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6 11/01 08:21
    · 來源 ·
    城市信報
    · 作者 ·
    田野
    · 責編 ·
    夜樓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即墨故城建于春秋時期 田單曾在這里大擺火牛陣

    即墨故城有“三奇”田單曾在這里大擺火牛陣

    上文,我們介紹了即墨故城的興衰歷史 。推算起來,即墨故城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那么,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 ,給我們留下了哪些事件和傳說呢?

    實際上,在平度古硯鎮,流傳著許多有關即墨故城的傳說。這些傳說,有的被史籍所記載,比如著名的“田單大擺火牛陣”,有的被人們口耳相傳,還有的則成了村名。

    事件:“火牛陣”和“封即墨烹阿”

    說起即墨故城的歷史事件,最著名的要數“田單破燕”,即“田單大擺火牛陣”。田單破燕已成為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奇取勝的典型戰例之一。

    齊緡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大將樂毅攻打齊國,不久攻破臨淄,齊王逃走。樂毅在齊五年,攻下齊國70座城池,最后只剩莒(今莒縣)和即墨兩城在齊國人手里,于是燕軍引兵向東,圍困即墨。不久,守將戰死,城中官民便推田單為將軍,領導即墨將士抵抗燕軍。田單為鼓舞士氣散布謠言說:“我們最怕燕軍把我們齊國俘虜的鼻子割下。”燕國果真這么做了,城中人見狀,個個氣憤,守城意志更加堅定。田單又說:“我們最怕燕國人給我們挖祖墳,糟蹋我們的祖先。”燕國人又做了,齊國人看到后,咬牙切齒,泣不成聲,誓與燕軍決一死戰。

    田單看大家斗志昂揚,感覺到了決戰的時候,他收集了1000多頭牛,把鋒利的尖刀捆在牛角上,尾巴上縛著灌滿油脂的蘆葦,半夜時把牛尾點著放牛出城,并派5000名精兵隨后進擊。燕軍在睡夢中被這突如其來的陣勢嚇慌了手腳,齊人乘機掃平敵人,并乘勝追擊一度收復了失地。

    “火牛陣”是戰史上的奇跡與壯舉。此件歷史事件被史學家司馬遷記載在《史記》中,流傳千古。

    為史家所稱道的發生在即墨故城的歷史事件,還有齊威王“封即墨烹阿”。

    《資治通鑒》卷一所載齊威王“封即墨烹阿”,是我國著名的歷史事件。林顯強在《齊威王“封即墨烹阿”的啟示》中是這樣說的:戰國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管轄即墨,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可是我派人視察即墨,見到的是土地得到充分開發利用,老百姓生活富足,社會秩序良好和民風淳正,邊界也十分安寧。你的政績這樣好,為什么反會受詆毀呢?原來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內援的緣故。”因此,齊威王對即墨大夫大加贊賞,并“封之萬家”。

    不久 ,齊威王又召見阿城(在今東阿縣一帶)大夫,對他說:“自從你任阿城的地方長官,每天都有稱贊你的好話傳來??墒俏遗扇艘暡彀?,見到的是土地荒廢,老百姓貧窮饑餓;前些天趙國攻擊鄄城(今鄄城縣),你見危不救,致使鄄城被趙國攻陷;衛國奪取了薛陵(在今陽谷縣東北),你竟茫然無知。你的政績如此糟糕,為什么每天都人稱贊你呢?原來是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來替你說好話!”齊威王對阿大夫的行為十分氣憤,當天下令烹死阿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

    于是臣僚們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

    故事:孤逐女上諫齊襄王

    發生在即墨故城的真實故事,有史可稽的,是孤逐女上諫齊襄王。

    據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劉向的《列女傳》記載:“孤逐女者,齊即墨之女。”這個孤逐女就是即墨人。據說戰國齊襄王時,即墨有個孤逐女,堪稱巾幗精英。她生來面貌丑陋,雖過嫁人年齡,還未有婆家。一天,她聽說齊國相國的妻子去世,便到齊國國君的宮門外,要求面見齊襄王。齊襄王認為這女子不同凡響,便召見與她連談三日。孤逐女胸有丘壑,高談闊論,大講相國應具備的雄才大略及道德學問等。她說,國家猶如房屋,相國如同柱子,君王好比棟梁,黎民則似椽子。房屋堅實不堅實,在于柱子正與不正,柱子不正梁必歪,棟梁不牢椽定落,房屋很快就會坍塌。由此看來,房屋堅與不堅,在于柱子;國家安與不安,又在于相國。又說,相國對待左右像賢人,對待妻子要親密,才能成其大業。

    齊襄王問:“我們的相國怎樣?”孤逐女說:“此人雖屬中才,如果加以引導,教育,嚴加要求,大膽啟用,也是難得之才。”齊襄王又問:“何為重用?”孤逐女答:“不管水平高低,要人盡其才,只要事有所成,就要及時鼓勵獎賞。”于是,齊襄王更尊重相國,并將孤逐女許配給他為妻。

    從史料上看,故即墨孤逐女應為最早的被載入史冊的巾幗精英。

    奇事:即墨故城有“三奇”

    除了歷史事件和故事外,即墨故城的所在地平度古峴鎮還流傳著很多傳說,也跟故城有關。代啟清所撰《即墨故城“三奇”》一文,講了即墨故城的三個奇特之處。

    先說故城的“土”奇?,F存的城墻是當年即墨故城東城墻的一部分,全是用土夯成的,經年累月,風吹雨打,加上近幾年受損嚴重,高處只有五六米了,其表面參差不齊,有些地方突兀,有的地方平坦。這段城墻的土素有奇異之說,因為即使直立,也能經得住狂風暴雨的洗禮,哪怕大雨磅沱、似用瓢潑,那直立的墻也不會被沖毀坍塌。以前附近居民家中的墻壁都是用土筑成,有人看到城墻的土風吹不走、雨沖不毀,就偷偷用城墻的土筑墻抹墻,可是換了地方,這城墻的土就不靈驗了,一場雨過后,墻就變成了一堆爛泥,白忙活一場,再試一次,結果同樣。這土奇了,筑在城墻上千年不壞,離開城墻,見水就淌,所以故城周圍有“城墻上的土有靈氣,換了地方不能用”的說法。此后,人們筑墻抹墻再也沒有誰敢打這城墻土的主意了。

    再說故城的“水”奇”。即墨故城飲馬池 ,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城里灣,其面積約有百畝,足見當初城建規模之大,城中養馬之多。就是這個飲馬池 ,留下千古之謎。當地一直流傳,說這城里灣的水,夏天無論多大的雨也下不滿灣,即使暴雨連連,別的地方的水溝滿河淌,莊稼被淹,這城里灣的水還是不滿。到了秋天,即使天大旱,城里灣的水不跌反漲 ,且天天在漲,再加上民間一直傳說著城里灣底有口用金子鑄成的大金鐘,使這古飲馬池更加充滿了神秘和誘惑。

    最后說說故城的“城口”奇。千百年來,即墨故城東城口旁的洞穴里,演繹了一個個神話,令人神往。直到現在每逢農歷正月十六、三月三、四月八、十月一,便是城口山會,每年的這四天,城口山人山人海,大道小路,人流車輛擠個水泄不通,方圓百里的人們云集此地,向狐仙祈福保平安,求子發大財。狐仙傳說自然不可信,但東城口卻真是個風水寶地,這里冬暖夏涼,過路人和周圍干活種地的農民,累了到此休息,冬天不知冷、夏天不覺熱,沒有不說奇怪的。一傳十、十傳百,狐仙的傳說故事也不脛而走,真是一個奇字流傳千古。

    除了這“三奇”之外,離故城不遠的六曲山也有一個傳說,這個傳說被楊文新記載在《白龍泉傳說》中。據說在六曲山山腳下,有兩處山泉,泉水長流不斷,不論寒暑,即使大旱之年也照常自流不息,水質清澈,飲之甘冽爽口,沁人肺腑。傳說這泉水是小白龍的淚水。小白龍是東海龍王的女兒,一心想下凡到人間,半路上就被父親派兵捉了回去,龍顏大怒,用整座六曲山壓在小白龍身上,永世不得翻身,如此六曲山呈現異樣。后來,有一個南方風水先生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認定此地必出龍子龍孫。為光宗耀祖,他準備回家將祖上遺骨埋入其中。然而,路途遙遠又怕被別人占去,為防不測,就將最重要的兩個地方埋入石灰。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消息被當地一大戶人家得到,大戶人家迫不及待地上山開穴。挖到石灰時,熱浪滾滾,泉水噴涌而出,形成水流,從此不息。原來埋入石灰處最是動不得,此處正是小白龍的兩只眼睛,一動泉水(淚水)長流,可風水盡失。

    傳說:二貞女剖心洗冤

    如此豐富的歷史故事和傳說,對即墨故城當地會不會有影響呢?當然有,在當地,很多地名就是因傳說而命名的。

    在平度仁兆鎮駐地東北的洗心河畔有個二貞臺村,其名稱記載了姑嫂萬里尋夫(兄)殉節的故事。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漢景帝封劉寄為膠東王,即康王,國都就在即墨故城。劉寄嫌城池小而簡陋,為顯王侯之尊,大興土木,修殿筑城。傳說擴建即墨故城時,從外地征調大量民工,連年勞作,不得歸鄉,便有了像孟姜女哭長城般的姑嫂萬里尋夫(兄)殉節的悲壯故事。

    據《平度州志》記載:“漢王氏秦友妻,氏夫友應役筑膠東王城,年久不返,氏與小姑萬里尋夫,疑道途或不貞潔,氏忿激不勝,即向城下河水剖腹洗心,其小姑亦死。”大意是,秦友的妻子王氏不遠千里,歷盡艱險,前來尋夫,卻遭丈夫懷疑途中不貞潔,連同行的小姑也難為之剖白,她便以剪刀剖出心來,用河水清洗,小姑見狀也剖心而死。河水因之變成紅色,洗心河之名由此而得。至今,在二貞臺村內的洗心河中沙土還留有紅色的痕跡。后人為頌揚姑嫂“二貞”的悲壯之舉,筑臺建廟。臺稱“二貞臺”,廟稱“二貞廟”。直到明朝末年 ,王謙由萊陽縣色蘭村遷此安家立村,村名以久負盛名的“二貞臺”命之。

    這個村名背后的故事,就是當時人民服苦役的明證。特約撰稿 田野

    [來源:城市信報 編輯:夜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