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6 01/07 06:01
    · 來源 ·
    · 作者 ·
    宮巖
    · 責編 ·
    夜樓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任志斌曾為李先念助手 青島人只有他走過長征

    李先念的得力助手任質斌是咱青島即墨人

    提到新四軍第五師,大家首先都會想到老師長、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而說到這支隊伍 ,李先念卻說:“新四軍五師沒有任質斌,那我遇到的困難就大多了,就不會發展那么快 ,那么順利。”

    任質斌是誰?李先念的得力助手,新四軍第五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原突圍的重要人物……解放后,他曾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兼秘書長、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等職。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他是即墨人,也是唯一一位走過長征的青島本地人。本期《發現青島》,我們就來說說任質斌 。

    他的祖父是開染坊的

    即墨,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任質斌的故鄉。1915年7月17日,任質斌出生在即墨城南關村一個貧困家庭里。他原名任知斌,字鴻恩 。父親任玖湘,母親李桂芳,他是獨生子。

    說任質斌家庭貧困似乎不是非常準確。因為作為即墨當地一個大姓,任家可是個大家族,比如金代中后期,從汴梁(今河南開封)到高密做官的先祖任福;金代后期被“授千總職,留鎮(即墨)海防”的即墨任氏一世祖任貴;還有靠開染坊興家的祖父任鵬年,還有到法國當華工的父親任玖湘。任家的興衰隨著時代的變化和這些人的表現起起伏伏,在這其中,對任質斌起到直接影響的有兩個人物:祖父和父親。從魯青抗戰史研究專家張成先生提供的《任質斌傳》中,我們可以了解到:

    任鵬年是一個出了名的勤勞苦干、善于鉆研的人,掌握著一整套染制技術。他在縣城南關開了一家染坊,任質斌在少年時代經常聽到長輩們夸贊祖父的高超手藝和鉆研精神,都說他不單是染行的活計樣樣做得考究,而且還會用一種“紅花”染制出非常漂亮的紅布,在即墨城鄉特別受歡迎。

    靠著染坊,有積蓄有一片房屋,任家衣食無憂。在當時,任質斌也是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高富帥,但偏偏德國人侵占青島,從國外引進來的各種洋染料嚴重沖擊著中國傳統染業。任質斌晚年回憶:“洋貨技術高,成本低,價廉物美。這樣我祖父開的染坊就不行了,價錢又貴,顏色沒有人家的好看,所以銷路就被堵塞了。干了幾年,不行了,最后破了產。”破產后,任玖湘去青島謀生,八年后娶妻成家。1915年7月17日,兒子降生了,他的到來讓任玖湘欣喜,同時也讓他陷入憂愁中,此時的任家已經到了快吃不上飯的貧困地步,拿什么來養活兒子?任質斌兩歲時,任玖湘做了個決定,去法國當華工。只是這一走大半年杳無音訊,再加上不斷有華工船被德軍擊沉的消息傳來,任質斌的母親陷入崩潰邊緣,她抱著任質斌走到森林里,將繩子搭到樹上……“俺娘!”“俺娘 !”任質斌大聲呼救,才引人到森林里救下母親。這是任質斌最早的人生記憶之一,全由苦難和絕望、哀傷構成。

    3歲那年,父親的消息隨著來信和匯款一起來到。從這一年起,全家人的生活才開始有所改善。直到任質斌6歲時,父親從國外歸來,他終于見到了這個每天在腦海中想象千百遍的父親。

    全家人搬到了劈柴院

    父親回來了,任質斌終于有機會可以去學習了。那時新式學堂已經興起,但任玖湘還是堅持把他送進了私塾,并在家里供奉著孔夫子的畫像,讓他每天上學前向畫像行禮。

    可能是受到家庭、生活環境影響,小時候的任質斌安靜、沉穩,沒有天真爛漫也沒有撒嬌,話很少,喜歡自己坐在那里,思考各種不屬于他這個年紀該想的問題。比如在他十歲那年,全家人搬到了最為熱鬧繁華的青島劈柴院,父親在這開了個小雜貨鋪。住在這棟西式的二層小樓上看著下面的鬧市,他竟然問父母:“人為什么要活動?活著是為什么?”這個問題讓父母嚇了一跳,讓他別再亂想??扇钨|斌就是喜歡關注這些東西,越看不懂越努力去想。

    已經有了一定經濟能力的父親,將任質斌送進了很多人羨慕卻讀不起的教會學校。那里有明亮的教室、與私塾完全不同的授課方式以及各種音樂課、醫藥室、閱覽室等,這既讓他感到新鮮,又讓他痛苦,教會的思想與他堅持幾年的封建思想每天都在作斗爭,他不知道應該堅持哪方面,于是一頭把自己扎進了閱覽室。在那里他開始接觸政治類書籍,看到了祖國的軟弱,帝國主義的強大,他憤怒、焦灼卻又無可奈何。再加上當時發生的“青島慘案”,路上張牙舞爪的日本兵等,都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沖擊。終于在1927年7月,12歲的任質斌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選擇,放棄教會學校進入私立青島大學附屬中學班。

    初中畢業后,父親早就給他規劃好了人生,去學面點,將來肯定能養家糊口。而此時,任質斌的內心早就往北平飄去了,他要去他一直向往的北平平民大學,去見他的偶像、著名報人邵飄萍。但他不知道,邵飄萍已經被軍閥張作霖殺害了,現在的平民大學也不是他在書本上看到的樣子,于是他退學,開始自修……

    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共產黨的,也不知道他從何接觸?有一個重要的節點是,1932年,他正式成為一名共青團員,1934年入黨。他的軍旅生涯正式開始了。

    曾任《紅色中華報》秘書長

    1964年,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到安徽視察工作,省委書記向少奇同志介紹幾位到場的省領導,當介紹到省委書記處書記兼秘書長任質斌時,少奇同志笑著說“我認識他,他叫‘紅色中華’。”

    紅色中華,這是任質斌軍旅生涯中的重要一筆。什么是紅色中華?任質斌長子任全勝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解釋:“‘紅色中華’是紅色中華通訊社和《紅色中華報》的統稱,當時報、社合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的當晚,紅色中華通訊社成立并發布新聞 ;《紅色中華報》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蘇維埃中央政府的機關報,可以說是《人民日報》的前身。”

    1933年,任質斌被調到《紅色中華報》,主要搞專訪和編輯工作,后來成為秘書長。因為他經常到中央局、中央軍委、中央政府和全總蘇區執行局采訪和收集領導人專題文章,所以能見到中央的各級領導。中央領導有時開玩笑“哦,我們的‘紅色中華’到了,今天分派什么任務給我呀?”

    當《紅色中華報》編輯受到重視,但當時整個辦公環境可不行。據任全勝介紹:“1933年,報社是和蘇區中央局(即中共中央)共一個伙食單位 。當時蘇區的衛生條件和醫療條件都很差,蚊子、蒼蠅對人們威脅很大,最常得的病是痢疾、瘧疾和生疥瘡。報社的幾個人經常輪番發瘧疾和生疥瘡。有一次任質斌生疥瘡,從身上一直長到屁股上后來還爛到腿上,流出的膿血粘在褲子上,一走路便鉆心地痛。但由于人少事多,又要下部隊、跑機關采訪 、征稿,屁股上有膿包不敢坐,采訪時就站著作記錄,回到報社趴在床上編寫稿子。最后實在堅持不住了,只好找軍委衛生部賀誠部長要了一支606注射液才逐漸痊愈。”

    據了解,在《紅色中華報》工作過的同志中,任質斌工作的時間最長,經他參與編輯出版的《紅色中華報》達150多期。

    唯一一位參加長征的青島本地人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非戰斗人員和干部獲準隨軍西行的甚少?!都t色中華報》獲準隨軍長征的,僅任質斌一人。而且他的長征經歷也跟別人的不同,得一路走一路宣傳一路辦報。

    一提到長征,很多人都會先想到兩個場景:爬雪山、過草地。對這兩個地方,任質斌有自己的親身感受。

    宋霖主編的《任質斌傳》一書中記載:“1935年舊歷六月初六,任質斌二十歲生日,他在翻越第四座大雪山——打鼓山中度過。這里四五千米,山頂終年積雪,空氣稀薄。任質斌極度消瘦,他大口大口喘著氣,頂著呼嘯的北風,狂舞的雪花,艱難前進,太累了就在雪地里爬行。”

    任質斌還回憶了一件慘烈的事:“部隊在爬山中途站著休息一會,有個同志離開隊列到一邊去解手,部隊休息完了繼續前進,我跑過去喊他快走,那個同志蹲在那里說不出話,只是表情僵硬地沖著我笑,我把他攙起來,剛一松手,他就倒在雪地上死了。”

    爬雪山,難!過草地更難,回想在草地中的六天六夜,任質斌晚年回憶:“一望無際的草原,樹很少很少,草長得近一米高。我們八九月從那里過,差不多每天晚上都下雨,草地都是濕的。還有很多的暗溝被草遮了起來,人要是踏上去就很危險。草地沒有糧食,帶的干糧吃完了,就吃草地上長的一種野蒜。雪山六十里路以內沒有人家,六十里路以外才有很少的人家,草地呢,就根本沒有人煙。”

    這只是任質斌親身感受的點滴記錄。魯青抗戰史研究專家張成先生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任質斌,是唯一一位參加過長征的青島本地人。”[編輯:夜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