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6 12/08 08:45
    · 來源 ·
    城市信報
    · 作者 ·
    田野
    · 責編 ·
    夜樓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金家口屬于“即墨三口” 曾是山東最繁華口岸

    女姑口漢代是著名的出??跐h武帝巡幸不其縣從這登陸

    “即墨三口”各具特色,金家口最為繁榮,青島口算是后起之秀,而這女姑口可以說是歷史最悠久。它興起于漢代,是瑯琊郡不其縣的主要出???。漢代以后千余年間,女姑口曾經幾度興衰,到了明代即墨縣令許鋌上書開放后,又再現昔日的繁榮景象。

    不過,相比其他二口,女姑口也是消失得最徹底的一個。女姑口的昔日風貌已難以尋覓。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女姑口。

    傳說:女姑口得名于女姑山

    女姑口位于膠州灣東北岸白沙河與墨水河的入??谔帲且惶幱兄?000多年歷史的古碼頭。早在西漢時期,女姑口就已經是瑯琊郡不其縣的主要出???。

    那么,女姑口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跟附近的女姑山不無關系。說起這座山,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據城陽區東張哥莊村人茍炳蹼講述,女姑是個女孩子,與郎君是兄妹,自小住在南方的海邊上,跟著爹娘靠打魚為生。一天,女姑和郎君跟著爹娘出海打魚,遭遇了海難,爹娘不知去向,兩人一路漂流,最后來到膠州灣東邊的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上。到了山上,見山頂有座破廟,兄妹倆便安下身來。從此,郎君和男人們一起出海捕魚網蝦,女姑教女人們紡線織布,日子雖苦,但卻相依為命活了下來。

    可時間一久,當地傳起了風言風語。妹妹為啥不結婚呢?跟哥哥是否有不可告人的事?為保全妹妹的清白,為了自己的名聲,郎君決定離開妹妹,另謀生路。女姑發現哥哥不見了,傷心欲絕,四處尋找,但仍不見哥哥的蹤影。終于有一天,她病倒了,日子不長,就病死在山上的破廟里。

    女人們感念女姑教她們紡線織布,又贊嘆她的冰清玉潔,把她安葬后,在她住過的破廟里塑了她的像,日夜香火供奉,并給這座廟起名“女姑廟”,這座小山起名“女姑山”。那郎君呢,原來他來到膠州灣西岸一條港溝邊安身。在離開妹妹后,他雖然一樣勞作,可是常思念妹妹。后來,勞累成疾,不久也離開了人世。郎君死后,人們把他居住的那條港溝,叫做“郎君港”,并在他安身的地方蓋了一個廟,叫“郎君廟”。

    多少年過去了,女姑和郎君的故事,仍在膠州灣一帶的漁民中流傳著。

    早年:漢武帝巡幸女姑山,船停女姑口

    女姑山不高,海拔只有59.2米;面積不大,僅0.5平方公里;然而,聲名卓著,人文歷史悠久。傳說早在先秦時期,山上就有“老姑庵”,供奉“女姑”。后來,山之周近,漸有東女姑山村、西女姑山村、王家女姑村、李家女姑村、邱家女姑村等等。到了漢代,這里已形成交通貿易口岸。女姑口能夠成為古海港跟這里的自然環境不無關系,首先是可以避風,其次是灣泊登岸方便,再次是人口聚集有消納和吞吐貨物的能力。

    據《漢書·武帝紀》記載,西漢太始(公元前93年)春,漢武帝到五岳之首的泰山巡幸以后,于初夏四月來到了濱海名城不其。在此之前,瑯琊郡的官員們為迎接漢武帝的巡幸,已在不其縣大動土木,在不其城內修建了供漢武帝駐蹕的行宮,又在女姑山上修建了太乙仙人祠和明堂。據研究者考證,漢武帝巡幸不其縣,是從女姑口登陸的,他巡視女姑山時,女姑口曾經停泊過許多隨行船只。16年后的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調發5萬大軍,從海路和陸路前往朝鮮半島平定衛氏朝鮮右渠王的反叛。由海路出發的水軍由樓船將軍楊仆率領,水軍船隊的啟航處便是膠州灣東北岸的女姑口。

    后來的考古也證明了這一點。在不其城,20世紀50年代起曾數次發掘漢墓發現,在墓葬中有大批彩釉陶器等物,據認定為江浙一帶所產,大批物品從陸路來的可能性很小,應該是從水路運達,可為女姑口早期海港活動的佐證。

    復興:許鋌上書港口重煥生機

    后來因各種原因,女姑口逐漸被冷落了。

    到了明朝萬歷年間,即墨縣令許鋌上書朝廷,要求開海通商,使古老的女姑口再度成為“百物鱗集,千艘云屯”的商貿口岸。據說,許鋌上書開放海禁之前,曾訪問過城陽的一位牛姓村民,名叫牛稼。嘉慶十八年(1813年),膠即一帶大饑,牛稼沖決禁海律條,搭船南下淮安,聯絡淮幫北上貿易,從此開創了齊淮之間的海上商路。牛稼當年南下淮安的出發港,就是女姑口。也許朝廷是被“牛稼的故事”所打動,才準許開放“即墨三口”的。

    清代亦有海禁。隨著鄭成功海上抗清活動的不斷擴大,清政府在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式頒布了禁海令:嚴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此后,清政府又先后五次頒布禁海令,厲行海禁。這期間的女姑口已經被迫閉港。原來從事海上貿易的商船皆被官府封存,海商們也被迫改行務農。在近30年的海禁期間,往日船舶進出的女姑口碼頭一片蕭條,泥沙淤塞也越來越嚴重。

    到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發布諭令取消海禁,正式宣布開海通商,女姑口港航貿易開始快速發展。到了道光年間,進出女姑口的南北船只達到日均近百艘,女姑口古碼頭再度興盛起來。程顯純在《女姑口岸的興衰》一文中說,清朝女姑口的《南北則例本》(即定價單,1845年手抄本),為女姑口港航貿易提供了有力證據?!赌媳眲t例本》揭示,進出女姑口的船只有刁船、寧船、沙船、瓜簍船和山東平底船等,所繳的稅費有正稅、查船費、進口稅以及各種雜稅(費)等共計25種。這些船只來自江蘇、浙江乃至福建。都運的什么呢?運來的貨物有紙張、陶瓷、竹子等,運出的貨物有豆油、花生油、粉絲等。

    由于海上貿易的大發展,即墨縣的稅收得以大幅度增長。清咸豐九年(1859年),侍郎郭嵩燾奉命考察山東口岸稅務狀況時,曾對女姑口厘稅分局大加贊賞。兩年后,清政府在煙臺設立了東海關,后來又在女姑口等口岸設立了海關分卡,足以說明女姑口的地位。此后不久,為了重整行規、公平交易,女姑口眾商賈“重整舊例,并創新規”,并將重整后的商規刻在《重整舊規碑》上。

    據《重整舊規碑》碑文載,“我即邑,自前明許公(許鋌)奏青島、女姑等口準行海運,于是百物鱗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貨既通,農商之利益普。”雖寥寥數語,但字里行間猶可觸摸到女姑口的繁華流年。

    事件:海商“私通日本”遭杖責

    女姑口貿易興盛,會不會跟今天一樣有人動歪腦筋,搞走私呢?還真有。青島大學教授郭泮溪在《女姑口:2000多年歷史的古碼頭》中就講了這樣一個案例:

    明末清初,女姑口除了延續南北方海上貿易之外,一些敢于闖蕩的即墨海商還揚帆東渡到朝鮮和日本進行民間海外貿易活動。據《明清史料·己編》記載,清順治九年(1652年),古老的女姑口曾經發生過一起即墨海商“私通日本”的案件:即墨女姑口海商黃之梁等人,“潛糾不逞之徒,各買綢綾布等貨,挈附來相之舟。假道廟灣,售之倭國。走險若鶩,甘冒厲禁”。他們從即墨女姑口裝船出海,船上滿載山東綢綾等絲織品以及其他貨物。該船到達日本后,很快便把這些貨物銷售一空,賺了不少銀兩。第二年農歷四月,他們又從日本運回了“胡椒、紫檀、鋼藤”等貨物,在即墨女姑口碼頭卸貨銷售,又賺了不少銀兩。

    此后不久,黃之梁等人私自進行海外貿易發財的事被人告發。官府在調查審理過程中,發現船上有鋼藤、弓矢等違禁兵器。后經審訊得知這些“兵器”是船員們用來自衛的,“與私將軍器下海者有殊”,決定不以“軍器出境罪”論處。后經各級官府層層審理,并按照順治三年頒布的《私出外境及違禁下海律》量刑,最后判決如下:黃之梁等即墨海商“俱合依將段疋、綢絹、絲綿私下海貨賣者律,各杖一百”;船夫薛來相等人則“減一等律,各杖九十”;剩余的番貨和船只沒收入官。

    清初的海禁開始時并不很嚴厲,清順治三年頒布的《私出外境及違禁下海律》對“私出”和“違禁”的海商處罰得也較輕。即墨海商黃之梁等人只是飽受皮肉之苦,沒有被殺頭 ,家產也沒有完全被沒收。但是如果到了順治十二年(1655年)以后,私自出海與外番通商則會被處以極刑。

    衰落:青島開埠和泥沙淤積

    歷經繁華的女姑口,在清朝末年開始走向衰落,個中原因和金家口有些相似。

    首先,德國侵占膠澳,青島開埠后對女姑口造成了沖擊。德國侵占膠澳后,于1899年設膠海關,女姑口脫離東海關的隸轄,成為膠海關下的女姑口分卡。至20世紀20年代初,女姑口海關分卡仍在行使其正常職能。但隨著船舶貨物裝卸集散向青島大港、小港的轉移,女姑口逐漸衰敗。

    其次,港口疏于管理,泥沙淤積導致堵塞。女姑口周圍有白沙河和墨水河等河流,這些河流因為沿岸植被遭破壞,含沙量越來越多,泥沙在女姑口淤積,需要不斷清淤以保證船只正常停泊。青島建了現代化碼頭后,女姑口因流沙淤積,海船難入港被淘汰,僅成為漁村。

    昔日的女姑口港今已距海2公里左右。近七八十年來 ,港口舊舍已全拆除,繁榮的海港女姑口只留在一些文獻記載之中了。由于嶗山水庫的建立,白沙河攔腰建壩,下游已沒有了河水,只有女姑山獨存。

    特約撰稿 田野

    [來源:城市信報 編輯:夜樓]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