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5 07/21 09:06
    · 來源 ·
    · 作者 ·
    田野
    · 責編 ·
    光影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瑯琊古代曾是青島代名詞 首任瑯琊王騙來王位

    瑯琊王劉澤擁立劉恒為皇帝開啟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現在人們說起中國歷史上的盛世,自然會想起“文景之治”。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治世,文景時期百姓生活富足,西漢國力強盛。

    而瑯琊王劉澤之所以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當然不是靠的善騙 ,也并非靠的王位,說到底,靠的是“安劉定漢”。某種程度上說,“文景之治”之所以能開啟,劉澤功莫大焉。

    劉澤是這樣哄劉襄的

    能在騙局之中處亂不驚,再度行騙,可以說是“騙子界”的高手了,瑯琊王劉澤就是這么一個人。

    得知自己被孫子齊王劉襄欺騙之后,劉澤肯定是懊惱萬分,他不但不能統帥齊兵,連瑯琊兵權也丟了,回不了國,當不了家,活脫脫地成為孤家寡人。可短暫的思考之后,劉澤就為自己找到了出路,說來有趣,他決定將計就計,再度行騙。

    和上次欺騙呂后一樣,劉澤再次抓住了當事人的貪利心理。劉澤哄勸劉襄說:“大王您是高皇帝的長孫(其父劉肥是劉邦的長子),應當繼承皇位。如今大臣們還在猶豫不定,而我在劉氏中是最年長的,他們是等待我去決定大計的。如今大王把我扣留在這里,也沒有用處,不如派我前往長安,幫您爭取皇位。”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齊王竟然信以為真,不光好吃好喝伺候著,還安排車馬送劉澤入京。

    據《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記載,送走劉澤之后,劉襄發齊兵和瑯琊兵奪取了已被封給呂氏的濟南國。齊王函告諸侯,自己要舉兵長安,誅呂安漢。長安城里的相國呂產聞訊后,派大將軍灌嬰統帥漢軍東拒齊兵和瑯琊兵。灌嬰是高祖舊將,不滿諸呂叛漢,到了滎陽,心中考慮道:“呂氏家族領兵占據關中,想危害劉氏而自立。我現在如果打敗齊軍回朝,這是增強呂氏的力量。”于是,就讓軍隊停下來駐扎滎陽,派出使者通告齊王,愿互相聯合,等待呂氏一叛亂就共同誅殺他們。不久,以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為主的功臣黨,發動政變,斬殺了呂產和呂祿,呂氏一族被清理出政局。

    瑯琊王劉澤催生“文景之治”

    此時,瑯琊王劉澤也趕到了長安。當時,呂后立的小皇帝已經被廢,新皇帝究竟選誰來當成了問題。大臣們都同意朱虛侯劉章的意見,欲立齊王劉襄為帝,可劉澤卻表示反對,他痛恨劉襄對他的欺騙,決心報復。劉澤說:“齊王的舅父駟鈞乃虎狼之輩,比呂氏更為可怕,如立齊王為皇帝,必再有一次呂氏亂政!”陳平等人對駟鈞之事頗有耳聞,也表示反對。劉澤還提出:“今有先帝兒子,緣何立孫?”大家更是鐵定了心,不立劉襄??墒橇⒄l呢?

    有人提出了代王劉恒。劉恒是劉邦第四個兒子,為薄氏所生。薄氏出身不高,故薄氏一族頗謙恭簡樸,正是功臣們最放心的外戚。在劉邦直系血親中,劉恒輩份最高,年紀也最長,更重要的是他素有仁孝寬厚的聲名,不論在血親排行上和德行上均最合宜。于是,劉澤便與諸位大臣一起擁立劉恒為天子,是為漢文帝。

    最先起兵討呂的齊王劉襄,雖然一開始騙了瑯琊王劉澤,最終還是被這位爺爺算計,末了也未能當上皇帝。島城文史學者彭煜文認為,不管劉澤是出于報復還是出于公心,事實證明,舍齊王而迎代王,擁立漢文帝的決策是正確的。如果不立劉恒那樣老成之人為帝,便不會有文景兩代與民休養生息之治。沒有“文景之治”,也難有漢武帝時代的興旺發達。倘若立齊王劉襄為帝,必然導致外戚干政,大漢江山未必會傳四百年。有道是:“老臣謀國”,瑯琊王劉澤應該是安漢的第一功臣。

    家業毀在他孫子的手里

    漢文帝劉恒即位后,為了安撫齊王劉襄,將呂后時所割齊國的城陽、瑯琊、濟南三郡,盡數歸還齊國。對擁立自己登基稱帝的瑯琊王劉澤更是重用和厚賞。孝文帝元年(前179年),漢文帝徙瑯琊王劉澤為燕王。燕地居漢朝北方邊陲,疆土比瑯琊大許多。高祖四年初立燕國,先封張耳,再封太尉盧綰。燕國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實乃漢朝的藩屏之國。

    劉澤被封為燕王僅一年就去世了,謚號是敬王。黃島區瑯琊臺前的瑯琊港,春秋時為全國五大港口之首,西北幾百米處有一巨冢,相傳為劉澤之墓,至今封土完好。劉澤死后,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劉嘉,這就是燕康王,國家治理的還可以。到了劉澤的孫子劉定國在位時,國政就不行了。劉定國荒淫可恥,竟然與自己父親的姬妾通奸,并生了一個男孩。此后,劉定國又將弟弟的妻子強奪為自己的姬妾。他禽獸不如,后來竟然與自己的三個女兒通奸。

    這件事最后被人告發,起因是劉定國打算殺死他的臣子——肥如縣縣令郢人。據鄭林、劉偉等編著的《〈史記〉新讀》介紹,郢人把他的罪行上告朝廷,劉定國先下手為強,派人假借其他的法律檢舉郢人,然后,將他逮捕并且殺害滅口。到了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郢人的弟弟上書朝廷,揭發了劉定國的全部惡行,引起了舉國上下的一片討伐之聲。由于影響重大,朝廷派專使前去調查,結果,情況屬實,證據確鑿。漢武帝召集公卿大臣進行討論,應該如何處置劉定國。公卿大臣們都認為:“定國的禽獸行為,敗壞人倫,違背天理,應該判處定國死罪。”漢武帝批準了他們的建議。最后,劉定國畏罪自殺,封國被廢除,成為漢廷直轄的郡。

    中國古語說“富不過三”,又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大家族的福澤,不可能永久保持,到了第五代就沒有了),歷朝歷代的豪門大族似乎都逃脫不了這個定律。瑯琊王劉澤一心安漢,積累下雄厚的家業,可到了孫子一輩就灰飛煙滅了。由此可見,再雄厚的家世門楣也是不足依傍的,居安思危,富且修身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特約撰稿 田野

    ◎鏈接瑯琊國

    歷史上的瑯琊國,按封王計應有7處,但有3處封地不詳,或許以郡、縣為國,或許原本就無封地。

    第一個瑯琊國為西漢建。西漢呂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改瑯琊郡為國,封漢高祖劉邦之弟營陵侯劉澤為瑯琊王,治瑯琊古城 。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47年)改封劉澤為燕王,除國復郡。立國35年。

    第二個瑯琊國為東漢建。東漢劉秀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改郡為國,封劉秀第11子瑯琊郡公劉京為瑯琊王,都開陽(今臨沂市),七傳至漢獻帝初平年間國廢。立國150余年。

    第三個瑯琊國為三國時期東吳建。始建年代,封地皆不詳。據三國孫吳皇族世系記載,孫權第6子孫休被封為瑯琊王。公元258年,孫琳廢會稽王孫亮,立孫休為東吳景帝。

    第四個瑯琊國為西晉建。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滅曹魏建立兩晉,大封同姓27人為王?,樼鸶目閲?,封司馬懿第9子司馬倫為瑯琊王。咸寧三年(公元277年)改封司馬倫為趙王,改封東莞王司馬伷為瑯琊王。國都在今臨沂市。司馬伷三傳至司馬睿。

    第五個瑯琊國為東晉建?,樼鹜跛抉R睿居京師期間,素與瑯琊士族王導善。王導常勸司馬睿離京之國,培植自己的勢力。永嘉初年(公元307年),瑯琊王司馬睿用王導計,出鎮建鄴。晉懷帝司馬熾蒙塵平陽后,王導、王敦等瑯琊貴族擁立司馬睿為晉王,在建鄴培植自己的勢力。公元316年,晉愍帝司馬鄴被殺,司馬睿便于建鄴稱帝,都建鄴,并改名建康(今南京市),史稱東晉。東晉建國,完全依賴瑯琊士族勢力扶持,時人謂“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稱帝后,封自己的兒子司馬褒為瑯琊王。江南瑯琊國封地不詳,或許以郡為國,有待進一步考究。但自司馬睿渡江后,瑯琊王在江南傳4代10王,立國103年。自司馬睿以下,有6個瑯琊王登基稱帝,占東晉11帝的半數以上,是晉代27個王族中的旺族。公元420年,南朝宋武帝劉裕滅東晉,瑯琊國亡。

    第六個瑯琊國為南北朝時期北齊建。據南北朝皇族世系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公元561年即位)之子高儼被封為瑯琊王,始封年代與封地皆不詳,一代而已,未有傳封。或許高齊改郚城為瑯琊,先封高儼而后改縣,有待進一步考究。

    第七個瑯琊國為唐代建。據唐代皇族世系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第8子李貞封越王。李貞之子李沖封瑯琊王。而李沖之子李琳又嗣封越王。李沖瑯琊王始封年代與封地均不詳?;蛟S唐代析嶺方縣所置瑯琊先為國而后改縣,尚待有識者考證。彭煜文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