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5 09/24 03:05
    · 來源 ·
    · 作者 ·
    宮巖
    · 責編 ·
    夜樓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巡撫楊士驤曾是“草根” 因算術得李鴻章青睞

    楊士驤來青島鬧了不少笑話他游嶗山時300多人陪同

    從庚子年(1900年)到光緒三十三年,短短七八年間,楊士驤從一名普通僚屬到朝中一品大員,一時炙手可熱。看完他這么豐富的簡歷和人生,想必很多人也是醉了。不過,他究竟跟青島有什么關系呢?

    來青島考察禮賢書院,帶著300人游嶗山,還有到德國官員家做客,稱人家太太女兒為“戲子”……這些都是他做的。因在青島鬧了不少笑話,甚至成了遜清遺老與洋人交往的“反面教材”。我們來看看楊士驤與青島的五件事吧。

    還沒到任就為“膠高撤兵”奔走

    第一件事是“膠高撤兵”,青島歷史學會副會長于佐臣的文章《“膠高撤兵”的幕前幕后》中有詳細介紹。1900年,德國以“護路”為借口駐兵膠州、高密。次年,《辛丑條約》在北京簽訂,內文“各國分應自主,常留兵隊”,膠高駐兵便由條約形式合法化,一直拖至1905年。膠高駐兵時,袁世凱正在山東巡撫任上,而將膠高撤兵提上議程的,是其后任楊士驤。從時間上看,楊士驤在赴任途中,便開始為膠高撤兵而四處奔走了。1905年2月,路過天津時,楊士驤到直隸總督衙門會晤袁世凱,提出德軍在膠高駐兵已久,不僅逾越了雙方約定的百里以內的中立區界限,也超出了雙方規定的駐扎期限,必須立即商令撤兵。

    當時,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銜外務大臣之職,位高權重,凡涉外事務全由他一手經辦。袁正與各國商撤在天津租界的駐兵,將膠高撤兵納入撤退洋兵的總體框架,也便于借風使船。之后,楊士驤便出訪青島,會晤德國膠澳總督汪然美隆,敦促膠高撤兵的事。雙方的談判看似波瀾不驚,卻也處處波翻浪涌。經過兩次談判,最終中方接受了德國人提出要40萬兩白銀的償價。中方的讓步,主要基于對中國護路警住所的考慮,同時把兵營用作中方官員的辦公地點或興辦新學也是應急之需。

    11月11日,楊士驤派山東直隸候補道徐撫辰、留山東的候補知府李德順、膠州直隸州知州余則達三人趕赴青島,在楊士驤擬定的條款基礎上再次與德方磋商。11月28日,《膠高撤兵善后條款》正式訂立,簽約地點在濟南,汪然美隆以正式締約人的身份赴濟南簽約。

    來青島考察禮賢書院

    第二件事是關于禮賢書院的,這件事青島文史專家魯勇在《遜清遺老的青島時光》一書中有記載:清代后期提出“廢科舉、興學堂”,但這學堂怎么辦法,地方官員著實不清楚,聽說青島的禮賢書院辦得不錯,山東巡撫楊士驤便派學臺(今省教育廳廳長)去青島考察。學臺回去跟他匯報:校舍好、設備好,學習的知識既有中國的經書,又有西方的數理化。楊士驤把考察結果向清廷上奏,清廷賞德國傳教士、漢學家衛禮賢四品頂戴,獎勵他“辦學有功”,。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3月,楊士驤親自來到了青島。這時,恰逢禮賢書院第一屆學生畢業,楊士驤與租借地當局的學務委員共同參加了畢業典禮,衛禮賢還當場穿上了楊士驤帶來的清朝四品朝服,半洋不土的感覺讓學生們想笑又不敢笑。不過現場,楊士驤倒是給了大家一個驚喜,優秀畢業生譚玉峰被承認為優貢(貢生),這就相當于鄉試中舉了。對于一直受科舉制度影響的中國學生來說,這是非常激動的事情,大家都忍不住當場歡呼起來。

    表面上,楊士驤與學務委員挺友好的樣子,其實在這之前的那次見面給楊士驤的觸動不小。當時他們在討論教育問題,這位學務委員絲毫沒有顧及楊士驤的身份,不客氣地歷數中國教育的缺陷,說學的知識與當今世界沒什么關系,很多官員甚至不知道法蘭西、英吉利,還有些私塾學子竟然以為天圓地方……據說,楊士驤坐在那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很不是滋味。

    到德國官員家做客鬧笑話

    到了青島不免要跟一些德國官員打交道,在這期間楊士驤還鬧了不少笑話。這是他來青島的第三件事。

    魯勇對城市信報/信網記者說,當時,三江會館(三江指江南省、浙江省 、江西省,江南省包括安徽和江蘇)建成,楊士驤和青島中外官、商兩界上層人士一起參加開幕典禮,為了熱鬧,三江會館特意從濟南請來了戲班演出了京劇。后來,德國官員回請楊士驤等人。從楊士驤當時的反應看,他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宴會,因為看到歐洲男人都穿著燕尾服、女人穿著晚禮服時,楊士驤悄悄問身邊一位老鄉:“為什么這些外國女人今晚的裝束跟她們平時大不相同?看,她們的上衣從胸部上方一直開到背部竟是全裸露的,袖子像是剩下的布頭零料做成的,而她們的裙子卻那么長,拖在地上有一尺多長,這樣的穿法使上半身裸露而下半身遮得嚴絲合縫,這是怎么回事呢?”這位老鄉經常跟歐洲人交往,對楊士驤說:“這是她們的節日盛裝,在正式場合,招待您這樣貴賓的宴會,觀看正式演出,才會穿成這樣。”

    后來楊士驤到一位德國官員家里做客,看到有兩位女子在彈奏鋼琴、拉小提琴,便問主人:“這樣一場演出,你要給戲子多少錢?”這德國官員雖然不知道“戲子”帶有一定輕視,但聽到付錢,告訴他:“這是我的太太和女兒,為您演奏。”楊士驤連忙道歉。

    幾年后,這樣的笑話反倒成了眾多遜清遺老的“反面教材”。他們聽著楊士驤的笑話提醒自己該怎樣和歐洲人打交道。

    300多人陪他爬嶗山

    這第四件事不得不提楊士驤去嶗山的事了。他要去嶗山東麓,這一區域不在租借地上,屬于即墨縣管轄。即墨知縣為了迎合楊士驤自然煞費苦心,光山轎就準備了50乘,一路隨行人員、轎夫達300多人。

    因楊士驤一行,是由北路起行的,游至華嚴寺時,忽然暴風大作,行路不便(后來有人稱這是天怒人怨)。楊士驤好京劇,據說也能彈奏幾首,無法到達太清宮,便派人到太清宮把長老韓太初請過來了。韓道長彈奏數曲,楊士驤非常高興,留韓道長用齋飯,并住了一晝夜。楊士驤還當即寫了《嶗山聽韓太初琴》五言古詩一首:

    我聞太清宮,道士善彈琴。

    訪得韓道長,琴床眠龍吟。

    為我再一彈,領略太古音。

    右手彈古調,左手合正音。

    泛音擊清磬,實音搗寒砧。

    聲聲入淡遠,余音繞柮林。

    指點斷文古,傳留到如今。

    不求悅俗耳,但求養自心。

    斯言合我意,清淡忘夜深。

    韓道長亦用前韻和答一首。

    在華嚴寺院內墻上,還留有題刻:“楊士驤題”的筆墨。有石方一米左右,文為“光緒飛龍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山東巡撫楊士驤巡視青膠,道經即墨,登嶗山宿華嚴寺。”

    對于楊士驤,魯勇對他的評價并不高,他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他在山東巡撫任上,貪污受賄,影響其他官員上行下效。他喜歡揮霍,崇尚豪華,使山東官場興起奢侈之風。對于中央、地方推薦的官吏,自凡受賄,一律任用,使得人員嚴重超編,開啟了一些掛名人員,他們益發搜刮民脂民膏,引起群憤。各地盜賊蜂起,不乏因貧窮無以為生而起,燎原遍野,民不聊生。他經請示,從豫蘇皖調兵鎮壓。”

    但對這樣一個贓官,腐朽的清廷不僅沒有查治,反而因為他任職山東期間,洋人沒有鬧事,平定各省“匪患”,把他晉升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謙順銀號”的倒下

    說了這么多,那楊士驤來青島的時候都住在哪呢?不用擔心,人家有自己的辦事處。謙順銀號,青島第一家中資銀行,在這上面就是山東巡撫的辦事處,來往官員都住在這里。為什么偏偏把辦事處選在一家銀行樓上?這事跟楊士驤有關系。

    據《“謙順銀號”的倒下》一文介紹,1903年,在青島剛剛開張的“謙順銀號”租用了商號Ifongyu(音:益豐裕)的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兩年后,隨著業務量的擴大,銀號買下了位于大鮑島華人區河南路上的一處房產,這處房產此前用來經營彩票和賭博業務,后來業務破產,房產轉到了“謙順銀號”手上。

    在殖民地上有了中資銀號,這對于青島的華商們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他們可以更加便利地與腹地,甚至是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進行資金往來了。隨著“謙順銀號”在青島的開張營業,本地貿易開始興旺起來。銀號的聲譽越來越好,青島華商紛紛把資金存到這里,甚至清政府也將在青島的海關收入委托給它管理。楊士驤看到了謙順銀號的成功,竟然也將一大筆資金存了過來,并從各個方面對銀號的生意給予支持。有了這個大靠山,謙順銀號發展達到了最高峰,在北京、天津、濟南都設了分號。

    然而,隨著楊士鑲去世,謙順銀號失去了這個大靠山后逐漸走下坡路,尤其是隨后幾筆巨額虧損,直接導致了銀號破產。天津的分號投資地產失敗,60萬兩銀子打了水漂,光剩下一地沒有利用價值的地皮;煙臺分號也經歷了一筆超過了60萬兩銀子的巨大損失。之后,青島的華商們看不到任何希望,也陸續撤出資金,甚至銀號的掌柜之一,付平潮(音譯)也辭去了職務。而此時清政府存在銀行里的資金已經不能支付了,即使是膠澳總督府委托它代收的殖民地范圍內農民的土地稅也已經不能償付給總督府。

    此時的謙順銀號已經身無分文,1911年10月,存在了八年的謙順銀號只能關門。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

    [編輯:夜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