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有個釣魚臺村傳說嚴子陵曾在此垂釣
對于嚴子陵的不肯出仕,后代評價很多 。李白說嚴子陵是“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稱贊他有一顆淡泊名利之心。范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中說:“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嚴子陵就這樣讓自己的隱居成為天下的美談。因著他的高尚品格,他所留下的遺跡也成為當今的名勝古跡,據說,在青島萊西就有一處釣魚臺,正是嚴子陵當年垂釣的所在。
萊西有嚴子陵垂釣處
按照史書描繪的嚴子陵人生軌跡,幾乎處處都能找出遺跡與之相匹配,第一處遺跡就在萊西。傳說,那是當年嚴子陵為躲避光武帝劉秀的征召,變更姓名后隱居的所在。
萊西夏格莊鎮釣魚臺村南、五沽河北岸,歷史上曾有一座巋然而立的釣魚臺。這釣臺明代尚存,傳為嚴光(嚴子陵)垂釣處,明、清《即墨縣志》對之均有記載。據《萊西歷史文化擷英》記載,明朝萬歷年間的一位知名學者周如錦,他是即墨縣章嘉埠人,他對傍于家鄉的這座釣臺就曾作過考察,還專撰了一篇《釣魚臺考》。他認為這座釣臺,嚴子陵也曾在這兒垂釣過。
這個看法不是沒有根據的。《后漢書·嚴光傳》文中記載:“及光武即位,乃變姓名,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 ,遣使騁之。”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其一,發現嚴光垂釣,上報朝廷的是“齊國”,而古即墨向為齊地,為齊東境要邑。其二,嚴光垂釣的具體地點是在“澤中”,這一帶在即墨素稱“西北洼”,在萊西屬于姜山大洼的一部分,其實是《尚書·禹貢》中記載的豨養澤,秦代稱劇清池。過去每逢雨季,河水四溢,遂成一片澤地,正是所謂的“澤中”。其三,嚴光垂釣時披著羊裘,也恰合乎這一帶的氣候習俗特點。其四,揣思情理,如果嚴光果真欲“隱身不見”,躲開光武帝的著意訪求,當然必擇一個偏僻隱秘的地方,那么,膠東半島,山陬海隅,五沽河畔,大澤之中,既遠離京都朝廷之耳目,又無車馬市肆之喧鬧,豈不正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地方嗎?
據說明代的周如錦在考察時,曾目睹此處“巋然有臺”,“臺畔耕者常獲瓦礫”,這就證明,在他以前除了有臺之外,還一定有另外的建筑設施,足以說明這座釣臺確是“由來非一朝”??上У氖牵捎谀甏眠h,這座釣魚臺現在已經消失了。如今,人們僅可以從釣魚臺村的村名中,去尋訪一些蛛絲馬跡。
河南南陽有一條嚴陵河
嚴子陵后來離開山東,應詔前往洛陽。最終因不愿卷入政治選擇隱居 ,史書上說他最終隱居富春江畔垂釣 ,殊不知,傳說在此之前他還去過河南南陽?,F在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 ,有一條河,河中遍布雜草怪石,當地人稱嚴陵河。據《鎮平縣志》記載,此河的得名也跟嚴子陵有關。
原來,嚴子陵不肯做官,自洛陽南門出城,唯恐光武帝派人追趕,便不走大道,只揀崎嶇山路而行,過汝陽,穿南召,翻越依帝山(今五朵山),一路探尋,發現有一條河。此河寬五十余丈,水六尺多深,而且清澈見底,因此名叫清河。清河兩岸丘陵之上,松柏茂密,奇花異果無數,不時有猿啼鹿鳴自林中傳出。嚴子陵覺得此處清幽無比,而且河兩岸農人男耕女織,民風淳樸,便自言自語道:“真乃仙人所居之地也!”于是在河岸邊搭一草廬,在此居住下來,白天在河岸垂釣 ,夜晚在草廬里讀書。據《南陽日報》所載韓宏偉《嚴陵河的來歷》所述,自嚴子陵在河邊垂釣,常有三五個牧童趕著牛羊來此玩耍。日子一久漸漸熟悉起來,嚴子陵問他們為什么不入學堂讀書,牧童回答這個地方從來無學堂,無老師。嚴子陵對他們十分憐愛,就讓他們拜自己為師,教他們寫字讀書。四周居民聽說一外地先生,肯教窮人家孩子讀書,便紛紛將自己兒子送來,請求嚴先生收為學生,共有十余個。嚴子陵與眾鄰居一起,又搭一個大草廬做學堂,從此就在這清河之畔,開始了垂釣 、教書的生涯,清靜的河畔也傳來了瑯瑯的讀書聲。年復一年,嚴子陵教出的學生不計其數。
嚴子陵在這里教書期間,四周百姓對他感恩戴德,非常崇拜,無論男女老幼,提到他時只稱先生,從來沒人說他的姓名。嚴子陵在此垂釣 、教書數十年 ,當地百姓為紀念他,將他垂釣的清河,改名為嚴陵河。后來,由于地殼的變化,原來的嚴陵河也變了模樣,每逢干旱季節,河道狹窄,小溪潺潺,完全沒有了當年恢宏寬闊的模樣。
嚴子陵最終歸隱在富春山
嚴子陵最終選擇的歸隱場所是浙江桐廬的富春山,《后漢書》載:嚴子陵棄官而去“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因為有史為證,這一地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憑吊,也留下了不少故事。
嚴子陵釣臺坐落在被譽為“清麗奇絕,錦峰秀嶺”的富春山山腰,蔥郁的山巒之中,一對奇峰屹立水涯,迎面石牌坊上的“嚴子陵釣臺”五個大字,為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額,背面的“山高水長”四字,是書壇泰斗沙孟海先生的手跡。釣臺有二,右邊的稱為東臺,左邊的則稱為西臺,所以這一景也叫“雙臺垂釣”。
據《高山流水嚴子陵》一文稱,歷史上,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蘇軾、陸游、李清照、朱熹、康有為、郁達夫、張大千 、陳毅 、郭沫若 、巴金等很多名人都來過釣臺。在釣臺碼頭上,有一些大小規格各異的石碑,體現出“嚴子陵釣臺”濃郁的文化氣息。這些碑文都是現代名人如郁達夫、巴金、譚啟龍、陳立夫、朱玖瑩、孫友等人的作品。1931年3月,郁達夫游釣臺時寫下:“只寂寂的看不見一個人類……歪斜的亭子……縱橫蕪雜的草木……祠堂是廢垣殘瓦……”可想當年釣臺就如同當時的時局一樣,充滿著陰霾,而現在的釣臺已游人如織。
在釣臺,還有一景值得駐足——嚴先生祠堂。在唐朝時,嚴先生祠堂原是嚴氏家祠。宋朝景佑中期,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所建,并繪像立碑祭祀嚴子陵。后來祠堂屢壞屢修?,F在的祠堂是1983年重建。特約撰稿 田野
◎鏈接中國古代的著名隱士
中國古代的著名隱士,不管是哪一種的隱,不管最后的結局如何,他們的隱居,也讓中國的歷史變得更加有趣,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隱士們吧!
隱士始祖:許由、巢父 據史料記載,許由和巢父都是堯時部落聯盟里的知名人士,彼時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于是決定尋找一個繼任者。最初,堯選中的是巢父,不過巢父對王位不感興趣,逃到箕山隱居起來。無奈,堯又去拜訪了許由。而許由認為自己的德才不如虞舜,因此連夜逃到箕山隱居起來。
濟世隱士: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衛國(今河南鶴壁淇縣)人。常入云夢山(在河南鶴壁市淇縣境內)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子。事實上,鬼谷子是縱橫家之鼻祖,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張儀皆是其弟子,另外還有史料認為,孫臏與龐涓等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雖然鬼谷子是一名隱士,但是顯然他懷著一顆濟世之心,因此當弟子們掌握了足夠的技能之后 ,鬼谷子是允許他們出山的。
郁悶隱士: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的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愿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余,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
聰慧隱士:嚴子陵 嚴光,字子陵,東漢著名隱士。如果我們看看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發跡史,就會發現,嚴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劉邦手下有張良、韓信一樣,劉秀能夠平定叛亂建立東漢政權,與嚴光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劉秀即位后,嚴光改名隱居,周游名山秀水,拜師法門學道,廣交文人豪杰。
好學隱士: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一篇《出師表》曾深入人心。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在隱居的這段時間里,拜當時的“江南第一名士”司馬徽為師,學習天文地理,兵法布陣。
文學隱士:陶淵明 東晉時代的陶淵明,字元亮,因為隱居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
道教隱士:王重陽 王重陽是陜西咸陽大魏村人,后來王重陽在終南山一帶參真布道。而在昆崳山煙霞洞修煉期間,王重陽不僅確立了全真教的思想體系,而且還確立了全真教規。據《山東商報》
[來源:信網 編輯:每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