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羅榮桓和青島又有什么關系呢?沒錯,羅榮桓曾在青島求學,是私立青島大學的畢業生。
羅榮桓在青島雖然時間不長,但就是在這段時間里 ,他親眼目睹了中國人的悲慘命運 ,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屈辱,這對他之后踏上革命道路不能說是沒有作用的。
多年之后,羅榮桓再次來到山東,在齊魯大地上和日軍作戰。從某種程度上說,羅榮桓和青島、和山東,也許真的有一種不解之緣吧 。
考進私立青島大學
1923年夏,羅榮桓從湖南到北京,參加了一個專為湖南籍同學補習功課的補習學校。第二年6月,補習學校的課業結束。這時,私立青島大學預科班在北京、南京、濟南、青島同時招生。當時,在北京報考的人很多,羅榮桓報了名。經考試,他與張沈川等七八名湖南同學被錄取了。
張紹麟在《羅榮桓在青島求學的歲月》一文中介紹,羅榮桓這期學生分工商兩科,共80人,來自全國各地,并有朝鮮和南洋的學生。當時學校規定除了學習專業課外,國文、數學、英語為必修課,法律學、邏輯學、世界史為選修課。另外,工科加學德語,商科加學日語。羅榮桓讀的是工科,在課堂上從來都是端端正正地坐著,戴著厚厚的近視眼鏡,吃力地盯著黑板,專心致志地聽課;不懂的地方恭恭敬敬地請教老師,認認真真地做作業。他的外語底子比較差,學起來很吃力。但他堅持利用清晨和傍晚到校園的樹林中朗讀外文,背誦單詞,進步很快。
羅榮桓和同學們關系很好,他平時沉靜寡言,但不孤傲;他體格高大健壯,但不粗野;他那方方的臉頰,總微笑迎人,從不疾言厲色;說起話來,簡短有力,給人一種深沉,憨厚的印象,同學們都十分敬重他。
1924年至1926年,羅榮桓在青島度過了他的大學生涯。在這里,他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學業,而且還實現了人生旅途上的重大轉折,為日后革命及戎馬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礎。
為啥同學叫他“大樹將軍”
求學的歲月滿是課業的壓力,還要為生活而奔波,但不乏一些趣事。都說羅榮桓是“大樹將軍”,但誰曾想,這個稱號還是他在青島求學時得來的。
“大樹將軍”指的是東漢大將馮異。馮異能征善戰,但最關鍵的一點是為人老成持重,每當軍隊要論功行賞時,別的大將都在那里嗚呀呀地爭功,唯有馮異躲到樹底下不出來,所以士兵們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這個雅號指的是一個人雖有功勞,但能做到謙虛謹慎,為人低調。羅榮桓也有“大樹將軍”的雅號,有人說這是由于他為人謙虛,和馮異一樣低調,從不爭強好勝。這固然很有道理,但筆者翻閱《往事親歷》一書發現,這個雅號的來歷實際源于他早年在青島的一件趣事。
據羅榮桓之子羅東進回憶,那是陳士齋老先生講的。原來,羅榮桓在私立青島上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姓丁,丁同學的姐姐在美國讀大學,她有個未婚夫姓于,也在那兒讀大學。但是于先生先畢業,回國以后就在私立青島大學教數學,是個教授,丁同學的姐姐則繼續在美國求學。于教授是美國留學回來的,又年輕又是教授,這時學校又來了個教英語的李小姐,人長得很漂亮,和于教授來往很密切。這時候班上同學就很擔心,這于教授就要讓人給搶走了。后來羅榮桓就出了兩個點子:一個就是大家廣造輿論,說他在美國已經訂婚了,他有未婚妻,讓李小姐望而卻步;再一個就是讓姓丁的同學趕快寫信,要言辭急切一點,讓他姐姐快點回來,再不回來就麻煩了。這兩條建議都很見效,丁同學的姐姐兩三個月就回來了,回來以后在學校就和于教授結婚了?;槎Y上這些出主意的同學都“憑功領獎”,說我給她出的什么主意,我怎么樣功勞大,讓新娘子給他剝糖、削水果,羅榮桓則在一邊光看不吭聲。陳士齋老先生就說,其實功勞最大的是羅榮桓,這兩條主意都是他出的,但他就像過去講的馮異一樣,作戰的時候非常勇敢,到“憑功領獎”的時候卻躲到樹底下不出來,所以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大樹將軍”。
羅東進稱,實際上那個時候只不過開開玩笑,羅榮桓當時還是個學生,沒想到后來他真的投筆從戎,“但是我父親的性格要說的話也有點像馮異,他從來不愿意出頭露面”。
在青島留下苦澀的回憶
雖然求學生活不乏趣事,但當時中國的大環境是內憂外患,特別是青島,實際上是日本人控制的地盤,這讓自尊心極強的羅榮桓深感屈辱。
按照陳書斌先生所撰《羅榮桓青島求學》一文,至少有兩件事兒讓羅榮桓留下苦澀的回憶。
一次是在1925年4月,正是櫻花盛開的時節,羅榮桓和幾個同學到匯泉山賞花。這天是日本的櫻花節,住在青島的許多日本人全家出動,帶著留聲機、照相機和美酒佳肴來到這里過櫻花節。山上滿是手持酒瓶喝得爛醉的日本男人和盡情歡笑的日本女人及孩子,中國老百姓只能遠遠地躲在路旁。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啊,我們同胞在自己的家中還受日本人的歧視!羅榮桓的心被刺痛了,他招呼同學們說:“回去吧,咱們不看櫻花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大詩人杜甫當時的心情今天我領略到了。”同學們聽了他的話心里也像壓了一塊大石頭。國難當頭,同胞們哪有伸直腰桿的日子。
過了不太長時間,一件更讓羅榮桓義憤的事情發生了。原來,日本海軍的“比睿”號開到了青島港,為了炫耀他們的武力,日方邀請青島大學的師生登艦參觀。參觀軍艦,這是第二次了。不久前中國北洋海軍的“海圻”號在青島停泊,同學們也曾去參觀過。這艘軍艦是清政府買英國的商船改裝的,船上盡管也設置有火炮,但不能打,一打就會把船身震裂。就這樣一艘商船卻是中國北洋海軍最大的軍艦。同學們這次參觀日本軍艦,是想比較一下雙方軍艦的優劣。同學們來到碼頭,遠遠就能看到高大的日艦矗立在海邊,日本軍旗高高飄揚。日本水兵穿著筆挺的制服,個個都趾高氣揚地昂著頭,他們向這支參觀軍艦的隊伍投來鄙夷的目光。
登艦后,同學們默默地參觀,誰也不說一句話,氣氛十分沉悶。返校后,沉默的同學們終于爆發了。有的同學說:“我們中國的軍港,為什么讓日本人耀武揚威?”另一個同學接了一句:“他們是想用武力來壓我們。”有人痛心疾首地嘆了一口氣:“我們的軍艦都老掉牙了,相比之下我們也太落后了。唉!”羅榮桓仔細地聽大家議論,感慨地說:“中國一個四萬萬人口的大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我們也應當有強大的海軍啊!”同學陳舉問:“應當有,可什么時候才能有呢?我一點也看不出來。”是啊,何時才能有呢?羅榮桓也回答不上來。他學的是工科,自然想到的是要使中國富強,必須發展工業。
參加反日斗爭被通緝
參觀日本軍艦后,羅榮桓更加沉默寡語,整天發奮讀書。據張紹麟介紹,有一天,羅榮桓拿著一張報紙來找同學張沈川。報紙上有這樣一條消息:一些安徽實業界人士在上海組織了一個“三友實業社”,生產紡織品,銷路不錯,起到了抵制洋貨的作用。羅榮桓對張沈川說:“咱們何不試試,也是對日本貨的一種回擊!”于是,他們二人便在學校里發起組織了“三民實業社”,吸收同學們投資,共籌集了二三百元資金。他們聘請了一位姓陳的安徽籍人做技師,很快就生產出了紗布、藥棉、墨水、肥皂、蠟燭等日用品。羅榮桓看著這些產品很高興,立即寄回湖南老家一大包,并寫信告訴家里:這是同學們在自己興辦的“實業社”里生產的。它不叫洋堿,叫肥皂。但是,在當時整個中國民族工業受到日本人排擠、壓迫的情況下,這幾個青年學生僅僅憑著一腔愛國熱情興辦起來的小小手工作坊,又怎能擺脫倒閉的命運呢!剛剛一個月時間,這個實業社就辦不下去了,羅榮桓和同學們連股本也未能收回。
同樣在這一時期,另一件事也破除了羅榮桓實業救國的夢想。1925年,全國范圍內又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潮。4月,在上海工人大罷工的影響下,青島的三萬多名紡織工人也舉行了大罷工。這場罷工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山東軍閥張宗昌的鎮壓,中共四方支部書記李慰農、進步記者胡信之等多人被捕。張宗昌的罪行,激起了青島各界人士的無比義憤,青島大學的學生也行動起來,成立了學生會。羅榮桓負責學生會的講演和演劇工作。他白天帶領著講演隊到街頭散發傳單、小報,向人們宣傳“青滬慘案”真相。晚上又參加演劇隊工作。他和彭明晶同學還受青島學聯的委托,分赴北京、上海向兩市人民報告青島慘案真相。后來,李慰農、胡信之通過被交保釋放的青大附中一位美術教員轉告張沈川和羅榮桓,說幾次審訊都問到他們,要他們趕快轉移。在鐵路工會的安排下,羅、張二人化裝后到高密農村暫避了一段時間?;匦:笏麄儾诺弥钗哭r和胡信之在他們走后不久即被敵人殘酷地殺害了。
一件又一件事不斷地刺激著羅榮桓,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應該走一條怎樣的道路。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做工程師,創辦實業,究竟能否挽救國家?1926年6月,羅榮桓在青島大學預科結業。他和部分同學由青島乘貨輪南下來到廣州。第二年,他又只身來到武漢,考入武昌中山大學理學院。這年5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特約撰稿 田野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