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5 01/22 16:12
    · 來源 ·
    · 作者 ·
    黃默
    · 責編 ·
    每皮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周學熙創青島首家紡織廠 全國學郝建秀工作法

    九個國棉廠對青島的發展可謂居功至偉,它們創造的財富為帶動青島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我們自然不能把九個廠子的各種傳奇故事一一羅列,但我們倒是可以選取其中的一個廠子和這廠子中誕生的一個人物來涵蓋這段歷史 。這個廠子就是國營青島第六棉紡織廠,這個人就是郝建秀。

    陳少敏發現郝建秀工作法

    郝建秀這個普通的細紗車間女工家境貧寒,父親之前靠趕馬車貼補家用,在此前15年的歲月中,她更多的是在為維持生計而奔波,睡過草窩子,干過不計其數的粗重活,直到1950年,她成為了一名紡織女工。

    “在當時紡織女工的身份是很高的”王立永老先生說,“你們也許不相信,以前干紡織工比當公務員還難呢。當時青島所有的生產行業中,紡織工人的工資是最高的。別的廠子的工人拿三十四塊錢,紡織女工已經過百了。那時的紡織女工不愁嫁,穿著藍布衫,戴著白帽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回頭率老高了。”

    而郝建秀卻一心撲在生產上。在當時,由于紡織設備沒有現在這樣先進,把粗紗變成細紗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白花”,這些白花不能作為成品 ,只能進行回爐加工,浪費了不少財力和人力 。而郝建秀卻在日常工作中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操作方法,通過來回打拉板,不讓車面存花毛,斷頭減少,進而使得出現白花的概率降低。

    這時,一位改變了郝建秀的命運的大人物出場了。這個人就是陳少敏。陳少敏是中共“七大”的三位女委員之一(還有鄧穎超和蔡暢),是蔣介石點名要“活捉李先念、王震、陳少敏”的“女匪首”,解放后任中國紡織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

    1951年春天的一天,陳少敏正在辦公室看報紙,秘書郭秀菊走進來,把一份報告放到她面前說:“這是青島國棉六廠送來的報告,說他們廠有個細紗工人叫郝建秀,連續七個多月,皮輥花率一直保持在0.25%,創了全國紀錄。”陳少敏一愣,放下報紙,抓過報告細細看起來,她覺得郝建秀或許能為新中國紡織業的一個標志人物。

    在此之前,陳少敏13歲就獨自來到青島,進日本紗廠當童工,到了1928年,她已經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當年,鄂豫邊區根據地曾出產過一種叫做“女將軍”牌的香煙,煙盒上的女將軍英姿颯爽、躍馬橫槍,她就是陳少敏。她的事跡被毛澤東知道后 ,毛澤東贊賞不已,說她是“白區的紅心戰士,無產階級的賢妻良母。”

    在詳細閱讀了這則報告之后 ,陳少敏開始派有關人員組織調研。幾天后,信終于來了,陳少敏急不可待地拆閱起來??墒强粗粗男θ菹Я?,眉頭卻越皺越緊。原來調查結論出爐,結論是郝建秀依靠“三勤三快”創造了這一奇跡,簡而言之,就是她在出大力。

    “這叫什么經驗?純粹胡編亂造,郝建秀靠的是‘三勤三快’?靠這樣的經驗,不把工人累死才怪呢。”此后,陳少敏再次致電青島,要求當地重新調研,并表示自己在天津的會議一結束,就會趕赴青島。她還派當時的全國紡織工會生產部副部長朱次復、業務干部施家英和錢大東即刻啟程,前往青島,幫助青島國棉六廠總結郝建秀的經驗。朱次復一行來到青島后 ,與青島紡織工會、青島紡織工業局一起,組成一個17人的專家小組,一連數天,對郝建秀的巡回時間、路線和每一個動作細節,進行一分一秒的測定,“郝建秀工作法”就這樣誕生了。

    后來,天津會議一結束,陳少敏風塵仆仆趕到青島,下了火車,直奔青島國棉六廠細紗車間,見到專家組的人張口就問:“郝建秀呢?哪個是郝建秀?”當她看到一個梳著齊耳短發、稚氣未脫的小姑娘時,她說了一句讓郝建秀終生難忘的家常話——“嫚兒,你長了一頭好頭發。”

    在陳少敏等人的支持下,1951年8月,郝建秀工作法在全國推廣 ,并安排郝建秀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1958年又派她去華東紡織工學院繼續深造。回到國棉六廠以后,郝建秀已經是知識分子了,很多人說讓她當干部,陳少敏知道這個消息后 ,不同意,好不容易樹立了個工人典型 ,又讓去當干部,不行,“她應該回車間,從工段長干起,從技術員干起,和工人在一起”。所以,郝建秀又回到了車間,做技術員、工段長,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不是一下子當的干部??梢?,陳少敏對郝建秀非常愛護,對她的培養花了心血呀。

    毛澤東給郝建秀簽名

    到了1951年8月,郝建秀工作法已經出現在《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各大報紙的頭條 ,郝建秀成為了一名全國勞動模范,而她所工作的青島國棉六廠,也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名廠。時至今日,不少青島老人在聽到國棉六廠后的第一反應就會說:“郝建秀!”

    成為勞模的郝建秀受到全國表彰,一則趣聞稱當時廠里的領導找到她,問她想要什么獎勵,這位天真的姑娘回答:“俺想給俺爹要一輛馬車。”這則趣聞反映出這個紡織女工樸素的思想,但王立永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當時郝建秀就是一個小姑娘,她究竟會不會去要馬車還真不好說。不過據我所知,當時的青島市政府獎勵給了她一輛自行車,那個年代 ,一輛自行車我看就相當于現在的一輛汽車了。”

    不光受到政府獎勵,郝建秀還得以進京,受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我們通過郝建秀后來的回憶可以發現,她當時面對著偉人是多么激動——“七點半來鐘,毛主席來了,滿屋人又是鼓掌、又是喊:‘毛主席萬歲!’震得房子都像要動一樣。我們的位子離毛主席很遠,我又矮,叫別人一擋,我就什么也看不見啦。我就拉著上海勞動模范顧復生又跑到前面去。這回我可看清楚了,我看見許多外國來賓給毛主席敬酒。毛主席胖胖的,身體非常健康,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就像慈愛的父親一樣,叫人親近。”

    在這一年的國慶宴會上,郝建秀再一次見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宴會上周恩來還認出了她,“我認識你,你是郝建秀,你的工作法對中國紡織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向你表示祝賀。”當郝建秀向周恩來索要簽名的時候,周恩來風趣的回答道:“我的字不好,咱們這兒有位大書法家,應該讓他簽字才對。”說著,放下酒杯,拉著郝建秀來到毛澤東身邊,把自己的鋼筆與郝建秀的筆記本一同遞上去說:“主席,郝建秀同志想讓您簽名留念。”而毛澤東的答復更是幽默:“哦,是紡織模范,你們寫給我的信看過了,我還沒給你回信吶,簽個字,就算打個收條吧。”說完,欣然提筆,寫下了“毛澤東”三個字。

    王立永還提起了其他老青島紡織工人,“還有一批老青島,在1964年到1968年這段時間,奔赴到了山東各地,比如臨清、菏澤、濰坊、濱州,在那里生根發芽,建設紡織廠,他們中的不少人也許現在落戶當地,不能再回到青島,但他們做出的貢獻也一樣重要。”

    記者 田野 實習生 劉瀟

    ◎郝建秀工作法

    郝建秀工作法的實質是人支配機器,主要經驗是:

    1、規范了巡回路線,找出了巡回規律,工作有計劃性,有預見性,變以前的機器支配人為人支配機器。

    2、改進操作方法,按輕重緩急合理分配時間,并將幾項工作交叉結合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3、抓住細紗工作的主要環節,及時做好清潔工作,確保機臺整潔,減少斷頭,降低白花率。

    1951年8月17日到19日,中國紡織工業部和和中國紡織總工會在青島聯合召開細紗職工代表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郝建秀細紗工作法”被正式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并決定在全國推廣。她的經驗在全國得到全面推廣后,每年可為國家多生產4.4萬件棉紗,相當于供400萬人一年用布的棉紗。陳少敏有一句名言,在一年中,“只要全國紡織企業都達到青島六棉紡織廠的水平,超額利潤就可以買68架戰斗機……”

    ◎郝建秀小組

    1951年7月,中國紡織工會在青島召開細紗會議,成立專門委員會向全國推廣郝建秀工作法。

    在郝建秀和她的郝建秀工作法出名之后,眾所周知的郝建秀小組也應運而生了。1952年5月26日,當時的中國紡織工業部和中國紡織總工會聯合主持,在青島國棉六廠召開了郝建秀小組命名大會,斗轉星移,60年后 ,郝建秀小組依然保持著當年的風采,成為一面不倒的旗幟。

    王立永先生不僅從事青島紡織工業歷史的研究工作,而且曾經專門負責過郝建秀小組的思想政治工作?,F在的郝建秀小組隸屬于青島齊意紡織公司,雖然時代在變化,但郝建秀小組的拼搏精神一直沒有改變,“小組的成員一直任勞任怨,也一直以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她們永遠是青島紡織業的驕傲。”

    王立永先生說,“成員上來講,郝建秀小組從來對成員沒有特殊的要求,不是說你出色了,就把你調進來,成員都是普通的紡織工人,可能有的人在早期有些天賦,是個苗子,就被分到小組,也有一些就是普通工人,其實小組的氛圍足以把一個普通工人鍛煉成一個優秀的勞動者,這是一種傳統,而傳統是可以繼承的。”

    “至于工資方面,可能會有人猜測,進入郝建秀小組是不是意味著工資會多高啊?其實不是這樣的。”王立永說,小組員工的待遇和其他員工的待遇一直都是一致的“現在的郝建秀小組,員工的平均工資也就在2000塊錢左右。”

     

    [編輯:每皮]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