷百年戰亂又遭倭寇侵擾的即墨逐漸富裕了起來。而其作為“父母官”,他最大的貢獻莫過于向萬歷帝上書,在即墨開放海運港口。

    因倭寇時常侵擾,所以明代時朝廷在沿海地區建立諸多衛所的同時,也會經常實施“海禁”,禁止船只出海。而當時的即墨,因為經歷了百年的戰亂,一切都處于百廢待興之態。許鋌為當地的貧困狀況憂心不已。后來,他發現有農民不顧禁海令,偷偷駕船出海到別的港口進行貿易,收入大增。作為地方官員,他沒有以此治罪,反而認識到了靠海吃海、發展貿易的脫貧策略。于是,許鋌向朝廷遞上了《地方事宜議》的陳條,并舉出了貿易致富的實例:“嘉靖十八年,本縣城陽社民牛稼者,告允行海,舟自淮安,覓海,兩晝夜直抵城陽之金家口通貿易,是歲大饑 ,沿海之民是以不死。行至數年,牛氏以富,附舟者咸利之。”萬歷皇帝被其言之鑿鑿所動,遂批準了許鋌在即墨開放海運港口的請求,于是從那時起,青島這個小漁村開始被稱為“青島口”。

    與青島口同時開放的還有金家口(后改名為“金口”)和女姑口 ,開始階段這兩個港口的發展好于青島口,但到了清代中期,青島口已超越女姑口 ,逐漸發展成為比較繁榮的貿易港口。青島口的居民,不再以漁民為主,居民多改從事海運、商貿。同治十三年天后宮再修,廟碑又記:“青島口 ,宏舸連軸,巨艦接艫……”雖然現在看來有些夸張,但當年港口的興盛之狀也可見一斑。而同治年間兩次重修天后宮均為民間捐款集資而成,廟碑上刻有捐款的商人、船主四五十人,其中多數為青島村人,由此也可看出那時的青島的確為商旅云集之地。

    膠澳設防,青島村建總兵衙門

    如果說青島口的開放,為青島地區經濟發展的伊始,那么1891年清廷在膠澳設防,則是青島城市發展的原點,青島的命運也由此轉折。

    早在咸豐九年(1859年),山東巡撫文煜就調查了山東的沿海形勢,并奏明清廷,要求增加青島海防:“即墨縣至金口及膠州之塔埠頭,有青島遮攔口外,船只必由島口進出,形勢緊湊……沿海防不勝防。”然而咸豐皇帝并未予以關注。

    光緒十年(1884年)許景澄奉命出使法、德、意、荷、奧五國大臣。出使德國期間,他的任務本是主持勘驗接收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定遠、鎮遠”等戰艦,然而在親赴德國造船廠調查時他卻有了意外的“收獲”。他發現了德國地理學家李?;舴姨峤唤o德國政府的一份中國地質調查報告,那是李?;舴蚁群笃叽蔚街袊疾斓慕Y果,其中特別指出膠州灣是天然良埠,適宜筑建現代港口 。實際上,此時德國人看上的并不僅僅是這個優良的港口,還有膠州灣腹地豐富的煤礦資源。自此,許景澄感受到了帝國主義國家對于膠州灣的欲望與野心,1886年3月13日,他向清政府上奏列強覬覦膠州灣一事:“西國兵船測量中國海岸,無處不達,每艷稱膠州一灣為屯船第一善埠。”并強烈要求在膠澳設防。無奈清末政府腐敗,國庫虧空,此時李鴻章要發展北洋水師,又在建旅順港,已為軍費短缺大傷腦筋,根本無暇也無銀兩在膠澳設防。同年7月9日,陜西道監察御史朱一新也向慈禧遞上了一道折子,陳明利害,要求在膠州灣設防,但同樣沒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視。

    直至1891年,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侵略行徑越發猖獗,清政府才終于意識到在膠澳設防的重要性。據《青島市志·政權志》記載:“1891年6月,李鴻章和山東巡撫張曜對膠州灣進行了兩天實地調查,認為膠州灣水深港闊,形勢險要,是一天然良港,即聯名奏請光緒皇帝在膠州灣設炮臺、駐扎軍隊,所需經費擬由山東海防中截留。1891年6月14日,光緒皇帝正式批準在膠州灣設防的建議。1892年秋,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廣武前營、廣武中營、嵩武前營、嵩武中營四營兵力,約2000人移駐膠澳。”章高元成為青島歷史上的第一任軍事長官,上任后他首先在天后宮東側(今人民會堂所在位置)建膠澳鎮守衙門(后稱總兵衙門 ,俗稱老衙門),作為辦公和居住場所。后在八關山西北側(今青島海洋大學五校門)建嵩武中營,在小魚山之北(今青島海洋大學體育場)建廣武中營,在今市公安局址建嵩武前營,在西鎮(今青島肉制品聯合加工廠)建廣武前營。在團島岬建團島炮臺,在西鎮筑西嶺炮臺,在萊陽路8號修筑青島(衙門)炮臺。1893年在楊家村北側(今臺東郵電局)設立軍用電報房,在小鮑島村(貯水山南麓)設軍火庫。

    《海云堂隨記》記載,沿河大街是總兵衙門,其規模大于一般的縣衙門 ??偙瞄T整組建筑依照自然的地勢面南而建,建筑屋頂均采用中國傳統灰色筒瓦,圍墻為花崗巖砌筑,周邊以青磚包飾。官衙大門外建有磚石結構大照壁一座,通寬約15米,上繪一狀似麒麟的神獸名為“ ”(tan),提醒官員不要太貪婪。傳說“ ”生性貪婪,占有再多的金銀財寶也不滿足,張著大嘴還想吃掉太陽,最終因過分貪婪,落海而死。章高元建此照壁,是要警示出入官員,勿有貪欲,勤政廉潔,雖然他有意遏制內部腐化,但這個總兵衙門卻并沒有因此變得長命,設防五年后德國人侵略者的堅船利炮還是將大清的官員們趕出了衙門 。

    1897年,德軍借口“巨野教案”在青島前海突然登陸,總兵衙門被改為德國膠州占領軍臨時司令部。隨后這座傳統的中國式建筑,先后成為德國膠澳總督的辦公地點及日本占領者的臨時海軍兵營,后又成為居民住宅。1940年前后,汪偽政府警備司令李仲剛在這里創辦了一所私立中學東文書院。1949年,青島解放后,總兵衙門成為了青島二中的分校校舍。1959年5月,總兵衙門被拆除。1960年5月,青島市人民會堂在總兵衙門舊址落成,至今成為青島人民參政議政、接待貴賓、文藝演出的場所。

    小插曲:大風吹歪大堂中梁

    如今,章高元當年所建造的這座古老建筑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找到的遺跡,僅有人民會堂大門外東側的幾株隨風搖曳的高大銀杏樹,據說還是他當年所植。民間傳說,在建造總兵衙門之初還有一個小插曲。

    郭建忠先生在《總兵衙門和3個發小的糾葛》一文中寫道:1892年,登州鎮總兵章高元帶兵駐防膠澳,按照清朝的軍制,總兵相當于現今的軍分區司令員或師長,這么高的官位,總兵衙門自然要修得氣派些。章高元請了京城的名師畫出了設計圖,又選定了在天后宮東側開工建衙門,因為工程浩大,一時請來了許多工匠。眼看總兵衙門的規模初現,章總兵選了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舉行大堂的上梁儀式。儀式很隆重,周邊的村民都來看熱鬧,總兵的心情自然是大好??墒沁@大堂的中梁剛剛放好,就被一陣大風吹偏了近一尺,見狀章高元大怒,命師爺三天內查出緣由,拂袖而去。工程沒法繼續了,工人們閑下來,師爺也犯了難,查了一整天也瞧不出哪兒有問題。此時,一位青島村的小木匠卻悟出了其中的原因,總兵衙門為顯威武,大堂高筑,京城的設計師們并不了解沿海風急的情況,于是就按照內陸建筑的模式去設計,卻忽略了防風一項,所以才導致海風吹歪了中梁。小木匠將此事告訴了師爺,師爺大喜,立刻帶著小木匠去見總兵。聽聞不是有人從中搗亂,章高元怒氣全消。小木匠又建議把大堂的高度降低,再把前廳的院墻加厚,這樣就能起到一定的防風作用。看著問題解決了 ,章高元非常高興,賞了小木匠100兩白銀。得了這筆錢,小木匠更高興,喜滋滋地帶著賞銀回家娶媳婦兒去了。

     

    [編輯:蘇青]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