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水滸傳》參考了李全事跡 戚繼光佩服楊妙真的槍法
“因為在膠西(膠州)的利益問題,李全的哥哥李福與張林結仇。”膠州市政協文史辦主任石業華對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說。另外,李全和南宋官員相處得并不融洽,妻子楊妙真則利用身為女人的優勢一直從中周旋、調停。在最危險的時刻,她忍辱負重,維護紅襖軍,替李全保留一絲希望。直到李全身死之后,她才輕身遠走。
楊妙真自稱“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她的槍法為后世所推崇,其中包括名將戚繼光。而她和李全的故事也影響深遠,據說《水滸傳》中宋江身上,就有李全的影子。
因為利益,李全和把兄弟成仇家
石業華先生對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說,李全和李福在膠西大把賺錢的過程中,所用的人力和車輛都是讓張林搜集來的。張林感覺很累。當然,張林也有自己的財路,他控制著六大鹽場。“膠州從漢代以來就有鹽場了。”石業華先生說。
《宋史·李全傳》稱,李福仗著弟弟曾經成全過張林,又想分鹽場利潤的一半。張林自然不同意,只答應讓他隨便拿鹽。李福不干了,他說:“你小子忘恩負義嗎?等著我領兵來取你的頭吧。”這個張林向來膽小,就把此事向南宋在淮東最高長官賈涉匯報。之后越想越怕,干脆投降了蒙古,引來蒙古騎兵。鎮守膠西的李福狼狽逃回楚州。
這年冬天,南宋又加封李全為招信軍節度使,已是從二品的官。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張林著實像個怨婦。他投降蒙古后,依然給賈涉寫信,說自己不是背叛,是被李全逼的。賈涉悄悄派心腹去見張林,又聽到他一番哭訴。只不過,這番哭訴沒傳到賈涉的耳朵里,因為李全派人中途就把那名心腹殺了。在賈涉的責怪下,李全屯兵海州(連云港),直逼張林,張林棄城逃走,李全進入青州。
1223年,李全成為當時忠義軍的首領。不過,在這一年,他又被曾擊潰楊安兒的金將完顏霆以詐降計打敗。
在前線箭雨紛飛時候,作為后方總部的楚州城內,也有著復雜的權力斗爭。楊妙真剛柔相濟,替李全處理與上司的關系。
《宋史·李全傳》記載這年二月,賈涉外出回楚州城,被忠義軍士兵攔住,即便他表明自己是最高長官,也進不了城。無奈之下,只好派人去告訴楊妙真。楊妙真趕到城門,一番怒斥,喝退忠義軍,賈涉才得以進城。這次之后,賈涉威風掃地,稱病請辭,被召回臨安(杭州),不久去世。這里應該提一下,賈涉有個兒子大名鼎鼎,就是賈似道,南宋著名的奸臣。
接替賈涉的人名叫許國,是個堅定的“反李全分子”。1224年,楊妙真一開始想緩和關系,專門出城去迎接剛來上任的許國,結果吃了閉門羹,很沒面子。最初李全和許國鬧得很僵,后來考慮到自己想常駐青州,又怕許國不批準,于是主動示好,公開向許國下拜。許國很高興,就讓李全常駐青州。這年十一月,許國在楚州城外檢閱十三萬兵馬,耀武揚威。楊妙真和留下來的忠義軍士兵個個提心吊膽,生怕許國加害他們。
1225年,李全派手下劉慶福悄悄回到楚州城,伺機行動。有人前去稟報,許國不當回事,說:“他們想反就反吧,我又不是沒領過兵。”一天,許國早上起來,忽見門外遍布刀槍,便大喝:“不得無禮!”話音未落,箭已射到面前。他在親信的幫助下,才順著繩子狼狽逃出城去,在半路自縊身亡。
楊妙真用美人計,讓敵人臨陣倒戈
1226年農歷三月初一,李全所在的青州城被蒙古兵包圍。李全開城迎戰,大小一百多戰,終究勝不了蒙古鐵騎,只得環城固守。蒙古兵也設下巨大的包圍圈,斷絕糧道。李全派人向楚州求救,援兵遲遲不來。李福說:“咱倆都死在這里也沒什么好處,你一身關系南北大局,就讓哥哥我來死守孤城,你從小路回南方搬救兵去吧。”李全搖了搖頭:“數十萬敵軍圍城,不易支撐,我一走人心必散,青州就會陷落。不如哥哥你回去吧。”于是,李全留下守城,李福回了楚州。
此時的楚州也在醞釀變局。在孫業耀、謝剛的文章《論李全降蒙的原因》中稱,當時南宋一直都想鏟平農民軍,從1219年到1227年,楚州的紅襖軍接連發生五次兵變,最主要原因就是南宋官員從中挑撥。當李全在青州被圍時,南宋不但不發援兵,還計劃剿滅李全在楚州的部下。許國的繼任者劉琸引李全的仇家夏全的勢力進入楚州,在封閉官府庫房之后,放任他們到處搶錢、搶女人。不僅如此,還下令將包括楊妙真在內的李全部下趕出城去,等于趕羊入虎口。
面對夏全和南宋軍隊兩股勢力,楊妙真深感力量懸殊,更清楚假如真按官府說的辦,不光她和部下都得死,也絕了李全等待援兵的最后希望。當時李福也在楚州,卻也無可奈何。《宋史·李全傳》中稱,楊妙真一面派一百余名精銳士兵改換服裝,混入夏全的軍隊,一面派人傳話給夏全:“都說兔死狐悲,唇亡齒寒,假如李氏滅了,夏氏又能獨存多久?”繼而,楊妙真使出美人計,她精心打扮了一番,來迎接夏全入營。她說:“傳說三哥(李全)已死,我一個女人哪能自立?只能像依靠丈夫那樣依靠您了。我所有的手下、珠寶、兵器就都交給您了。”
按照著名歷史專家王颋在《元朝史探索初集》中的算法,這時的楊妙真約在三十五六歲,風韻猶存。她還陪夏全喝酒,夏全酒醉之后就睡在帳中。就這樣,夏家與李家化敵為友。隨后,夏全領兵反攻劉琸,將其逐出楚州。劉琸一路逃到揚州,淪為笑柄。當夏全趕走宋軍,再回楚州時,楊妙真已緊閉城門。夏全淪為喪家之犬,只好投降了金朝。
南宋詞人周密在《齊東野語》中稱,楊妙真還與李福一起,除掉了想要把楚州獻給金朝的劉慶福等人。只是,他們仍舊沒能找到能救青州的援兵,和李全也失去了聯系。
金庸在新版《射雕英雄傳》中,寫到了李全被困青州的一幕,稱是郭靖和黃蓉幫他解了圍。但那畢竟只是小說,在青州的李全,固守一年之后,城中糧盡,外無援兵,只好投降蒙古。自此,河北、山東等曾歸順南宋的各州府,全都落入蒙古人之手。
此時,南宋也對楚州失去信心,不再派高官前來。在楚州的楊妙真、李福等人更為危險。包括張林在內的李全仇家們聚集在一起,率兵殺向楊妙真一家,殺死了李全次子和李福,還殺死一個女人。眾人都以為楊妙真已死,就把頭獻給南宋朝廷。滿朝慶賀,又命殺盡楊妙真在楚州的余黨。楊妙真死了嗎?消息很快傳來,她其實早已脫險,死的人是李全的二房夫人劉氏。
《宋史·李全傳》記載,李全聞訊大哭,為表決心,他自斷一指交給蒙古將軍,發誓回到南方一定背叛宋朝,獲得批準。蒙古皇帝還封他為山東淮南行省的官職,掌管山東,但每年要向蒙古繳納金幣。李全只率幾個隨從身穿蒙古衣帽進入楚州城,一個月間連殺數名仇人,還收復了他們的軍隊。其間,張林也被殺死。
“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1228年,李全招募士兵,建造戰船,訓練水軍,著手向南宋報仇。當年六月,他和楊妙真在海上檢閱了戰艦。這一時期的李全內心充滿矛盾,他自稱“不忠不孝之人”,“不忠是浪費南宋朝廷的錢糧,殺死許國;不孝是我哥被殺,報不了仇。前者是我的罪,后者是誰的罪呢?”
1230年二月九日,李全派一名叫穆椿的手下縱火燒了南宋的御前軍械庫。南宋朝廷大驚失措,有大臣甚至提議,為招降李全,可以“裂土封王”。然而李全和楊妙真都對南宋喪失了信心。李全的原話就是:“朝廷對我就像小孩一樣,哭了就給果子吃。”他們率軍一路打到南宋的重要門戶揚州,和宋軍展開激戰。
1231年正月十五,揚州城中點起彩燈,四處奏樂,慶祝元宵節。李全見城中平靜,也在平山堂上點起彩燈。當晚,蒙古欽差說:“李相公穿的用的多數還是南方的東西,看來你的心還是在南方啊。”李全就取出南宋朝廷給他的任命書,穿上南宋朝服,面向南方一一訴說自己這些年來的坎坷歷程。然后脫下官服,拜了一拜,一把火燒了。此時,李全一聲長嘆,淚如雨下。
當夜,兩軍展開激戰。李全縱馬挺槍,沖鋒陷陣,不料馬陷入泥塘之中,被宋軍亂槍刺死。之后,人們發現了他斷了一根手指的左臂,才知道李全已死。
李全死后,軍心崩潰,兵敗如山倒。楊妙真對手下兵將說:“我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可現在大勢已去,撐不住了,你們不投降,是因為我在。只要我在軍中,宋軍也不會接受你們投降,而殺了我再投降,你們肯定不忍心。我現在想回漣水養老,你們就跟朝廷說,想殺我,被我跑了。這樣行不行?”眾人說:“可以。”第二天,楊妙真北渡淮河而去。
當年,楊妙真覲見蒙古大汗窩闊臺,接替李全掌管山東。在一代名臣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中,有一篇《答楊行省書》,就是寫給楊妙真的。他對楊妙真也很是推崇。數年后,楊妙真死去,她的兒子李璮接替,掌管山東三十年。后來,李璮也因反抗蒙古,被忽必烈處死。
關于楊妙真和李全,后人眾說紛紜。特別是楊妙真的梨花槍,更成為千古傳奇。明代名將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中就說:“有虛虛實實,有奇奇正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霆。故曰‘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信其然乎!”而據學者周偉良在《梨花槍與楊家槍史跡考略》一文中考證,如今傳說的山西楊家將的楊家槍,其實就是后人根據楊妙真的梨花槍所編寫出來的故事。
學者張同勝還在《宋江與李全》一文中稱,《水滸傳》就受了李全的影響。比如,李全和宋江都活躍于山東地區;李全人稱李三,宋江則人稱“孝義黑三郎”,李全領的是忠義軍,宋江則設忠義堂;李全軍中有“賽張飛”、穆椿,水滸中則有“豹子頭林沖”和穆春;李全被封節度使,并屢次被朝廷辜負;宋江經歷也是如此。像這種相似點很多。正史中,宋江起義規模并不大,李全則是當時北方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所以,施耐庵將《水滸傳》寫得風起云涌,很可能借鑒了李全和楊妙真的故事。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學義
[來源:信網 編輯:蘇青]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