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守濟南獲蔣介石認可
在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中,有“三李一王”之說,分別指代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和王耀武。今天,我們就講講“三李”之中的李延年。
這位國民黨將領為蔣介石所驅,既在北伐、抗日中幾立功勛,又在和我軍的較量中屢嘗敗績。更為重要的是,他還是青島光復時的關鍵人物之一,跟青島有著重要的關系。
他考入黃埔一期
和不少國民黨高級將領不同,李延年并非一介莽夫,這或許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關系。按照東營市史志辦的說法,李延年于1904年3月11日生于廣饒縣大王鎮王西村一個富裕耕讀家庭,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李延年的祖父李維清,“承祖沃地百畝”,掌管家業為主,不事田間勞動;他的祖母杜氏,為人和善,持家較為勤儉。父親李之權,熟諳五經四書,在本村任教多年,又望子成龍心切,很重家教;母親李氏,為人賢德,生有3子:長子壽年,次子延年,三子益年。李延年7歲喪母,主要靠祖母和父親撫養成人。
李延年自幼膽大頑皮,常為少兒嬉戲的中心人物;又聰明好強,頗得家人和鄰里的歡心,尤其是祖母的溺愛。他從小就在學習上表現出天賦,6歲即從父讀私塾,凡讀之書多能記誦,12歲即能讀通本鎮重修“三元閣”碑文。14歲考入劉集振華高等小學堂,17歲畢業后即離開家鄉,考入濟南省立商業專門學校就讀。
對李延年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是他在20歲時作出的一個決定,這一年,他斷然棄文從戎,報考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首批山東籍的報名者共有15人,通過考試的有9人,李延年就是其中之一。
黃埔軍校的學習生活苦中有樂,學校的課程是很多,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等都列入正課。吃的大都是大米飯,里面沙子比較多,北方的學生實在吃不下去。偶爾吃頓饅頭,山東的學生就偷拿幾個多吃一點。據李仙洲回憶,當時還規定學生兵不準吸煙,會吸煙的只得偷著吸,“生活是比較苦的,課余時間,山東的幾個同學時常在一起,李延年會吸煙,我們時常接濟他,并互相鼓勵說:畢業后當了官,生活就會好一些了。”
1924年12月,首批黃埔軍校學生畢業,隨后就被編為學生軍,參加了對陳炯明的東征。也就是在這些戰斗中,李延年嶄露頭角,開始為蔣介石所賞識,先于同期同學升任排、連、營長等職。
因濟南守衛戰獲蔣介石認可
李延年作戰勇猛,這在不少材料中都有描述。據鄧倫魁等人的《我們所知道的李延年》記載,1928年初,北伐軍受阻于臨淮關。因幾攻不下,總部正欲命部隊轉移,但李延年堅不撤離,并自告奮勇,包打守軍。戰前,師長徐庭瑤電示李:若戰斗吃緊,宜早撤退。李回答說:“要我撤回廣州嗎?打仗可不能婆婆媽媽。”遂率全團發起猛攻,激戰多時,守軍不支棄城而逃,臨淮關為李團占領。此役李因功受獎,破格晉升少將銜。
他的勇猛最終因濟南守衛戰而得到蔣介石的認可。當年4月底,北伐軍克復徐州、泰安后,向濟南發起總攻。奉系山東督辦張宗昌率部北竄,北伐軍進占濟南。時駐濟日軍,以保護日僑為借口,悍然挑起事端,并殘酷屠戳市民,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對此,北伐軍官兵義憤填膺,摩拳擦掌,要與日軍獸兵決一死戰。而蔣介石為大局計,決定不刺激日軍,“繞道北伐”,命李延年和鄧殷藩兩團扼守濟南,阻擊和牽制日軍,以掩護大軍撤出。李受命后,誓與濟南城共存亡,他緊執手槍,前沿指揮,高喊:“誰退后一步就槍斃!”守軍為愛國義憤和民族自尊心所驅使,英勇抵抗,浴血奮戰。從8日至10日,相持三晝夜,城墻工事雖全被敵炮摧毀,但守軍陣地仍堅固如初。11日晨,守軍奉命突圍,途中遭伏擊,雖傷亡慘重,但終于按蔣的部署完成了任務。對此,蔣大為贊賞,曾當眾說道:“李延年見危受命,臨難不懼,令人欽佩。”以后部隊縮編,李因守城有功,遂升為第九師二十六旅旅長。
除了敢打硬仗之外,李延年對于整肅軍紀也很有一手。1944年5月,日軍集結10萬精兵,配以10萬偽軍,由洛陽西犯,妄圖攻取潼關后,再經西安、寶雞直趨四川。蔣介石眼看日軍要挖他的心臟,便從胡宗南裝備最好的王牌部隊三十四、三十七、三十八、四十集團軍中各抽調兩個軍,又從川軍三十六集團軍李家鈺部抽調4個師,從西北軍四十軍馬法五部抽調兩個師,共30余萬人,令其開赴豫西前線,并命李延年為抗日前敵總指揮,指揮上述大軍堅守潼關。李接此委令后,當即用電話向蔣請示道:“胡宗南的部隊,有些驕兵悍將,倘有不服從命令的,軍長以上者,請示委座辦理,師長以下者,我就地懲處。這樣我就敢立軍令狀,如果潼關失守,我自刎人頭!”蔣答復說:“師長級的將領,有不聽指揮打了敗仗者,你可便宜行事。”不幾日,戰役開始。在第一道防線的胡部官兵,多年養尊處優,缺乏實戰經驗,經不住日軍來勢兇猛的攻擊,很快潰敗下來。特別是幾個師、團長不戰而退,棄陣而逃,致使全線動搖。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李延年一面派特務團堵截潰退官兵,一面下令將部隊撤至第二道防線。隨之,召開檢討大會,把擅退的師長傅維藩和棄陣而逃的兩個團長槍決,把作戰不力的師長戴慕真判處無期徒刑。這一果斷措施,震驚了全部官兵,全軍肅然。隨即定出反攻計劃,嚴明軍紀。不久之后,李親自指揮,向日軍發起反攻,僅4天時間,即收復失去的陣地。從此,日軍龜縮在洛陽附近,再未敢西犯。戰后,蔣賜李抗日一等勛章。
對蔣介石忠誠,喜歡附庸風雅
《民國將軍李延年》一文中特有一段“軼事追補”,對李延年的性格做了很好的概括,簡而言之,李延年之所以能一路飛黃騰達,官運亨通,除作戰勇猛外,尚有為常人所不及之處。
李的最本特點是能容能忍,做人忠誠。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要“從一而終”。軍旅期間,蔣介石對他任用、免職又任用,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對蔣只知感恩報德,很少埋怨。在北伐與“剿共”中,他因對蔣執禮甚恭,又肯賣命,得到蔣的特別器重,故在黃埔軍校一期學生中升官最快和最受蔣的信任。蔣曾在黃埔軍校多期畢業典禮上講:“李延年是黃埔軍校的模范學生,大家要向他學習。”在淮海決戰中,他雖預感蔣的氣數終盡,敗局已定,曾背后發牢騷說:“將帥無才,累死三軍”、“舉棋不定,亡國之征”,但仍表示對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李延年對蔣介石是如此的忠誠,因此得到蔣如此的器重;而對同僚和部屬也不乏籠絡之法。因而常得同僚的推崇和部屬的擁戴。李軍內有一馬排長曾聚眾賭博,被參謀長任伺堂發現,任即請示處決此人。李卻在隨文中批示:“馬某何故?若僅以賭博致命,我軍甚于此者何止馬某一人,望君詳察。”曾有一馬弁班長,娶妻乏資,煩軍需呈文求助,李批示道:“夫家者‘枷’也。既不能娶如何能養?然所需照發。”
李延年早年熟諳經、書,從軍后更愛附庸風雅,弄墨舞文,每言出口成章,并寫得一手漢隸好字。一次同王耀武會餐,王詼諧地說:“你延年未必益壽。”李當即對答:“你耀武何以揚威?”李駐軍建始時,軍部設在一位姓張的花園內,每天見房東澆水修花,遂揮筆寫道:“愧我年年服兵役,羨君日日為花忙”。因而陳誠曾多次對部將講:“李延年武中透文,頗有大將風度。”
特約撰稿 田野[來源:信網 編輯:蘇青]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