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令孺先祖方苞是一代宗師他說了三個字,康熙稱“值萬金”
如果討論方令孺的文學成就成因,那么我們必須得加上一條,那就是優秀的遺傳基因。方令孺先祖正是方苞 ,他是清朝最重量級的文學大師之一,后世影響深遠的“桐城派”的開山之祖。有方苞哪怕百分之一的才氣傳下來,方令孺在文學上就能干出一番成就。
方苞的才氣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從他自身來看,本來一個死刑犯,因為才氣大 ,連康熙皇帝都法外開恩,還給他連升三級;從長遠來看,他所提倡的文章寫法,即所謂的“義法”說,主宰清代文壇二百余年,至今都為學界所重視。
他七歲能讀《史記》
方苞,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1668年生于南京六合,祖籍安徽桐城。
方苞祖上曾是官宦之家,因避戰亂,徙居南京,家道中落,但入贅女方吳家,足可見家境艱難。所幸的是,方仲舒生了個極聰明的兒子,方家境遇得以扭轉。
按朱洪《方苞傳》記載,他自幼聰明。四歲能作對聯,五歲能背誦經文章句,七歲讀《史記》,十歲開始讀經書古文,皆能背誦。有兩件事顯示了幼年方苞的過人之處。一次,方苞在野外玩耍,時值鄉村五月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頭一個拔秧的農夫一邊用稻草捆秧,一邊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聽了,佇足田頭。農夫見是一小孩站在這里,口里又念了剛才的一句,笑著問方苞:“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認真尋思,自言自語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舉目前望,見不遠處的竹林里,幾個婦女正把竹筍投入竹籃里,他眉毛一揚,自信地點點頭,高聲對道:“竹籃裝筍母摟兒。”農夫驚喜不已,夸方苞真是個“神童”。
還有一件事說,冬日的一天,方苞父親方仲舒雞鳴而起,見大霧朦朧,山前樹木一片迷糊,遠處傳來公雞此起彼伏的叫聲。他對剛剛起來的方苞說:“我出個上聯,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年齡小,但已和父親、哥哥學對對子了。他馬上說:“你出吧!”“雞聲隔霧。”父親慢慢說。方苞看了看屋外彌漫的霧氣,果然有公雞“咯咯咯”的叫聲。他抬頭看看灰蒙蒙的天,似乎要下雨的樣子,應聲云:“龍氣成云。”一家人都覺得方苞必有出息。
方苞16歲隨父回安慶桐城參加科舉考試。24歲至京城,入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學士李光地稱贊方苞文章是“韓歐復出,北宋后無此作也”。拿他和韓愈、歐陽修比肩?!肚迨犯濉氛f,此時的方苞,雖然“自為諸生”,但是“已有聲於時”,言下之意即是,雖沒有取得功名,但方苞早已蜚聲文壇了。
因《南山集》案打入死牢
憑著這股才氣,方苞一帆風順。他32歲考取江南鄉試第一名??滴跛氖迥?1706年)考取進士第四名。馬上就要參加殿試,接受康熙皇帝的召對,恰巧母親生病。方苞本身是個孝子,加上古時特有“丁憂”規矩,只得放棄這次殿試,回鄉照顧母親。
誰承想,這一回,竟然阻斷了方苞的科舉之路。
5年后,《南山集》案爆發了?!赌仙郊肥钱敃r的文人戴名世自己撰寫的一本文集,內中采用了明朝的年號紀年,并且收錄了不少對清朝不敬的言辭,方苞為本書作序。左都御史趙申喬將《南山集》參了一本,指出此書:“倒置是非,語多狂悖,逞一時之私見,為不經之亂道。”南山案是康熙14歲親政以來的第一個大型文字獄,康熙將這一案件作為一個大政治案來抓,戴被腰斬,牽連入獄者達數百人,方苞自然逃不掉,他也被解往北京刑獄,經“最高院”審理,“擬斬”。
方苞在獄中一共待了兩年。在監獄里,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仍然堅持讀書寫作。一日,同獄者奪其書擲于地,說:“你馬上就要死了,還看什么書呢!”方苞從容答道:“朝聞道,夕可死也。”方苞在獄中寫成《禮記析疑》和《喪禮或問》兩書及散文名篇《獄中雜記》。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康熙皇帝愛才心切,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沒入旗籍為奴。《清史稿》記載,沒多久,康熙“乃召苞直南書房。未幾,改直蒙養齋,編校御制樂律、算法諸書。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書總裁。”短短幾年,方苞就連升了三級。
還有一種傳說,稱方苞的提拔源于和微服私訪的康熙之間的一番對話。一次康熙微服私訪,在江蘇駱馬湖鎮上的茶館里結識了被廢為貧民的方苞,當時改名叫歐陽宏,引入驛館里吃酒傾談。聊至“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銳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滴跻娖渖裆?,大驚,想到這個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著這個“洗馬”的題目說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滴踹B忙把張廷玉叫來,把話岔開了。康熙和張廷玉通過聊天方式,考察這個歐陽宏的學問,發現其“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獨到甚至是驚人的見解”??滴鹾髞戆l現,這個歐陽宏原來就是方苞,將他以布衣身份錄入上書房。能在上書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數。
入直南書房之后,方苞日益受到康熙帝的信任??滴醢阉{到身邊不幾日,就命他作《湖南洞苗歸化碑》。方苞一揮而就,文采斐然,甚得康熙贊許。“越日,又命作《黃鐘為萬事根本論》;越日,又命作《時和年豐慶祝圖》”。文章做得讓康熙贊不絕口:“此賦即翰林老輩中兼旬就之,不能過也。”此后,凡有文章,康熙都首先叫方苞過目——“方苞見否”?或者是“視方苞如何”?如此得到皇帝的器重,令方苞感激涕零。他于是作了《兩朝圣恩記》,“以志格外殊恩”。
方苞幫康熙選接班人
康熙皇帝如何信任和倚重方苞,從立儲一事更能得到證明。那么,方苞是怎么幫康熙皇帝選接班人的呢?
二月河在《康熙大帝》中是這樣寫的:深切地體察了諸皇子的優劣,康熙帝已將接替大位的人選鎖定在四阿哥與十四阿哥兩人身上,只是難以決斷。于是,他向方苞求教:“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你說,哪個更好呢?”方苞到底是老辣之“姜”,他略一沉思,便直率地說:“皇上,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哪個更好,臣平日從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所以皇上突然問起,臣難以判定。這件事,唯有皇上乾綱獨斷才能定奪。但臣以布衣之身,受到皇上如此信托,又不能不放膽直言。臣有一法可供圣酌。”康熙的目光咄咄逼人:“什么辦法,說下去!”方苞擲地有聲、一字一板地說:“是??椿蕦O。有一個好皇孫,至少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康熙眼中一亮,眉頭舒展了。小弘歷那清脆的嗓音,得體的話語,聰明過人卻又少年持重的嬌憨之氣,閃現在康熙的面前。多年疑而不決之事,被方苞一語道破??滴跤X得精神振奮,心情舒暢,不覺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朕得到了,朕決心定了!方苞啊方苞,你這句話說得好,抵得上萬兩黃金。”
康熙帝“得到了”,得到的結論是什么?自然是決定將皇位傳給已經生了聰明能干兒子弘歷(即乾隆皇帝)的四阿哥胤禛了。
康熙帝死后,雍正帝同樣賞識方苞,赦免他,出旗籍。數年后,方苞升任內閣學士,又獲特旨,不用到內閣上班。方苞在武英殿奉命教習庶吉士,相當于皇家博士生導師,并擔任《大清一統志》總裁。乾隆帝即位,復令方苞入南書房,還給他升為禮部侍郎。方苞堅辭官職,獲準“以原銜食俸”(享受副部級待遇)。乾隆帝即位當年,就讓方苞選編“四書文”,又任命他做“三禮館”的副總裁,負責編訂“三禮”,就是《周禮》、《禮記》和《儀禮》。至此,方苞的人生達到了頂峰。
乾隆十四年八月十八(1749年9月29日),方苞于家中病逝,年82歲。據說他下葬時還露著右臂。原來方苞一共弟兄三人,曾約定:弟兄三人死后同丘,共葬一處,不得以妻附葬。因為方苞弟椒涂病故時,方苞患有異疾,醫生命他避于野寺以免傳染他人。這樣,方苞錯過了見弟弟最后一面的機會。方苞對此深以為悔,他袒臂入殮就是為了懲罰自己。
方令孺的爺爺和父親
方令孺的爺爺是方宗誠。方宗誠,字存之,號柏堂,桐城派著名作家。曾國藩禮聘他為幕府,他謝絕了。后來,曾國藩召他修《兩江忠義錄》,他卻答應了。書成,大受曾國藩賞識。不久,曾國藩奏薦方宗誠為棗強縣令。方宗誠當了十年棗強縣令,政聲頗佳。卸任回家,屬吏和百姓夾道相送,只見他除了四大挑子書外,什么也沒有,真可謂兩袖清風。
據說,回到家里,兒子方守彝替他整理書籍,發現在父親的文稿里,夾著許多金銀薄片,大驚失色。方宗誠頓時滿臉愧色,只好說出事情的原委:“為父做官十年,未曾貪污半點錢財。這些銀兩都是朋友臨別贈送的,我想用作印書的費用(所寫的《俟命錄》、《志學錄》等幾十卷,都無錢刻版刊印)。”守彝聽了,說:“父親差矣。為官一任,富在一方。用受禮金銀來印自己的道德文章,不僅使文章黯然失色,而且污染銅臭味,兒子今后還能讀父親的文章嗎?請父親三思而行!”聽了兒子的話,方宗誠幡然醒悟,連忙問兒子這些金銀怎么處置?守彝果斷地說:“父親有志興學,培養人才,何不送回棗強,助資辦學!”方宗誠凝視兒子,欣喜地說:“方氏后繼有人,護清門之家風有望矣!”
方宗誠理學傳家,到清末民初,其子方守彝、方守敦文冠江淮,門庭光耀。方令孺系方守敦之女。方守敦,字常季,清末民初學者、詩人、書法家、教育家。早年致力于維新,曾東渡日本考察學制?;貒?,曾支持陳獨秀在安徽興辦公學。1939年方守敦在桐城去世,陳獨秀撰聯敬挽:“先生已死無鄉長;小子偷生亦病夫。”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特約撰稿/田野
[來源:城市信報 編輯:每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